思辨你真的了解一个人吗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说是这么说。即使一辈子的时间用心观察,也未必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问题过于理想化了。 真正的了解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成长背景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家庭背景。 他的爱好,专业,特长, 行为,语言。

多接触,在一起的时间久了自然就知道一些 ,表面上了解一个人很简单,多注意一下他的言行,(他有什麽爱好,,,,,,,,,)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会不经意间表露出来,可以从共爱好开始.慢慢来深入,对于一个并不十分了解得人,不要表露太多的私事.不要受到伤害.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画皮面难画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祝你找到很多很多好朋友.

多听他说说话。因为他的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思想,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你会发现出他的思想的。

多和这个人接触了,所以日久见人心嘛,你也可以问问他身边的人他的这个人的人品啊

我认为要想了解一个人就要和她沟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让他愿意和你交谈,接下来就是在相处的时间中认真观察他的言行举止不知我的回答能否帮助你 ,多听话说话。 多沟通和关注~

现实的社会让人多多少少都戴上了一层假面具,想真正了解一个人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可以先跟他说说你自己,特别是说一些从不告诉别人的秘密,会取得他人的信任,别人自然愿意跟你一起分享他的秘密,这样对彼此的了解就深一层了,愿你的朋友越来越多!

看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要看他的公共厕所。

看一个男人的品味,要看他的袜子。

看一个女人是否养尊处优,要看她的手。

看一个人的气血,要看他的头发。

看一个人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

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

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

看一个人的性格,要看他的字写得怎样。

看一个人是否快乐,不要看笑容,要看清晨梦醒时的一刹那表情。

看一个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对失败及被人出卖。

看两个人的关系,要看发生意外时,另一方的紧张程度。

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近日网络疯传中国古代识人之法, “神准”!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两个考核人的标准:

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为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1。《吕氏春秋》八观,就是依据人在不同环境的表现来识才。《吕氏春秋》中的“八观”包括:

(1)通则观其所礼。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如果他显达,就看他礼遇些什么人。

(2)贵则观其所进。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他尊贵,就看他举荐什么人。作为领导是用人唯贤还是用人唯亲呢?

(3)富则观其所养。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如果他富贵,要看他用钱财结交什么人。

(4)听则观其所行。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听了他说的话后还要看他如何去做。不仅要说的好听,而且要言行一致,不能光打雷,不下雨。

(5)止则观其所好。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闲暇之时看他追求什么。通过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可以看出一个人是追求享乐还是追求奉献,是低级趣味还是情操高尚。

(6)习则观其所言。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

这里的习,是近习(亲信)的意思。作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或者亲信,要看他是出好主意还是馊主意。

(7)穷则观其所不受。人穷没关系,穷人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穷困之时看他是否能够拒绝不义之财。正如孟子所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8)贱则观其所不为。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

尽管地位低下,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堂堂正正,掷地有声。

八观”中至少占六条,才能算本质好;战五条算及格;五条以下就太可怕了,不能考虑。

六验:

提出的识人六验法:

(1)“喜之以验其守”。让他欢喜,看他是否不变操守。

喜。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之以验其僻”。让他高兴,看他是否有不良僻好,也就是看他是否得意忘形。

乐。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之以验其节”。引他发怒,看看他的控制力;现在一些主考官故意说一些难听的话来考验应聘者,就是对这一验的具体应用。

怒。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之以验其持”。恐惧的情况下考验他是否能够坚持到底。

惧。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之以验其人”。悲哀之时,看他是否节哀自制。

哀。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之以验其志”。处于艰苦环境,看他是否胸怀大志。

苦。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六戚四隐:

(1)六戚指“父、母、兄、弟、妻、子”,代表了一个人的直系亲属。家庭关系完全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为人。道德经上讲的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都不扫,何以扫天下?!和这样的人相处,就要小心谨慎了。

(2)四隐指“交友、故旧、邑里、门郭”,他们代表了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狐朋狗友还是良朋益友?通过他的社会关系,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知道他的趣味和情操。

“七奸九才”是吕不韦建设团队的理论基石。

纵观吕不韦集团精心撰写的八览、六论、十二纪,我们不难发现,在其“兼儒墨,合名法”的主旨下,断断续续的罗列了七种不堪大用的“奸佞”,九种应该予以赏拔的“贤才”。唐末隐士赵蕤综合后世典藏《群书治要》,将其总结为“七奸九才”。

七奸为:

一、安位贪禄,尸居余气,此之谓“庸”;

二、溜须拍马,曲意逢迎,此之谓“谀”;

