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要“堵”更要“疏”

朱辉雪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手机应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通知》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

“禁止手机进校园”,可谓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就现实来看,学校出台的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多以“堵”为主,要么没收,要么砸毁,由于方法简单粗暴,曾一度引起学生的反感、家长的质疑,教育成效甚微。

教育部的《通知》则更显科学、理性,充满人文关怀,既有“堵”的刚性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又有“疏”的科学引导——“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既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容易被广大学生和家长接受。

如今,利用手机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纸禁令将学生手机“堵”在校门外只是手段,如何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才是最终目的。

为此,各中小学校要根据《通知》的要求念好“堵”字经,还需做好“疏”的文章。比如,学校可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等契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理解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和管理手机的必要性;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与过度依赖手机的学生约法三章,达成一定时间的禁用协议,帮助学生分析停用后的积极变化,让他们逐渐产生自制力;建好班主任沟通热线,引导家长平时多和孩子对话,假期多陪伴孩子,使其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慰藉。

(作者朱辉雪,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