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 病

瘿 病
  一、病因
   引起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以及饮食和水土失宜。体质因素在发病中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病位在颈部,但与肝有密切关系。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气滞痰凝,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机。日久引起血脉瘀阻、以致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一)情志内伤。 由于长期忿郁恼怒或忧愁思虑,使气机郁滞肝气失于条达。津液的正常循行及输布,均有赖于气的统率。气机郁滞,则津液易于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则形成瘿病:其消长常与情志有关,痰气凝滞日久,使血液的运行亦受到障碍而产生血行瘀滞,则可致瘿肿较硬或有结节。正如《诸病源候论。瘿候》说,。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动气增患”。《济生方。瘿瘤论治》说,。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 *(二)饮食及水土失宜;饮食失调,或居住在高山地区, 水土失宜,一则影响脾胃的功能,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生痰.二则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痰气瘀结颈前则发为瘿病。如《圣济总录》所称的泥瘿、土瘿, 即指因水土及饮食所致者.《诸病源候论.瘿候》谓。饮沙水。、 “诸山水黑土中’容易发生瘿病。《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也说。“西北方依山聚涧之民,食溪谷之水, 受冷毒之气,其间妇女往往生结囊如瘿。。均说明瘿病的发生与水土因素有密切关系;
   (三)体质因素。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与旰经气血有密切关系,遇有情志、饮食等致病因素.常引起气郁痰结、气滞血瘀及旰郁化火等病理变化,故女性易患瘿病。另外;素体阴虚的人,痰气郁滞之后易于化火,更加伤阴,常使病程缠绵。
   二、病机
   瘿病主要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原因损伤肝脾,使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壅结颈前所致。痰气郁结日久,则产生瘀血的病变。部分瘿瘤病例,由于痰气郁结化火,火热耗伤阴精,形成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其中尤以肝、心两脏阴虚火旺的病变更为突出。
  瘿病的预后大多较好,瘿肿小、质软,病程短,治疗及时者,多可治愈。但瘿肿较大者,不容易完全消散。若肿块坚硬、移动性差、而增长又迅速者,则预后严重。肝火旺盛及心肝阴虚的轻、中症患者,疗效较好,重症患者阴虚火旺的各种症状常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和增多,在出现烦躁不安、高热,脉疾等症状时,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类证鉴别)
  瘿病以颈前正中结块肿大为最基本的临床特征,多发子女性。以离海较远的山区发病较多.望诊和切诊对于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本病主要表现颈前发生肿块,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程曰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
   本病一般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部分火郁阴伤而见阴虚火旺病理变化的患者,则出现低热:多汗,心悸,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临床症状。
 瘿病应着重与下列病证相鉴别:
   瘰疬 因瘰疬亦会在颈项部出现肿块,需要加以鉴别。鉴别的要点,一是患病的具体部位,二是肿块的性状。瘿病的肿块在颈部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正如《外台秘要.瘿病》说。。瘿病喜当颈下,当中央不偏两旁也。。而瘰疬的患病部位是在颈项的两侧,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胡豆大,个数多少不等。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瘰疬论》说。。夫瘰疬者,经所谓结核是也。或在耳前后,连及颐颌,下连缺盆,皆为瘰疬。。《外科正宗.瘰疬论》描述道。。瘰疬者,累累如贯珠,连接三,五枚。。
   消渴 瘿病中阴虚火旺的证型,常表现多食易饥的症状,应注意和消渴病相鉴别。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三消的症状常同时并见,尿中常有甜味,而颈部无瘿肿。瘿病的阴虚火旺虽表现多食易饥,类似中消,但不合并多饮、多尿,而颈部有瘿肿为主要特征,且伴有比较明显的烦热、心悸、急躁易怒,眼突,脉数等症。