三、巧言令色,嫉贤妒能,此之谓“奸”;

四、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此之谓 “谗”;

五、专权擅势,结党营私,此之谓“蠹”;

六、幕后指挥,兴风作浪,此之谓“险”。

七、卖直取忠,哗众取宠,此之谓“诈”。

此七者,德不御才,只可 限制使用。

九才是:

一曰帅才,以领万众;

二日理才,以研事机;

三日政才,以经制体;

四曰学才,以综典文;

五曰武才,以御军旅;

六曰农才,以教耕稼;

七曰工才,以作器用;

八曰商才,以兴国利;

九曰辩才,以长讽议。

《吕氏春秋-先识》中说:“地从于城,城从于民,民从与贤。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便是指这九种人才的去留存续,关乎团队的兴衰成败。

“反察七失”是吕不韦躬身自省,知错改过的针砭药石。

吕不韦及其智囊团在《似顺论》、《不苟论》等七篇著作中描述了团队领导容易对人物品鉴发生误判的多种原因,内容详实,详略得体。三国时期文学家刘邵将其总结为:“察誉有偏颇之缪,接物有爱恶之惑,度心有大小之误,品质有早晚之疑,变类有同体之嫌,论材有申压之诡,观奇有二尤之失。”

察誉有偏颇之缪--相信别人舆论甚于自己的见闻,又加上爱憎之情,就易出现先入为主的看法,还深信不疑。

接物有爱恶之惑--恶人虽恶,但总有可称道之点,如果这点正好顺达自己了的长处,不知不觉中产生好感,忘记了他的坏处。善人虽善,但也有缺点,如果这个缺点正好掩抑了自己的长处,或者因其长处而己短,潜意识中就会厌恶他,忘了他的善处。

度心有大小之误--心小志大,圣贤之伦;心大志大,豪杰之隽;心大志小,傲荡之类;心小志小,拘懦之人。一般人看人,易轻视细心谨慎,而过分赞赏志向远大。

品质有早晚之疑--智力早熟者悟性易发掘而反映迅速,大器晚成者见识独特而舒缓稳迟。对品质的把握不考虑其变化发展,而单一劝誉功业早就之才,就间接冷落了老成谋国之人。

变类有同体之嫌--人有自我展现,获得认可的欲望。能够认可自己才能的,莫过于同类型的人。因此,偏材之人和同类型的人友爱赞誉,相反类型的则憎恶诋毁,不同也不反的类型,就不予关注。究其本质,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对方错误而已。

论材有申压之诡--人所处情势有两种:所谓“伸”,即富贵通达;所谓“压”,即势孤力弱。材质大致相同的人,如果得到他人的赞助,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并获得成功;相反,因世俗的私心偏见而受到压抑的,就会稍逊一筹。普通人的观察,只以成败论才能,忽略情势申压的因素。

观奇有二尤之失--“尤 妙”之人,精华内含,不粉饰外在姿态;“尤虚”之人,豪言状语,风姿瑰奇,内在则相反。如急于猎取奇才,就做不到用精深的眼光来探测性情内部,明晰真 “尤”。或以貌取人,或把直率当浮夸,或将精巧的伪装误认为真实。一般人重视的所谓“才能”,是自己想要的“才能”而已,却忽略了人才自身独特的优势。

观此种种,方知吕不韦叱咤风云近二十载,自有其独得之秘,非惟时运使然。

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

(1)居视其所亲。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用物质利益引诱他,以观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洁。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托给他办一些事,看他是否讲信用。

诸葛亮 心书 七问

夫人之性,莫难察焉,善恶既殊,情貌不一。

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①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此句即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立场、观点。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因为这种人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

志向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人无志不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也不可能有所作为。因此有人说没有志向的人,就好像在没有星辰的黑夜里行走,眼前漆黑一片,前程暗淡、渺茫;没有志向的人更好像在没有航标灯的大海中行船,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不敢大胆地扬起前进的风帆。“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不仅观其志,还提供观志识人的方法。例如少年时的周恩来就有众所周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宏图大志,通过周总理年少时的远大志向便可知其将来必成大器,实事已经证明,正是这一志向造就了世界瞩目的杰出政治家。由此可见,观志识人不失为选人用人的一个基本方法。

