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中国睁开天眼,却在最风光时溘然长逝,人们至今缅怀

当地时间2020年11月19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正式宣布,曾经在数十年里领先世界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由于无法修复,彻底拆除。
在为人类服务了57年、并且在前面50多年的时间里牢牢占据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地位的“天眼”,就这样凄凉落幕。幸运的是,虽然失去了这台强大的观测设备,世界上仍然有另外“一只天眼”在注视着神秘的宇宙,那就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
从建成的那一年起,FAST就超越阿雷西博成为了世界上新的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且观测能力是后者的10倍。随着FAST的建成,我国的天文观测能力实现了大幅突破,已故科学家霍金甚至曾经说过,如果人类真的发现了外星人,那么第一个发现者很有可能是中国人。
毫无疑问,中国天眼不仅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希望,让中国人有自己的设备去探索这神秘的宇宙。而在我们观测宇宙的时候,却不能忘记一个人曾经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人就是南仁东。

“学神”南仁东

南仁东,满族,吉林辽源人,生于1945年2月19日。可以说,南仁东是出生在战火硝烟之中。他出生的半年后,抗战胜利,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南仁东,也注定像那时的中国一样,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图片说明:南仁东的成绩单)

南仁东从小学习就非常好,用今天的学霸来形容都不够,甚至堪称是学神。1963年的时候,他以平均分98.6分的优异成绩一举成为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成为天之骄子,来到清华大学无线电系读书。

(图片说明:高中时期的南仁东)

之所以说他是学神,是因为他绝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无所不能,从他的成绩单中就能看出来。不仅如此,据说年轻的南仁东还曾经留着飘逸的长发,并且绘画水平也非常高,活脱脱是个潇洒的艺术家。

(图片说明:南仁东的画)

在毕业的整整10年后,南仁东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命运的决定。出于对头顶这一片星空的热爱,南仁东毅然决定报考中科院读研究生,并且在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是的,当他获得博士学位时,已经42岁了。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
何况刚刚42岁的人呢?四十不惑,在四十岁时成功逐梦,从此开始仰望自己热爱的星空,这样的决定虽然大胆,但非常值得!
1993年,48岁的南仁东参加了举办于日本东京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正是这次大会,彻底改变了南仁东的命运,也改写了中国天文学发展史。在这次会议上,科学家们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电波环境表示了担忧,并希望人类能够把握目前还算可用的电波环境,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探索这个宇宙。
那个时候,美国还有阿雷西博,欧洲也忙着建造阵列射电望远镜。即便如此,谁也想不到那时候科技还非常落后的中国会想要做这件事。
南仁东心动了,年近五十的他竟然再一次热血沸腾。他满怀激动地对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南仁东绝不是一个只凭嘴上功夫的人,为了能够建造这样一台望远镜,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日本国立天文台客座教授的职位,将世界级别的研究条件和薪水抛在脑后,回国效力。
他很清楚,这一条路有多么艰苦,但还是下了这样的决心。为了祖国天文事业的发展,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1994年7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的概念正式提出。这个概念仅仅是提出来,就已经足够震人心魄,因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也只有350米口径。想要将口径提升到500米,不仅仅是想法大胆,而且难度极大。
事实证明,中国真的有这样的实力,只是从来没有人敢于做这样的开路者。正如俄罗斯的Vitaly Egorov在描述马斯克和SpaceX公司时说的那样,我们缺的不是各个领域的技术人才,而是一位“梦想家”。马斯克是,南仁东也是。

踏破铁鞋寻觅处

建造这样的望远镜,选址非常重要。既要保证有足够开阔的区域来安置它,同时还要远离城市,避开人类的各种电磁波。1994年初,南仁东提出:我国西南的喀斯特洼地是建造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绝佳地址。
在确定了方向后,49岁的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一头扎进了贵州的深山中,开始了选址工作。这样的工作,想想就叫人望而生畏。然而,带着一份执念,南仁东从不到五十的年龄走到了花甲之年。在选址过程中,他不仅要坐绿皮火车到处往来,山里有些地方没有路,他甚至只能在灌木丛中、乱石缝中穿行,甚至有些危险之处一不小心就会坠落深渊。
经过12年的跋山涉水,走过了超过1000个洼地,终于确定了最后的地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
世界上最难的付出,是不知道有没有回报,很多人就是这样放弃了伟大的事业。同样,南仁东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你完全想象不到,直到2006年确定选址时,FAST甚至都还没有正式立项,他是如何带着一份执着穿越重重高山的。
完成选址后,南仁东开始了四处的奔走,到处游说。终于,在2007年,FAST的立项申请被正式批复,我国终于下定决心建造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

