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与业余历史学家的惊世发现:萨顿胡无价珍宝背后,是血腥史诗

萨顿胡宝藏发现者——布朗·巴兹尔

今年初,英国一部考古类型的影片横空出世,短短数月,好评如潮,甚至被评为“近年来最好的考古片”。大家可能好奇,这部影片“姓甚名谁”,讲了什么?这是由NETFLIX推出的《发掘》(the Dig),围绕“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萨顿胡墓葬”(Sutton Hoo)的考古发掘故事展开叙述。讲的是二战即将爆发之际,一位富有的寡妇邀请一位业余的考古学家来发掘她庄园中的古墓。他们有了重大的发现,但这发现招致其他人的垂涎……在战争的阴影下,在名与利的争斗中,现实的人性和悠远的历史,都缓慢而克制地行进,引起我们的感叹与遐思。

一、是谁发现的?发现了什么?

关于发现者,之前都认为是庄园女主人伊迪丝与大英博物馆委托的剑桥大学考古学家查尔斯·菲利普斯,其实这只是误传。最初的发掘者应该为布朗·巴兹尔,一位业余的历史学家。但他却一直被人们遗忘,直到近年来才被社会所承认。而提到的上面两位,实际上也参与到了挖掘工作之中。

电影中的伊迪丝和布朗·巴兹尔

在挖掘工作开始的时候,人们发现了船只使用的铆钉。顺着这一线索,他们开展了更深入的挖掘,逐渐挖出了整艘船。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特殊气候、土壤等影响,所有的船板都已经腐烂了,只有船的形状被较为完整地留存下来。船体有27米之长,是目前所知最大、最完整的的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船只。

船葬发掘场景

之后,专家们仔细研究了此船的设计和工艺,分析出它应该是出现于625-637年之间,是使用“塔接法”建造而成,即船身是由一连串厚板交叠而成的。此外,考古学家们还估测船的左右两侧各有20名桨手,他们从河边拖了1000多米的路程才将它埋入地下。

在这艘巨大的船只里,人们发现了数量惊人的宝藏。除了著名的萨顿胡头盔,同时出土的还有来自欧洲各地的珍宝,比如磨损严重的武器、盔甲、精美的黄金首饰以及宴会用的白银餐具以及许多货币。这些宝藏均显示了维京人高超的技艺和对细节的注重,而古老的东方文化以及拜占庭文化则对他们的制作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部分宝物

但令人疑惑的是,其中并没有发现任何人类的尸体。有人猜测这只是一个衣冠冢,当时并没有人被埋葬。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墓中的确埋葬过逝者,不过由于船体是密闭的,埋入地下之后,酸性土壤中析出的水分逐渐汇聚到船中,经过几百年岁月的积淀,有机质的遗体被溶解,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墓主人原本的面目,其身份也无从知晓了。有人认为墓主人是死于624年或625年的东盎格鲁王雷沃德(Redwald),但还不能具体确定。

二、从这些文物中看真实的历史

这一批宝藏,其发掘的过程有着传奇性。而通过它,对于当时的历史有所了解,更是价值所在。

简单来说,萨顿胡船葬的发现,对于早期盎格鲁-萨克逊人的社会生活状态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还原。因为在这批宝藏发现之前,我们只能从比德等历史学家记录的边边角角中知道一点细节。公元410年,罗马军团从不列颠撤军后,日耳曼民族的盎格鲁-萨克逊人迁入此地,开启了所谓的“黑暗时期”,之后经历基督教化、维京人的野蛮侵略、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征服等等,直到1066年威廉大帝的诺曼征服,我们将这几个世纪称作统一英格兰的雏形阶段。这一阶段,政权在频繁的战争中不断更迭,基督教与原始宗教信仰博弈,经济与文化随之被摧毁、重塑……而“黑暗时期”,顾名思义,便是混乱无比、百般凋敝的时期。而这一船葬的发现,或许会为这一时期的真实情况作出另一种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最著名的萨顿胡头盔。上述墓主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便依据了这个头盔。整个头盔是由铁块锻打而成的,表面装饰有精美的图案,其中一块图案描绘了两名武士正在进行搏斗。头盔的发现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伟大的盎格鲁—萨克逊史诗《贝奥武普》。在1939年前,很多人觉得《贝奥武甫》是古人虚构的,但萨顿胡船葬中发现的“锅碗瓢盆”、酒器、乐器、武器、大量的皮草与数不清的金币、银币等等,都表明《贝奥武甫》绝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一群人的想象,而是对一个在文字出现之前就已存在、业已逝去的世界的精确记忆。

萨顿胡头盔

头盔虽锈迹斑斑,但还能明显地看出战场厮杀的痕迹。看着它,再看看《贝奥武甫》中的描述:

为了护头他戴着闪亮的头盔

将来必会被水底的淤泥污染

还会被旋风卷得模糊

他用金箔打造

王子般的帽子紧紧扣住

一个武器工匠创造的奇迹

饰以公猪

自此之后抵御刀剑无数

萨顿胡船葬无意中将《贝奥武甫》中的描写拉近到历史真相中,甚至颠覆了了我们一直以来对英国这时期历史的认识。现在我们了解,所谓的“黑暗时期”,一定程度上讲其实是高度发达的时期,当时这个小小的岛屿,贸易范围十分广泛,不仅与斯堪的纳维亚和大西洋地区建立了密切联系,甚至与东地中海以外的地区也有往来。