②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此句中的“变”指的是应变能力。选人用人不应是本本先生,更不能是郑人买履的“郑人”,那么怎样知其应变能力强弱呢?诸葛亮的办法就是用无懈可击的言辞把他逼到理屈词穷的地步,让他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嘴之力,看其反应如何。应变能力弱者无力回天,瞠目结舌;应变能力强者,定会绝处逢生,另辟蹊径,出奇制胜。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新意。诸葛亮认为能言善辩者一定是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之人,也一定是对该事情了如指掌,深得其道之人。此法有时是很灵验的,也是简单易行的。

辩论之道可以说是当今社会对诸葛亮这一方法的最大应用。辩论赛正反两方各持相反观点,彼此阐述各方观点和理由,揭露对方的矛盾,进行争论。一场辩论赛中不可知的因素很多,所以一个好的辨手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丰富的相关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卓越的口语表达能力。辩论赛之所以吸引人,则是因为它可以给你带来一场更富精彩、更具悬念的论辩盛宴,几番唇枪舌战之后,辨手的才能展露无疑,人才也势必会脱颖而出。

③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此句中的“识”指见识,本句指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 让他思考相应的计策,从而考察对方的见识,同时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 见识是否独特,不失为识才的一种好方法。古往今来,计谋匮乏、遇事束手无策的官员,即使有心为善,为上级解愁,为百姓排忧,也会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大局。相反,深谙计谋、胸怀韬略之人必是见识广博、视野宽阔之人,也必将是可塑之才。

当今社会取才纳贤之时普遍采用答辩面试等方法正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古为今用之例。由此可见,答辩面试之法有据可查,由来已久,千百年沿用至今且方式不断更新,兴而不衰,足以证明此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④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告之以难而观其勇”,此句是指通过棘手的事情来考察对方的勇气。古代武将带兵打仗主要看其是否忠勇。有句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可见勇敢、勇猛特别是忠勇在古代用人时是多么重要。但怎样知其忠勇呢?诸葛亮有其办法,他在重用一个人之前,则常常要人为地制造逆境,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临危遇难,勇与不勇则一目了然。

假设做好一件事,只需要克服一个困难,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成功;如果需要克服的是十个困难,成功的人数就会减少许多;如果困难增加到一百个,那么成功的人肯定是凤毛麟角。因此,人才是一定要经过重重磨难的洗礼才会显露出来。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告知以难而观其勇”是选拔出色人才的重要途径。

⑤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通过一起饮酒来观察对方酒后的言论及性情。当人醉酒之后,其大脑的部分意识被酒精麻醉,往往会把潜藏在心灵深处的本我展露出来。因此,在识人方面“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从生理学角度分析,酒后吐真言是因为急性乙醇中毒麻醉大脑皮层中枢所致,一般发生在饮酒者的亢奋期,此时其人已失去大脑的理性控制,一吐为快、毫无掩饰。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们交流过程中都存在着某种隔阂,这种隔阂恰是由于人们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形成。然而,酒却可以通过麻痹人的生理功能来达到降低心理防御机制的效果,满足其与他人交流、倾诉等内在心理需求,求得某种心态上的平衡,此时其真情、真言将自然流露。

中国酒文化由来已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有关酒的典籍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当然,诸葛先生绝非简单地提倡饮酒,其真正用意在于利用某种适当的媒介实现人与人之间无障碍的交流沟通,进而达到察人观性之终极目标。

⑥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临之以利”是给予机会,甚至是把重要岗位交付予某人,然后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自古以来,百姓们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盼望自己能遇到清官、好官,深怕遇到赃官、贪官和糊涂官。诸葛亮认为廉洁之人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忠心耿耿,忠心为国之人,往往能够做到廉洁奉公;体察百姓疾苦,注意节俭之人,往往能够做到为政清廉;不贪酒、不迷色之人,往往能够廉洁自律。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同时他还要求蜀汉政府的各级官吏也要做到“清心寡欲,约己爱民”。如对“托志忠雅”,“为政以安民为本”的韵蒋琬;对“殷勤,有忠于国”的董和;对“非公事不言”的刘巴;对“秉心公亮”,“进尽忠言”的董允;对“忠清款亮,忧公如家”的杨洪;对“忠勤时事”的姜维等清政廉洁之人,诸葛亮都加以表扬并提拔重用。

公生明,廉生威,清廉的影响力和时代穿透力极强。事实证明, 经受不住金钱诱惑的人不可能成为利国利民的清官, 只会危害国家利益, 损害政府威信, 伤害百姓感情。

⑦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指与对方商定某事,看他能否说到做到,是否讲信用。“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说话不算数, 就不值得别人信赖。所以, 看一个人讲不讲诚信,不在于他说的怎样,要看他做的怎样,事实胜于雄辩,因此,听其言,观其行,才是高明之举。