燃烧生命的老人

62岁的南仁东在完成了艰苦的选址工作和立项申请后,并没有停止步伐,而是积极参与到了FAST的施工工作中。
2010年,因为索网的疲劳问题,尚在建设中的FAST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确保追星梦不会破裂,65岁的南仁东每天在现场与技术人员讨论各种问题,有时候甚至亲自上阵。在经过近2年的努力和接近百次的失败后,他们才化解了这次危机。

(图片说明:南仁东在FAST施工现场)

甚至在年逾古稀的情况下,南仁东还会在一个炎炎的夏日中奔赴现场,只为了避免一个地铆项目的误差。
正如年轻时不仅仅拘泥于文化课的学习一样,南仁东在FAST建设期间的精力投入也不仅仅在于这些技术问题。据说在FAST支撑塔建设期间,南仁东听说这些工人都是来自于云南的困难家庭。他深深地把这件事挂在了心上,偷偷地了解了工人的身高、腰围,回去后和夫人一起为工人们购置了新衣服,送给了他们。
正是南老对FAST无微不至的关注和熊熊燃烧的热情,成就了中国天文学乃至世界天文学上的伟大工程。
2016年9月25日,FAST终于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的信号,中国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正式超越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坐上了世界的头把交椅。
而就在此前不久,南老接到了一个噩耗——确诊为肺癌。
最后的燃烧
即便如此,南老仍然不肯休息。一般人在生命最后的岁月会选择享受最后的美好,但南老依然为了FAST而燃烧自己最后的生命。
就在2016年9月,他在完成了一次手术后,坚持带着病体从北京飞到贵州,亲眼见证他毕生心血的成果。在见到自己燃烧了生命中最后二十几年岁月终于换来的伟大工程时,南老所能感受到的,只有满足。
2017年9月15日,噩耗传来,南老病情突然恶化,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2岁。这一天,距离FAST建成1周年只有3天,南老没有等到这一天。临走的时候,南老留下的要求只有一个——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2020年1月11日,在经过了3年多的调试和观测后,FAST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使用,此时它已经发现了大约100颗新的脉冲星。遗憾的是,南老也没有看到这一天……

斯人已逝,英名不朽

从FAST建成的那一天起,每一个中国科学爱好者都深深地感谢南老当初的坚持和奋斗,是他让我们在天文领域昂首挺胸。也是其他无数为天文事业乃至整个科学事业付出的人,让我们的祖国跻身科学强国的行列。他们的奉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和崇拜。
每一个伟大的人都逃不开生命的归宿,但他们的名字却是不朽的。
生前没有入选院士、也几乎没有得过什么奖项的南老,身后获得了无限的荣誉。但我相信,如果南老在天有灵,最让他满足的绝不是这些名誉和奖励,而是祖国天文事业的蓬勃发展。
2020年10月21日,在已故的南老办公室门口,有人默默地摆放了一捧鲜花,向中国天眼之父致敬。这条新闻一度登上热搜,感动了无数人。据说,那是一个再现南老为FAST奔波的节目组在制作节目后深受感动,于是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向他表达敬意。
南老将自己毕生的岁月全部奉献给了国家,也把人生最后二十几年的时光燃烧给了FAST,几乎没有一天能够留给自己安享晚年。写到这里,连我本人也忍不住泪目。
据说曾经有人在深山里看到为了选址而披荆斩棘的南仁东,感慨道:这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个天文学家!是啊,谁不想凭着自己的知识坐在舒服的研究所里边喝茶边做科研呢?但唯有南老敢于放弃国外一天相当于国内一年的高昂薪水,一头扎进深山中,用12年栉风沐雨的奔波岁月,才只能给自己留下一副憔悴的身躯啊!
有南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才有了今天的FAST。有更多像他这样辛勤付出的人,才有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看到南老的故事,除了感动和敬意,还有什么语言更合适呢?
最后,我们用南老写的一首小诗结尾,再一次感受一次他火热的内心——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
召唤我们踏过平庸,
进入它无垠的广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