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热秘用承气汤,治冷秘用这个方子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承气汤治热秘,很多朋友就在留言区问了:那舌苔白腻,不是黄腻的,该用什么方子呢?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方子,特别适合这种舌苔白腻的人。
治便秘,分清是哪种类型的便秘,尤为重要。我之前跟大家打过一个比方,排便就好比河水行舟,便秘就是这艘船在河道里搁浅了,大家不妨开动脑筋想一想:有哪些原因会让这艘船搁浅呢?
河道里水太少了,船会搁浅,中医说这是阴虚便秘,需要去给肠道补水,考虑用方“增液承气汤”;
天气太热了,把河道里的水都蒸发掉了,船搁浅了,中医说这是燥热便秘,考虑用方“三承气汤”;
油用完了,没动力了,船搁浅了,中医说这是气虚便秘,考虑用方“黄芪汤”或者“补中益气丸”。
船遇到阻力了,船搁浅了,中医说,这可能是血瘀便秘,西医诊断为阑尾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等,考虑用方“大黄牡丹汤”。
船遇到阻力了,船搁浅了,中医说,这也有可能是气滞便秘了,行气通便,考虑用“六磨汤”。
船遇到阻力了,船搁浅了,还有可能是大肠里湿气太重,湿性粘滞,把大便粘住了,得用化湿的思路,考虑用“三仁汤”“防风通圣丸”“温胆汤”等思路
天寒地冻,河道结冰了,船搁浅了,中医说这是冷积便秘,考虑用方,“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同样一个便秘,中医要考虑这么多,要收集病人各方面信息来判断属于哪一种,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可能找到对应方法来治,这才是对证用方,才有可能收到良效。所以说,要治好一个便秘,也并不简单。
关于便秘的分型论治,大家可以去参考我之前的分享:
今天再来跟大家介绍一方:温脾汤。
大黄12g,生附子9g,干姜6g,人参9g,甘草3g。
煎煮方法:先煎附子40分钟,然后下干姜,人参和甘草,再煮20分钟,大黄后下。
这首温脾汤是药王孙思邈的方子,是一首专门用来针对冷积便秘的方子。
所谓的冷秘,你可以理解成大肠里太寒冷了,又吃了寒冷的食物,寒主收引凝滞,大肠不能正常蠕动,这些宿食宿便就停留在大肠里排不出去。你也可以理解成:天寒地冻,河道结冰,船只搁浅。
那有朋友或许会问,那我怎么知道自己的便秘是属于冷积便秘呢?
第一,因为胃肠有寒,所以这类人平素怕冷,手脚不温。
第二,因为胃肠有寒,所以这类人的舌苔白腻,白苔主寒,黄苔主热。
第三,因为胃肠堵住了,不通则痛,冷积便秘的人会绕脐一圈痛。
如果有这3个症状,那基本可以判定是冷积便秘,那就可以用这首温脾汤。温脾汤是如何搞定这种冷积便秘的呢?我们来看看方子。
第一梯队,用大黄来涤荡胃肠的一切积滞。大黄是泻下通便第一药,不管是胃肠里有积食,还是宿便,还是淤血,只要大黄一到,都得扫荡出去。
第二梯队,用附子和干姜来温脾温大肠。大黄虽然可以扫荡一切,但是大黄是大寒之物,它适合热证并不适合寒证。这胃肠里已经成冰了,必须先把冰块化掉,这附子和干姜就是来把冰块融化的。
这首方子叫做“温脾汤”,为什么叫做温脾汤呢? 因为脾主运化,大肠不蠕动了,是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了,所以用干姜和附子来给脾脏和大肠进行加温,所以叫做温脾汤。
第三梯队,用人参和甘草来补脾。要想让大肠正常蠕动,光提高温度还有点不够,得给大肠一个动力,这人参和甘草通过补脾来提高运化能力,让大肠蠕动增加。在这个方子里,大黄、附子、干姜都是走而不守的,它们负责攻邪,但是没有扶正的,人参和甘草用来补脾胃扶正气。
温脾汤是个好方子,为什么说它是个好方子呢?它有攻也有守,只有守得住才能更好进攻。它有驱邪也有扶正,只有把正气扶好了,才能更好地驱邪。
温脾汤这个方子,把泻下和温里做了完美的结合。这种冷积便秘,如果光用寒下法,不见得能把冷积去掉,而且更伤人的阳气;如果光用温里法,虽然可以驱里寒,但是胃肠的积滞难以排出。
而温脾汤用大黄来泻下,同时又用附子和干姜来温里,附子干姜用量大于大黄,整个方子是偏温的,用于这种冷积便秘,是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