辨证论治;
气郁痰阻证:颈前结块肿大,弥漫对称,肿块光滑、柔软,颈部觉胀。胸闷、太息,胸胁窜痛。病情随情志而波动。脉弦1四海舒郁丸;青木香5克 陈皮3克 海蛤粉3克 海带20克 海藻20克 昆布20克 海螵蛸20克
四状腺肿:
 以本方加煅牡蛎、香附、夏枯草、山慈菇、郁金等为基础方。
 1. 病程长、肿块大、皮肤坚者,加三棱、莪术、炙穿山甲、桃仁。
 2. 心悸胸闷者,加薤白、全瓜蒌。
 3. 失眠,加酸枣仁、酸枣仁、夜交藤、珍珠母。
 4. 气虚胸闷者,加党参、黄芪。血虚、阴虚加当归、玄参、生地、黄精。
 5. 甲状腺结节则加当归、土贝母、夏枯草、连翘等。
瘿病加减:
1. 胸闷、胁痛(肝郁气滞),加柴胡、香附、枳壳疏肝理气。
2. 胸闷、发憋(气郁痰结),加郁金、菖蒲、厚朴、瓜蒌开郁散结。
3. 咽喉不适及声音嘶哑(痰浊阻滞),酌加桔梗、牛蒡子、木蝴蝶、射干以利咽消肿。
  
青春及孕妇患气郁阻之瘿病者,
2昆布丸;海藻20克 昆布20克 羊甲状腺体3克(粉服)海蛤壳10克 通草3克(孕妇忌用)
四状腺肿:以本方加煅牡蛎、香附、夏枯草、山慈菇、郁金等为基础方。
 1. 病程长、肿块大、皮肤坚者,加三棱、莪术、炙穿山甲、桃仁。
 2. 心悸胸闷者,加薤白、全瓜蒌。
 3. 失眠,加酸枣仁、酸枣仁、夜交藤、珍珠母。
 4. 气虚胸闷者,加党参、黄芪。血虚、阴虚加当归、玄参、生地、黄精。
 5. 甲状腺结节则加当归、土贝母、夏枯草、连翘等。
瘿病加减:
1. 胸闷、胁痛(肝郁气滞),加柴胡、香附、枳壳疏肝理气。
2. 胸闷、发憋(气郁痰结),加郁金、菖蒲、厚朴、瓜蒌开郁散结。
3. 咽喉不适及声音嘶哑(痰浊阻滞),酌加桔梗、牛蒡子、木蝴蝶、射干以利咽消肿。

痰结血瘀证:颈前肿块经久不消,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胸闷,纳差。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弦或涩。
3海藻玉壸汤;海藻3克 贝母3克陈皮3克昆布3克青皮3克川芎3克 当归3克半夏3克连翘3克 甘草节3克 独活3克海带1.5克
瘿病加减:
1. 胸闷不舒(气机郁滞),加郁金、香附、枳壳理气开郁。
2. 烦热、舌红、苔黄、脉数(郁久化火),加夏枯草、玄参、丹皮清热泻火,并可增强原方消瘿散结的作用。
3. 纳差、便溏(脾失健运),加薏苡仁,茯苓、山药以健脾益气。
4. 结块较硬及有结节(血脉瘀阻),酌加黄药子、三棱、莪术、丹参、穿山甲等,以增强活血软坚,消瘿散结构作用。
5. 肿块坚硬,移动性小不可移者(痰瘀凝结,邪毒内聚),酌加黄药子、莪术、丹参、露蜂房、山慈菇、蛇莓、天葵子、   半枝莲等,或配合六军丸、犀黄丸,以散瘀通络、解毒消肿。

肝火亢盛证: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柔软、光滑、无结节,可随吞咽动作而活动。烦热,急躁易怒、口苦。多汗。眼球突出,手指颤抖。舌红苔黄,脉弦数。
4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栀子5克丹皮5克柴胡5克白芍5克茯苓5克甘草3克当归5克川芎5克海藻5克黄药子5克牛蒡子5克
瘿病加减:
1. 烦躁易怒,脉弦数(肝火亢盛),加龙胆草、夏枯草、黄芩清肝泻火。
2. 手指颤抖(风阳内动),加石决明、钩藤、牡蛎平肝熄风。
3. 多食易饥(胃热亢盛)合用白虎汤清泄胃火、益胃护津。