4、司马光《资治通鉴》: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于才谓之君子,

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君子挟才以为善,

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为善者,善无不至;

挟才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

力不能胜,比如乳狗搏人,

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为其奸,

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矣,

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

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爱;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

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这乱臣,家之败子,

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于颠覆者多矣。

凡用人之术,苟不得圣人,

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5、《人物志》刘邵关于性格: 厉直刚毅,才在矫正,失在激讦;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地多疑。

6.《庄子》里也提出了一个看人模型

“八验”。其内容包括:

(1)远使之以观其忠。把一个人派到很远的地方,做一件很小的事,看他能不能做到位,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忠诚度。

(2)近使之以观其敬。把下属放在身边工作,工作之外相处多一点,看他对你是不是够尊敬,以此来考察他的自我定位。让下属明白,跟领导的关系再好,该尊敬还要尊敬,工作还要做到位。下属必须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3)烦使之以观其能。领导不断地给下属压担子,看他的能力倾向。作为员工应该记住,领导在提拔你之前,一定会不断给你加压。

这时候你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能做的就做,做不到的,要如实跟领导说。领导是故意让你做不到,看看你做不到时是不是主动说。你明明做不到还承诺,说明你虚伪。

第二,如果你做不了,要当面跟领导说,我做不了这么多。不能当面跟领导说“好,好,好”,背后发牢骚,你这叫“两面三刀”。所以当领导反复给你压担子时,能做几件是几件,实在做不完的,要坦荡跟领导说“我能力有限,做不完”,而且永远不要发牢骚。

(4)猝问之以观其智。突然问下属一个问题,看他的反应速度、智谋、思想的成熟程度和工作能力。突然发问,下属没有时间准备,依此来看这个人的水平。

(5)急与期以观其信。突然约会,看一个人的信誉。突然的约会不要随便答应,如果你在约定的时间根本到不了还爽快地答应人家,说明你信誉不好。

(6)醉以酒以观其性。一个人喝醉之后,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如果醉酒之后的行为跟清醒时差别很大,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性格扭曲、心理阴暗,比较可怕,不能用。

(7)杂以处以观其色。把下属放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看看他跟别人打交道的能力如何。

(8)示以利以观其廉。给下属一点好处,看他是不是喜欢占便宜。

将“八观”和“八验”和在一起,一共是16条。一般人的人事选拔,要占到10条;重大的人事选拔,要占到14条,至少12条。如果某人能占到14条以上,说明这个人能成大事,即使目前的水平不高,也是可以重点培养的。

7.曾国藩

曾国藩在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三日日记中写道:因忆昔年求观人之法,作一口诀。这个口诀就是识人口诀,也可以说是曾国藩对相人术的总结,其中有的内容显然超出传统相人术的范围,而融入一些新的考察、观察人的方法。他的日记是这样记载的:“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句是“邪正看眼鼻”。忠、奸是中国人看人当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如果连好人和坏人都不能识别,那何谈用人。所以曾国藩把识人口诀中的第一句话定为“邪正看眼鼻”,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话讲的眼斜鼻歪,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人肯定心术不正。

  正如人们看京戏的时候,脸谱一出来就知道这个人是奸臣还是忠臣。相术上讲,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头,一尺之头不如一寸之睛。所以看一个人,除整体外,第一就要看鼻和眼是不是长得正。这也是看人最基本的方面。

  第二句话是“真假看嘴唇”。口为出纳官,不嫌大。口德、口贼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极。口以方、广、厚为贵。又有“开欲大而合欲小”。嘴唇:两唇相副好文章,如果上唇盖不住下唇,男必多诈,女必克夫。口像鸟嘴最难交,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后决计和他分手,就是看出他长颈鸟嘴,不可共享安乐。

  第三句是“功名看气概”。一个人有没有功名,曾国藩说要看人的气概。有的人就是一出场把所有的人都带动起来。像人们谈恋爱的时候也有一见钟情,被对方的一种气质所慑服,有一种追随的感觉。

  第四句是“富贵看精神”。这里的“精神”是精气神的意思。一个人能不能长享富贵,曾国藩说有的人才即便你着意培养,但因为他不能长享富贵,可能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通常讲人活一口气,寿命长的气长,寿命短的气短。这个气就是精气神。而精是有形的东西,气和神是属于无形的东西,但气和神这种无形的东西都要靠精来支撑,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如此。精又由肾而出,所以一个人肾衰竭了,人的精没有了,气和神随之而散。

曾国藩这六戒便是中国人处世智慧的经验总结!

