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monday |《银河补习班》:执拗的成功

第322期

《银河补习班》

作者:黄伊丹

剧情梗概

浩瀚太空,航天员意外失联,生命最大的绝境中,他回忆起自己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一对父子跨越漫长的时光,守护爱和亲情,故事充满了欢乐、温暖、泪水与奇观。

在浩瀚宇宙中,宇航员马飞意外失联,他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个带给他勇气,欢乐和成长的父亲,最终,他直面困难,重返地球。

导演俞白眉再度携手他的徒弟兼兄弟邓超,一改往日的喜剧路线,开启了严肃而温情的剧情片的勇敢尝试。而作为导演兼主演的邓超就像是影片里的年少轻狂的马飞的原型,在父母心的感动下,最终“浪子回头”
电影故事始终围绕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来表现,多处使用对比。如马飞妈妈的“打击式教育”,马皓文的“鼓励式教育”以及教导阎主任的“功利式教育”。旨在探讨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差生现状,应引起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及反
这部影片的评分在豆瓣上并不高,因其商业片的性质,大部分网友认为电影的问题主要是故事的说教意味太强,在剧本的叙事逻辑上也有其不合理之处。虽然在剧本的情节设置上还存在较大问题,但本影片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它想要表现的正能量,积极的教育理念以及父子间的温情。

在故事的叙事方面,采用大篇幅的旁白叙事,意在向观众解释和阐述相关背景,这种方式和另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也将整篇故事的情节安排连接起来,较为紧凑。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旁白叙事的方式贯穿电影始终,难免有多余之嫌

另外,它以回忆式叙事为主,利用电视新闻的重点播报来暗示时间的变迁。在回忆与现实太空的场景间不断切换,对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也比较娴熟

在电影的冲突表现上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在人物塑造上,有显赫一时的大桥设计师和囚犯的对比,有航天员与班级垫底差生的对比,有全省高考状元与疯子的对比,以及表面仗义背地却出卖师傅的大头叔叔的对比。

可以说,在人物的塑造上,极具冲突性和戏剧性。在教育方式上,有马飞妈妈的批评式教育,马飞爸爸的鼓励式教育,和阎主任的功利式教育,无不在这些巨大冲突之下给人以全新的思考。

另外,电影还多处使用了隐喻手法,其中一个场景是马飞狼狈地出现在教室,却被阎主任强抢书包,最后却被无情摔碎飞机模型的情节,与这一过程同时发生的是,教室里响起的读书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极具讽刺意义,侧面和正面地表现阎主任的“不识”

而在马飞爸爸和小高老师交流孩子学习问题时,马飞爸爸用馊掉的馒头来隐喻枯燥无味的教育等,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意在讨论应试教育下的不妥之处。

在电影中,我们还发现有许多贯穿始终的线索,比如:“魔术,地球仪,纸条,手电筒,霍金”的例子等,导演巧妙的安排了这些物品在电影中的运用。
如电影开头年幼的马飞看到东沛大桥坍塌时问爸爸:“这个魔术还能再变一次吗?”以及末尾处爸爸迎接成功归来航天员马飞时戏谑到“这个魔术还能再变一次吗?”
两处的首尾呼应,给人以意外的惊愕和幽默感。楚辞之外,还有两个电影场景首尾呼应,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年幼的马飞深夜在阳台用手电筒摇指天空等爸爸回家和电影后半段出现的年老的马飞爸爸用手电筒摇指天空等儿子回家。

这两个相似的镜头表现,都运用了由近及远,先人物特写,后拉远镜头,最后以俯视的航拍镜头呈现,既给人以大空间下人物的渺小之感,又体现了父子间的温情,无言却有声。而在后来出现的承载着马飞梦想的地球仪和永不认输的人生信条等,都成为了全片的感人之处。

当然,电影中还有许多较好的镜头表现,比如开头在记者会上,先给了一个马飞的面部特写,之后推进镜头,开启了回忆叙事。还有对画外空间的运用,在洪灾事件中,先利用电视新闻播报,继而转至洪灾现场的画面,巧妙的运用的画外空间,增强了故事的叙事效果

以及影片后半段,当年老的马飞爸爸在无意中得知大头叔叔陷害自己的黑幕后,人物的情绪是依次递进的,先是不愿相信,到理性接受,为此难受而触发的哭泣,之后又颤颤巍巍地回到座位,继续吃面,但想到这十几年来所受的委屈,内心的情绪在一瞬间爆发了,不仅是愤怒,还有自嘲等。

于是他转身破门暴打大头叔叔,人物的歇斯底里,好像要把这十几年所受的委屈都发泄干净。这是电影的一个极大反转,不仅交待了马飞爸爸入狱的真实原因,也让人不禁为人物的身世感伤。

最后,我们应学会客观的去分析一部电影,不应以偏概全,真正读懂电影想要传达给大众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适度消费心灵鸡汤,对我们依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