火郁阴伤,阴虚火旺而见烦热,多汗,多食易饥、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者,
5二冬汤合消瘰丸;麦冬10克天冬10克沙参10克花粉10克黄芩6克知母6克荷叶10克甘草3克玄参6克牡蛎12克 贝母6克
瘿病加减:
1. 烦躁易怒,脉弦数(肝火亢盛),加龙胆草、夏枯草、黄芩清肝泻火。
2. 手指颤抖(风阳内动),加石决明、钩藤、牡蛎平肝熄风。
3. 多食易饥(胃热亢盛)合用白虎汤清泄胃火、益胃护津。

.心肝阴虚证: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质软、光滑。心悸不宁,心烦少寐。眼干目眩。手指颤动。消瘦乏力,月经量少或闭经,阳痿。舌质红,脉弦细数。
6天王补心丹;人参1.5克(焗服) 酸枣仁3克 当归3克 生地12克 柏子仁3克 麦门冬3克 天门冬3克 远志1.5克 北五味子3克              白茯苓1.5克 丹参1.5克 元参1.5克 桔梗1.5克 灯心草1.5克
 1.失眠较重者,可酌加龙骨、磁石等以增碁 重镇安神之效;
 2.如心悸怔忡,睡眠不安,可酌加龙眼肉、夜交藤以加强养心安神之效;
 3.如有遗精滑泄,可酌加金樱子、芡实、牡蛎等以固肾涩精。
加减
1.手指及舌体颤动(阴虚风动),加钩藤、 白蒺藜、白芍平肝熄风。
2.大便稀溏,便次增加(脾失健运),加白术、苡仁、淮山药、麦芽益气健脾。
3.耳鸣,腰膝酸软(肾阴亏虚),加龟版、桑寄生、牛膝、菟丝子滋补肾阴。
4.消瘦乏力,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男子阳萎(正气亏耗,精血不足),加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正气,

7一贯煎;北沙参9克 麦冬9克 当归9克 生地黄18-45克 枸杞子9-18克 川楝子4.5克 
 1.口苦燥者,加酒炒川连1.5克(粉焗服);
 2.大便秘结,加瓜蒌仁;
 3.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
 4.痰多,加川贝母;
 5.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
 6.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
 7.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
 8.腹痛,加白芍、甘草;
 9.脚弱,加牛膝、薏苡仁;
 10.不寐,加炒酸枣仁。
 11.若胁痛甚者,加合欢花、玫瑰花、白蒺藜等以舒肝调气;
 12.头目昏晕者,加女贞子、桑椹等以补益肝肾。
加减
1.手指及舌体颤动(阴虚风动),加钩藤、 白蒺藜、白芍平肝熄风。
2.大便稀溏,便次增加(脾失健运),加白术、苡仁、淮山药、麦芽益气健脾。
3.耳鸣,腰膝酸软(肾阴亏虚),加龟版、桑寄生、牛膝、菟丝子滋补肾阴。
4.消瘦乏力,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男子阳萎(正气亏耗,精血不足),加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乌滋养精血。
  (1气郁痰阻:四海舒郁丸;青木香15克 陈皮 海蛤粉各9克 海带 海藻 昆布 海螵蛸各60克(俱用滚水泡去盐)
  2痰结血瘀:海藻玉壶汤;海藻30g 昆布15g 贝母15g 半夏l0g 青皮6g陈皮l0g 当归15g 川芎l0g 连翘l0g 甘草6g
  3肝火旺盛:栀子清肝汤(组成:党参5克 砂仁5克 栀子10克 山药5克 车前子5克 石膏5克 伏苓5克 黄连5克
             东楂5克 甘草5克 葱头3个)
    消累丸;牡蛎30克,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白芨、天冬、北沙参各15克,百部10克,甘草6克。
   治疗时,吐血加生地、阿胶(烊)各15克,田三七6克;阴虚加百合30克,麦冬、山药各15克。
  4心肝阴虚:天王补心丹合一贯煎;太子参12g 麦冬12g 五味子6g 茯苓12g 远志10g 知母12g 黄柏12g 当归12g 枣仁12g                                  柏子仁12g生地、熟地各20g 丹参15g 丹皮15g 黄芪30g 夜交藤20g 北沙参12g
                                 枸杞子12g 川楝子12g 生牡蛎40g 夏枯草20g。)
单验方 .
   1.昆布海藻方(《外台秘要》)。昆布、海藻等量为丸,每服3克,每日二次。适用于气郁痰阻之瘿病。
   2。化瘿丹(《儒门事亲》),海带,海藻、海蛤、昆布、泽泻、连翘、猪靥。适用于气郁痰阻及痰结血瘀之瘿病。
   3.海带。煎服或作菜吃。适用于无阴虚火旺表现之瘿病。
   4。黄药子。煎汤或作成流浸膏服用,每日用量应控制在原生药工2克以内。适用于痰结血瘀,瘿肿质硬或有结节,
        以及有火热亢盛表现的瘿病。