任何人只要将这六点智慧牢记于心,必将前途无量!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古人常说的一句话:危城莫入。做人应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对于永久获利的事情,切不可贪恋,对于众人争斗的地方,切忌前往!

第二戒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一点小恩小怨,就时时挂在心头,这样于己于人都非处世之道,对于别人的恩德要时刻牢记,对于别人的小过失,则如清风拂面,一笑了之。如此方能交到真朋友!

第三戒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常在背后议论别人,或者在众人面前吹嘘自己的人,都算不得君子。

第四戒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有钱不能自己独吞,这样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决策一件事情要经常听从别人的意见,但不可别人所左右!要有果断的勇气!

这是成大事的基础!

第五戒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时间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因为缺乏一个“勤”字。所谓“天道酬勤”,世间的事情,没有勤勉的态度是做不成的!

古今之大才之人,多是孤傲无比,这些人多下场凄凉!所以要谦虚谨慎,不可自恃才高,目中无人!

第六戒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所谓: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

能耐必须要有,其他的则是要看天意了!

所谓积德行善,就可以养运!

(0)

相关推荐

  • 职场中,有三类领导不宜追随,碰到就赶紧换

    静悟权谋 权谋不是让你变坏,而是让你变强,只有静悟,方得其道. 7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在古代,君主选择臣子,而聪明的臣子也要挑选君主. 像三国时候的陈宫,也算一个智能之人 ...

  • 古籍名句|《三国演义》名言合辑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

  • 《三国演义》经典名句和解释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摘自<三国演义·第九回> 解释:男子汉生在世上一定要有一番作为,怎么可以在他人手下办事?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摘自<三国演义·第三回& ...

  • 修身·立志·为学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 ...

  • 中国哲学和中国人,真的缺乏理性思辨的精神吗?

    透过文化的瞳孔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文化长河波澜壮阔,同时也蕴含着哲理,让我们一起走近文化的世界,感受文化的魅力吧 自19世纪以来,尤其是五四以后,就有很多人开始认为中国哲学或中国人缺乏理性思辨精神,仿佛中 ...

  • 乾隆拒绝西方科技真的是因为傲慢自大吗?不!他是被吓着了

    18世纪末,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的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英国谋求与清朝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1792年,英国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派出了一个规 ...

  • 香港公认6大最美女星,关之琳垫底,第1名真的是倾国倾城倾于心!

    娱乐圈中总会发生一些有趣独特的是事情,静默成事每天都讲给你听不一样的娱乐八卦新鲜事,满足你们的好奇心!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香港公认的6大最美女星,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呢? 大图模式小时候的关之琳美得就像一 ...

  • 心态,真的很重要!

    吉祥财子 民主,自由 Official Account 人,活一颗心,心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本,把握好自己的心,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好的去生活,更好的去走好人生路. 人活着,心态最重要,心态好, ...

  • 秦军的军功考核标准,真的只看人头数吗?

    作者:原廓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提及秦军,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军功首级制.有人认为,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敌方军官)的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 ...

  • 水煮肉片:麻辣鲜香,特别满足,真的很下饭

    水煮肉片 食材: 猪瘦肉150克.绿豆芽250克.豆皮1张.金针菇200克.小米椒2根.青尖椒1个.干辣椒适量.麻椒粒适量.花椒粉适量.葱姜适量.火锅底料1块 做法: 1.猪瘦肉 200克.豆皮1张. ...

  • 古代步兵真的害怕骑兵吗?从亚历山大到十字军再到成吉思汗,都有血的教训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微漫烟叶 字数:3229,阅读时间:约15分钟 编者按:曾经有人问:为什么古代军队畏怕骑兵?那么,古代军队或者说古代的步兵,就真的畏惧骑兵吗?其实,骑兵强的一方也往往畏惧步兵,如& ...

  • 狼道:内心真的强大的人,通常具备5种强者思维,早晚能飞黄腾达

    狼道,是一种高手之道,并且,这种高手之道并不是外表的强劲,是真真正正的内心强大的人,对咱们当代人也是有也是有积极的启示.结合狼道的智慧,具体而言,真真正正内心强大的人的人,往往具有以下五种强者思维,迟 ...

  • 27款旺销特色农家菜!真的很实用!

    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最近餐饮行业不好整,传递到厨师身上就是事多钱少活很累.一个在2019年还开了12家连锁店的师兄最近关了5家店了,大波厨师失业,躲得过疫情,却躲不过凄惨的餐饮行情.餐饮越来越不好做,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