船葬作为土葬的一种,是斯堪的纳维亚常见的墓葬形式。此外有火葬等使逝者安息。船棺中还发现了来自东方的石榴石、来自西方的金币、宫廷银餐具等。尽管进行船葬的方式是属于原始宗教的,但陪葬品中仍有两把银勺直接或间接地表明了基督教对于盎格鲁—萨克逊的影响。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历史学家叙述的真实性。发现的宝物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对盎格鲁—撒克逊及不列颠的认识。现在我们认为:在东安格利亚这一侧,英国早已成为广阔的欧洲世界的一部分,与外界的人口与贸易迁徙已持续数千年。也就是说,全球范围内的区域联系也许会比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来得更早。

贝叶挂毯中的盎格鲁·萨克逊人

文史君说

总的来说,当我们依据“萨顿胡”船葬墓再去看《贝奥武普》的史诗世界时,会惊讶地发现,诗中所绘人物也许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英格兰人,他们的身体中还流淌着北欧瑞典人、丹麦人等的血液。不仅如此,他们的宝物,甚至日常用品也有很多来自东地中海延展到印度一线。这些物品讲述的英国内史是陆地的历史,也是海洋的历史。换言之,早在1400多年之前,这个岛屿就与欧洲和亚洲产生关系并一直持续至今,海岸之外的世界一次次地塑造、影响着它,它也在不断地冲击着海岸之外的世界。之后,风云一时的维京人,以强悍的姿态撞开了历史的大门,然后又默然离去,就如同这萨顿胡船葬一样,留给了世人无尽的仰慕和猜想。

参考文献

(英)亨利埃塔·利泽著,张尚莲、史耕山译:《盎格鲁-撒克逊人简史》,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英)尼尔·麦格雷戈著,余燕译《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新星出版社2014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三波)

(0)

相关推荐

  • 参透时间的意义,时间才真正具有意义

    本文导读: 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参透时间的意义,放下心中的包袱,认真地生活,认真地做事. 英国影片<发掘>讲述了一个关于考古的真实故事.这个节奏舒缓.用光考究.人物形象细腻的故事,不仅洋溢 ...

  • 英国历史上的黑暗期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只有一个是跟英国历史相关的,那就是占据着一整套配有文字解说.显示屏展示.复制品还原的大型展台的--萨顿胡头盔(Sutton Hoo). 看这阵势,果然是 ...

  • 故事丨佛救尼犍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降服了外道六师.其中的五百位尼犍子商议道:"我们如此身败名裂,不如烧身,以就后世."于是堆积薪柴,准备自焚. 佛陀大悲,要把他们从苦毒中救拔出来,就在旁边入火光三 ...

  • 回顾丨舆图所指,掌灯想象与海洋(上)

    打开世界的布料,目光落在伊甸园的宝瓶,交汇于鲸的眼:指尖划过静默流淌的绿色河流,来到世界边缘的蓝色汪洋--我们一路循着诗歌走来,最终以狂想的生命力在这里窥探人类认知的边缘."厅堂" ...

  • 阿尔弗雷德是如何延续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的历史?

    在英格兰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国王,他被后来乃至现在的英格兰人称之为国父,即便是在如今也有固定的节日来纪念他的功绩.同时,他的卓越功勋也得到了英国天主教教会的认可,甚至将他的画像绘在了教堂玻璃之上.享受如 ...

  • 是法老的诅咒,还是精心策划的谋杀?

    ❀ ❀ ❀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某天,在埃及帝王谷的一处新开掘古墓前,人们抑制住激动的心情等待着.马上他们就要见证有可能是本世纪最大的一座法老陵墓被"开门"了. 摄影师做好了准备,赞助 ...

  • 国王只能凑30个农民打仗,中世纪欧洲真那么穷吗?

    最近在家看电视剧,偶然看到了英国人拍的<孤国春秋>,被其中的某些情节深深震撼到了. <孤国春秋>剧照 故事发生在公元9世纪后期,维京人入侵不列颠,占领了大片领土.男主尤特雷德原 ...

  • 我不敢说自己懂艺术

    ❀ ❀ ❀ 2009年元旦刚过,我兴奋地踏上飞机,目的地米兰.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国,公司培训.正好赶上春节假期,让我得着机会- 同去的还有一位姑娘,培训一结束我马上拉她去了佛罗伦萨:一到佛罗伦萨,便 ...

  • 你看那幅画,她在对我微笑

    「随便聊聊」 今天这个话题,缘起我最近在准备做的一件事. 我打算开线上讲座,介绍西方历史和艺术.邀请朋友试听了一堂,他建议我可以也面向孩子推广,感觉是老少咸宜的内容. 我犹疑:孩子们有时间吗? 压在娃 ...

  • 你看这部“伏地魔”发掘古墓的电影了吗?

    萨顿胡头盔作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似乎没有其它类似罗塞塔石碑.埃及木乃伊.亚述大门.奥古斯都铜像等受到的关注多.这倒不是因为它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不够,我个人猜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们对英国的历史不了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