(0)

相关推荐

  • 治瘿病证精选的药方

    治瘿病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瘿病证病的症状,根 ...

  • 甲状腺癌的中医治疗 内服 外敷 针灸 气功

    一.甲状腺癌的中医治疗 甲状腺癌中医治疗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分气滞血瘀型.痰凝毒聚型.肝气郁滞型.心肾阴虚型四型,甲状腺癌中药治疗中还有专方验方.外敷药物等.甲状腺癌的治疗和康复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内外调 ...

  • 瘿病诊治精粹

    瘿病是指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能随吞咽上下移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并提出 ...

  • 常见的10种病最怕的中成用药,中医医师医...

    常见的10种病最怕的中成用药,中医医师医师都在用,建议收藏备用! 1.子宫肌瘤--"最怕"--宫瘤消颗粒 2.口疮--"最怕"--知柏地黄丸 3.颈椎病--&q ...

  • 治疗颈腰椎病,这儿有一味特效药,效果显而易见

    导读:小编跟师时,师父就用血竭治疗颈腰椎病,效果确实显而易见.王老师总结的识别好血竭的三个特点是治疗此病的关键,很受用. 血竭是治颈椎和腰椎病的特效药 中医传统是医药不分家,历来精于医者必精于药.知医 ...

  • 植物神经紊乱中医叫什么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气血亏虚,情志内伤,肝气抑郁,条达疏泄失司,气机不调,升降失司,脾失健运,生化健运不足,渐进气血亏虚,心神失主,痰瘀内阻,胆虚决断失职,气郁化火,久则伤心,扰乱心神,心神不宁,神 ...

  • 一药降一病,10种常见病“首选”中成药,...

    一药降一病,10种常见病"首选"中成药,大夫都在偷偷用   1.感冒中暑--"首选"--清暑益气丸 药理: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中暑受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 ...

  • 5种“药”,过期也不要扔,兑水浇花,保花不生“虫和病”

    今日导读:5种"过期药"不要扔,兑水浇花,保花不生"虫和病"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养花,家里摆上几盆花,不但能美化居室,还能净化空气,养花的时候,还能感受到多多 ...

  • 一病一药,8种常见病,经常用的中成药,便...

    一病一药,8种常见病,经常用的中成药,便宜还管用,收藏起来,有备无患. 1.慢性胃炎--经常用--胃康灵胶囊 药理:柔肝和胃.散瘀.缓急止痛, 用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嗳气.反 ...

  • ​后“背” 在“诉说”你的“病”,你知道吗?

    背部是以脊椎为中心的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 背部健康与否,往往直接反映着脏腑是否正 ...

  • 心静,人不病!张仲景用于“静心”的方子,专治烦躁不安,请欣赏【一点资讯】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 ...

  • 灵素之问 | 六经病欲解时的唯一价值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19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太阳病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