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村落——腾甲庄的那些陈年往事

欢迎各位留言赞赏......

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把这图文鼓捣好了,飞机因为在航拍腾甲庄时天气过于炎热,电池散热不及时导致“炸鸡”,损失惨重, 心都在滴血啊......擦擦鼻涕眼泪,再购置一架继续飞起!

近期爆文:

绝美小村后山于家,坐拥山海住房车基地品爱母茗茶

山东乳山稗子刘家那么美,开一家民宿可好?

跟黑客去杜家岛,寻最原生态的青山绿水海岛游

搞笑,孙猴子竟然去乳山寨圈港休假了

辛家口,100多户大城市人口来乳山这个小村常驻

腾甲庄村位于乳山市区内新华街东段两侧,地处浦东路以西、深圳路以东、城南河东段以北。东接桥东庄村,西邻东耿家村,南与前后尹家村相连,北与官地村接壤。

清康熙元年(1662年),于七(起义军)部下腾、贾二将隐居此地,以二姓取名腾贾庄。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于式款从司马庄迁此定居,后有崔姓从崔家迁入。因于姓人盛,后取名谐音腾甲庄。现主要姓氏为于姓。近年来有多姓定居。

1944年1月正式建立村党支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2人为国捐躯。建国后在各地工作的县团职以上干部有于彬、于同起、于海等。

解放前,腾甲庄村以京式官宅居多而闻名。从南山俯瞰村庄,有青头瓦舍隐现在烟雾飘渺的丛林之中走进村中,四条东西走向的大街笔直展开,临街房舍的房顶一色青瓦,无一间草屋。

每户各占一方,房舍四进五进不等,每进房五至六间,东西都配有三间厢房,外围另有十多间南北走向的长厢,把整个院落包围起来。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世庆(清正五品)及其子于梦麟(正八品)于丕麟(从五品)的住宅。其家院座落于村北,房屋200余间,占地30多亩,俗称“三大门(因因内分大户,前有三个大门)”,每户前后五进房,每进五间,并配有东西厢房各三间。

其建筑模式为京式官宅:五檩飞檐,屋脊高起,上面饰有各种兽类图形,两端竖有(寿)字形钢又,上有风铃。黑漆大门旁立有一对约1.5米高的石鼓,走进大门是三间房的大过道(与临街房连为一体),再往里是辅辅佐门门(二门),门房立有一对石狮。

走进二门内的客厅,厅前是红色明柱,厅内迎西上方挂堂号匾额,下有五彩雕绘的屏风。

东大门的客厅为二层建筑,村人称其为“台房”登上顶楼可纵览全村景貌。196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部进驻“三大门”,后来在此新建营房,把“三大门”内原有房屋全部拆除并建成家属宿舍。

堂号

早年,腾甲庄村富甲一方。每户基本都有自自己的堂号,如“尚德「落堂”“德仁堂”“纯仁堂”“醉经堂”等。

地主家通常雇佣一名“把头”和多名长乳工负责农田生产产,或将富余土地外租;东家则专心经商。

全村经商户数在40户以上,经商范围远至大连、丹东、上海等。为了保持经商道路顺畅,通往乳山口的道路都被腾家庄商人买下。

土地改革时,腾甲庄不到180户,被划为地主成分的达42户、划为富农成分的6户。

解放前,全村只于姓一个姓氏。解放后,于氏的佃户40余姓落户腾甲庄。

腾甲庄历来注重以德处世,以诗书育人。村中一户或多户办一私塾,教授子女学习传统文化。村中名人辈出清朝,全村官居九品至四品者达17人。

从革命战争时期至今任团处级以上的干部有11人。胶东育儿所1941年冬,胶胶东行署与胶东妇联联合在荣成县办起胶东医院落育儿所,专门收养战争遗孤和无法随军的干部子女。

1942年4月,该所由荣成乳县沟曹家村转移到境内东风凰崖村。7月,胶东医院育丿儿所改称胶东育儿所1948年春,育儿所从田家村搬到离乳山腾甲庄村。

在腾甲庄期间,育儿所有孩童300多名,工作人员达七八十人。育儿所把7周岁以上的孩子编为小学部,进行普通的小学教育;把6周岁以下的孩子编为幼稚园。

幼稚园又分三个室:周岁以内的,分在哺乳室;2周岁以下的,分在小婴室;2-6周岁的,分在大婴室。

育儿所内安装一些大型玩具,设置音乐课、舞蹈课、常识课等。在饮食方面,医生会根据孩子年龄及所需营养,有计划地进行调整。

政府按每月每个孩子20元钱的标准拨给育儿所。1952年7月,胶东育儿所改名为乳山县育儿所,受乳山县人民政府领导1955年8月,乳山县育儿所撤销,原胶东育儿所有9名找不到父母的孩子,由乳山县机关工作人员领养。

