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建国:从课堂到课程——我的教研成长之路
【建国悟语】
在教育部门工作三十多年,回顾个人的成长之路,大体经过了三个大的阶段。
一是探索摸索阶段:1989年毕业,在接山中学教高一语文,因为自己爱写作,有激情,比较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那年,我们班语文以全县最差的招生考取了全县第二名,这是当年该校和吴同彬老师的英语第三一起没有考为倒第一的两科奇迹。
1990年,调县实验中学教语文,因为是学期中,于是帮赵宝生老师教作文。接着,1991年教初一语文,因为多方原因,我所教三、四班三班第六,四班第二,综合评估是取两班名次之和再平均为第四,到初三回到初一教新生,结果半年后,于1994年底调县教育局写材料。这期间,我曾经以下水文带动学生写作,尝试合作学习之法,但由于自己管理学生不严,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1994到1997年在办公室写材料数年,写作有进步,但对教学思考很少,有幸的是对国家的教育方针有了整体把握和学习。
1997年到2007年,在县教育局普教科工作十年,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有了初步感悟和认识。
二是专业发展阶段:2007年到2010年,到县教育局教科室任副主任,开始对课题管理进行熟悉和尝试,我和几位中小学老师的中小学社团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省课题进入立项实施阶段,三年后顺利结题,使我对语文素养这个新提法有了自己的探索与认识,也为以后的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2009年,根据局领导安排,协调编写《可爱的东平》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开始对校本课程开发和传统文化研究产生浓厚兴趣。
三是走向课程开发之路:2010年至今的11年,调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课程开发办公室工作,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了渐进的认识,和卜庆振、傅盛夏、王红、陈国梁等人一起,积极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2014年起,在局领导安排下,推动全县“大阅读”课程实施。这十年,我们编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八本已经改版五次,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先后受益数十万中小学生,去年被评为“泰安市优秀社科普及作品”;2018年根据“立德树人”总目标,结合研学旅行有关文件,协调编写三本《东平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南》,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总体来看在国内是首套系统的中小学生研学读物,为同行编写有关读物和开发课程提供了参考蓝本。
从课堂到课程,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前行的近路与险路,它要求实施者要关注课程标准,研究学生认知水平,以文本为基础,宏开学生的知识与思维。几年探索,几年辛酸,好在得到同行认可,受到学生喜欢,于是满怀深情决心把这个尝试做好,服务于身边和更多的攀行少年。
(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