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过客·张之洞·武汉建设之父——他为武汉城市建设做了些什么?

近代前的武汉三镇城区范围有限。

1881年《江夏县志》上的武昌城图

武昌城区在城墙之内,城墙总长度为3500丈,城区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汉阳在龟山西的城墙内,不到1平方公里。汉口在今长堤街与汉水之间,约12平方公里。“汉口镇在城北(汉阳城之北)三里,有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坊,当江、汉二水之冲,七省要道,五方杂处。”当时,汉口在汉水边上,上直下广,以堤街和正街为主干,分上下二路,居仁、由义二坊为上路,大智、循礼二坊为下路。市区在今硚口、江汉二区内。三镇区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郊区也不大,城市总人口在30万以内。

开埠后的武汉,城市空间得到展拓,人口迅速集结,到抗战前夕的1937年,已发展成为100多万人的大都会,70多年间,人口增长5倍以上。新中国成立前夕,城区和近郊区总面积达到162平方公里。这样短时间所达到的人口和区域面积峰值,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又是城市发展的标志。城市内万商云集,工业、交通、商业、服务行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移民人口来自皖、赣、湘、川、豫等省以及湖北境内各州县。

1868年的汉口

武汉城区扩展和人口增长,客观上是半殖民化的结果,主观上是张之洞主政近20年的推动。

1.新军驻防

张之洞驻节武昌,自然对武昌的市区建设垂顾有加,武昌是文化区和政务区,商务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张之洞创建学堂100多所,大都在武昌城内外。两湖书院坐落在都司湖畔,在今湖北中医药大学和湖北艺术学院处,规模恢宏,斋舍林立,设备当时堪称一流。其它如自强学堂、陆军小学、文高等学堂、文普通中学等,都有宽敞的校园、校舍。当时武昌名校林立,成为全国模范教育区,各地来鄂考察者络绎不绝。

张之洞创练新军,步队、马队、炮队及军事学堂在武昌城内外,第八镇的司令部设在都司巷,在今首义路一带有左旗、右旗、工程营营地,炮队驻武昌南湖,辎重营在沙湖塘角。近代军事设施开始建造,如在凤凰山即今十四中旁,山顶建立炮台,又在山中挖洞,用洋灰筑成,贮藏炮弹。水师和兵轮巡弋武汉三镇水面,湖北原有水师分驻四地,汉阳为其一。

光绪十七年(1891年)善后局特制长龙一号船,舢板75艘,招兵840人,编为3营,在武昌城外江边设营房,练习水陆战法,参加城市巡防。光绪十九年(1893年)九月,调集汉阳、岳州、襄阳、沙市水师在青山操练检阅阵法。鉴于武汉江河纵横,水道四通八达,张之洞大力经营海军,转运粮饷,巡缉江湖。他奏调广东广昌兵轮至湖北,改名楚材。光绪十七年(1891年),先后从南洋水师中拨调测海、金欧二轮到湖北。以后又陆续调入江元、江亨、江利、江贞,各载重525吨。光绪二十二年,张之洞向日本神户川崎造船厂订造炮舰一一楚泰、楚同、楚有、楚谦、楚豫、楚观号兵轮,各750吨,鱼雷艇湖鹏、湖鹗、湖隼、湖燕,各98吨。这些兵轮以武昌江边为基地,活动于武汉三镇、长江中游。

汉口开埠后,商务日新月异。相对汉口而言,武昌商务规模不足。张之洞在武昌设两湖劝业场,开展商品陈列和博览,促进商品交流,推进武昌城乡贸易。

2.修筑武昌堤防

张之洞十分重视湖北武汉的水利建设,先后修武金堤、武青堤。他认为“湖北素有'泽国’之称,依堤为命者,数十县也。”故对修堤十分注重。

武昌白沙洲至金口60里,旧有堤,为清道光年间湖广总督周天爵所建,但年久失修,仅有堤形可见,不能防水。武昌武胜门外新河至青山30里,旧亦有堤,但每年夏天江水灌入,数十万亩良田,尽成湖荡。

