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全球性碳汇
湿地是全球性碳汇 发布人:WI 发布时间:2009/6/26
光合作用的过程使无机碳(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为植物形式的有机碳。在许多生态系统中,植物被降解,碳则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湿地含有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物质,因此起着碳库的作用,而不是碳源的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促使了全球气候的变暖,因此引起人们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关注。湿地,特别是泥炭地的破坏,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例:泥炭地的丧失对全球气候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泥炭地,尤其是泥炭沼泽森林,起着碳库的作用,在这种湿地中碳被树木固定,树死后或枝叶脱落后有机物含于部分分解的枯物中,这些物质形成了泥炭。在完全分解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将被释放回大气中。但在这种情况下,分解过程将因为缺氧和PH值变低而放慢或终止,因此碳被“锁”在泥炭土中。当泥炭森林遭到干扰时,泥炭地不再是碳库,而起着碳源的作用。这就是说,它将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由于全世界大量的泥炭地遭到了破坏,所以这些泥炭地成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这就促使了全球气候变暖。
来源:《湿地效益》
中国三江平原沼泽面积11.2万km², 该区沼泽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显示:沼泽植物同化大气中CO2形成有机碳化物,每年沼泽地的生物生产量为11.1×10t, 转换碳素量为4.67×10t; 这些含碳有机物质转移到土壤系统后,经“消费者”分解,最后以CO2形式返回大气,由沼泽土壤释放返回大气的碳素量为3.95×10 t,可见, 三江平原沼泽地表有机物质碳的积累量(包括植物地下部分)大于土壤中有机物质释放量。所以,一些沼泽地表形成泥炭堆积,无泥炭沼泽地表也有不同程度的有机质积累,成为三江平原的碳库。目前本区沼泽已堆积有2.65×10t有机碳。
当沼泽的水热条件十分稳定时,沼泽中的泥炭不参与大气CO2循环。所以该沼泽地有机质的积累有助于减缓由于矿质燃料的燃烧和人类活动而造成大气CO2浓度的提高。如果沼泽地排水、改造为农田,于是沼泽就失去碳积累能力,并加速沼泽地有机质的分解。因此沼泽地就由碳“汇”转变为碳“源”。
来源:《湿地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