腾甲庄还发生过一次著名的围歼战,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乳山境内最坚固且扼青威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国民党顽固派据点。1942年9月,八路军东海军分区和胶东军区第十七团合围了腾甲庄据点。至此,乳山解放,全境成为抗日根据地。

为配合主力部队先克驻海阳县留格庄秦部三团据点, 7月22日,东海军分区独立团一、二营(计1000余人) 围困驻腾甲庄秦部一团与由黄村逃至腾甲庄的十三支队(共2000余人),以防其出兵增援留格庄之敌。

7月23日上午, 东海独立团一营一连出敌不意,抢占了腾甲庄据点东南山头之卧龙?高地,然后又攻下与卧龙?高地相连的敌魁星楼观察哨,控制了制高点,完成了围困腾甲庄据点的整个战斗部署。腾甲庄据点工事坚固,围墙高厚,墙上嵌有明碉暗堡20余座,绕据点掘有深阔的“护城河”,河内埋地雷,河外置鹿砦,硬攻强打对我方不利。

东海独立团便采用了边围困、边扰敌等战术,每晚遣小股部队朝据点内打枪、扔手榴弹,使守军既摸不清围困部队的兵力,又整天处于紧张状态。十几天后,守军逐渐麻痹,独立团二营几个战士趁黑夜敌兵困睡之机,潜入据点西北角碉堡,未费一枪一弹,即俘敌一个连。驻村北丁部十三支队见状,慌忙弃阵地后撤,二营乘胜向南推进,遭到据点围墙工事内守军的疯狂阻击。东海独立团遂改变战术,以挖地道、土坦克等办法,先后拔掉了守军几个重要工事,又对其施行政治攻势,致使守军人心浮动。

8月3日,留格庄秦部三团被歼,胶东军区十七团经过30余天休整后,派两个营赶至腾甲庄增援东海独立团。9月7日,十七团遣精锐部队与工兵,配合东海独立团将秦部据点的外围工事全部扫清。

9月8日27时总攻开始,突击队出其不意,首先在据点东南打开缺口,秦部一团团长王培江忙调“敢死队”拼死堵击。攻击部队受阻,遂重新调整战斗部署,部分兵力在缺口处佯攻,另一部分在炮火掩护下,作正面主攻。主、佯攻部队互相配合,越过围墙,冲入据点,两面夹击,很快将守军“敢死队”击溃。

守军见大势已去, 丁部十三支队200余人忙突围向牟平县水道日军据点逃窜,王培江亦带残部100余人从暗道潜出据点, 逃往海阳。

9月9日拂晓战斗结束, 共歼敌2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2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捣毁秦部兵工厂1座。至此,牟海县全境解放。

如今的腾甲庄村焕然一新,往昔战场不复踪影,但在村中八九十岁的老人们眼里,腾甲庄战火仍时常在燃烧。国民党顽固派为保存实力,与日伪军合流,共同对付人民抗日武装。国民党秦毓堂部和丁綍庭部在腾甲庄据点,多次杀害抗日军民。

说起腾甲庄据点,腾甲庄村89岁的村民杨和奎说那些防御真是坚固。“二鬼子城防部队苦心经营多年,在俺村外围垒筑三丈二尺高的大方型碉堡,墙上有20多座明碉暗堡,围墙外还挖了又深又宽的护城河,里面埋设了地雷,外层再围上树桩子。”在杨和奎记忆里,碉堡里驻扎的兵力多,武器也先进,可以控制整个腾甲庄村。

要攻克腾甲庄村,就得先炸碉堡。9月8日,总攻开始。

“当时东北角的碉堡内有30个人守着,我们就挖地道运炸药。”孙绍华说,抗日武装量好碉堡的距离后,就开始从地下挖洞,这个洞直通到碉堡下面。把炸药装在棺材里,顺着地道把棺材推进碉堡地下,绳子的一端系住导火索,另一端则一直延伸到地道外,等人撤出地道后拉响炸药包。

 “炸碉堡的时候,俺正在村西北面站岗,就听到'轰’的一声巨响,等俺回头再看碉堡时,就剩下一个山头了,整个碉堡就那样塌下去了,里面的30多个人都没有出来。”孙绍华说。

炸毁碉堡后,傍晚时分开始攻打腾甲庄。  

“真正打腾甲庄时间不长,只用了两三个小时就解决了。听说我军炸了碉堡,敌人开始派兵增援。俺所在的排在村西的玉米地里准备伏击增援敌军,狡猾的敌人知道有埋伏后,也藏在玉米地中,并开始往俺们这边扔手榴弹。”孙绍华说,他在此战中捡回了一条命。

当时一颗手榴弹正好掉在距离孙绍华不到半米远的地方,只听一声巨响,孙绍华说自己赶紧抱头卧倒。“俺当时就被震二乎了,很长时间才缓过神来。”孙绍华说,因为敌人扔了手榴弹,双方开始用机枪交火。经过此战,俺们抓了几个俘虏,还缴获了两挺机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