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理、常见副作用是什么?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一类功能和结构上与多巴胺相似并可以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的药物。这些药物不需要经过多巴脱羧酶的作用转换成多巴胺以及在神经末梢内储存。根据生化和药理特性,多巴胺受体可分为两大类至少5个亚型:D1样受体(含D1和D5受体)和D2样受体(含D2、D3和D4受体)。其中D1和D2受体与帕金森病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通路可分为两条:直接通路(D1受体参与)和间接通路(D2受体参与)。直接通路兴奋时保证人体进行活动,而间接通路兴奋时则抑制不需要的活动,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保证了正常的活动。帕金森病人由于多巴胺缺乏,对直接通路作用减弱,使正常的活动减少;对间接通路的抑制作用减弱,使间接通路过度抑制不需要的运动活动,从而产生运动减少、肌肉僵直等症状。目前上市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均作用于D2受体而起作用,不同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还分别作用于D1受体或D3受体,使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的状态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如溴隐亭直接刺激D2受体,对D1受体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普拉克索和泰舒达激活D2和D3受体。溴隐亭和克瑞帕(二氢麦角隐亭)属于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由于易发生肺及腹膜后纤维化,尤其是另一个麦角类激动剂培高利特因心脏瓣膜纤维化的副作用已退出中国市场,目前这一类药已不推荐用于帕金森病。普拉克索和泰舒达属于非麦角类激动剂,目前提倡在65岁以下患者中首先选用。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也有一些副作用。与左旋多巴相似,服药后患者容易出现 恶心、呕吐,直立性低血压和精神症状,这些副作用一般在刚开始用药时出现,数天至数周后逐渐消失。因此,起始服用激动剂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以逐渐耐受和适应激动剂,这样发生副作用的机会会少一些。一旦发生了副作用,可给与对症处理,以保证治疗的进行。激动剂可饭后服用,如仍出现胃肠道胃肠道反应时,可给与吗丁啉口服,多数患者经这样治疗能够继续治疗。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站起时出现头晕,改变体位后血压的高压降低30mmHg或低压降低15mmHg以上――时,应注意要缓慢改变体位,以免跌到。如症状明显,可给与米多君(管通)治疗。少数患者还可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等,通过减少剂量或加用抗精神病药可以缓解。睡眠增多也是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一般经过数周和数月可消失。少部分患者可出现短暂的不可控制的睡眠发作。故最初服用的1-2个月内应避免开车等危险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