光绪二十五年,张之洞开始修武昌至青山的武青堤,江夏傅名洗等反对修堤,理由是湖涸失渔利,修堤不便,张之洞痛斥之。初从红关至青山之堤着手,分成8段,委知州李绍远、副将吴元凯等分段承修,因地势过低,定堤防高为1丈至1丈7尺,堤面一律宽2丈。此堤告成后,才修白沙洲至金口的武金堤,分作10段兴修。在修堤之前,夏季江水内灌武昌城外的南湖、巡司河等,形成水患。张之洞决定改作新堤,涸出田亩不可胜数。堤绵亘50里,增建高度1丈余不等,堤面一律宽2丈。沿江旧有石驳岸,增建加高,使内河水可泄,外水不入。内湖水须有闸宣泄,于巡司河建闸。张之洞每旬必亲往查看工程一次。闸建成,武昌名曰武泰闸,青山名曰武丰闸。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于南段阚家河、袁家河一带修建石矶3座。南北堤建成后,设立清丈局,共计勘丈良田万亩,一部分划为官办农场、畜牧场,一部分划给农民租种。所交租金,作为长期修补江堤经费。

3.码头建设

张之洞在龟山之北、汉水之滨建立了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使这里成为武汉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全国钢铁工业基地。

汉阳兵工厂厂房

以前,龟山到汉水岸边,是一大片湖荡,有小桥、亭阁,是汉阳城郊的游憩之地。由于建厂,推土填湖,打桩建厂,不久这里烟囱高耸,机器轰鸣。汉阳铁、汉阳造成为武汉近代工业的象征,走向全国。

由于工业区的兴建,也带动了江河航运和铁路建设。当时大冶铁砂需运汉阳铁厂冶炼,矿砂运至石灰窑后再装船运至汉阳江边。汉阳江边建有专用码头,卸装矿砂至铁厂,同时从北方和江西萍乡运来之焦煤也通过这些码头装卸。汉阳兵工厂的原料和产品也通过码头内运和外运。在清末民初,汉阳码头承担着繁忙的运输工作,是和工业区相伴随的近代码头作业区,较之以前的渡口和土码头迥然不同。今晴川饭店滨江仍存当年码头。

4.街道建设

三镇街道建设也是张之洞所关注的。

武昌街道狭窄,岁久未修,下雨渍水,泥淖难行。张之洞连续几年翻修武昌街道、马路,使武昌市容有所改观。武昌城边的沙湖和郊外的东湖本通长江,因港道长年失修,淤塞不畅。雨季湖水上溢,无法排涝,周围农田房舍,常被淹没。张之洞组织民工,将各处港道分段疏通。在湖西北面另辟水道,导水入江,分别在南堤北堤上择地建闸数座。其中以保安门外巡司河上修建的武泰闸工程规模最大。修此闸时,张之洞除自己每10日必前往巡视一次,每5日由藩、臬两司及武昌知府前往查看。次年8月,武泰闸等数闸建成。从此,内湖水位常年稳定,便利了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武泰闸

张之洞下大力气扩建汉口马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了汉镇马路工程局,负责修建玉带门至大智门一带马路。又将汉口后街马路直修至江边。汉口老城区街巷狭窄,火警频闻。通过借鉴租界市政规划,湖北地方当局对汉口老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取得一些成功。1906年,张之洞指令夏口厅、汉阳县拓宽街道,规定新建临街房屋需自原线退后3尺,以便救火。至于汉口新城区则相继修建了许多宽敞的新式马路。对此,《海关十年报告》指出:“(汉口)街道正在被拓宽,所有新建筑都必须从原线后退三尺,像在租界一样。”同时,政府还在“城市的街道上维持治安,并作出了一定的努力来改进排水管道和维持环境卫生”。1905年2月(光绪三十一年正月)设立的汉口马路工程局,将外商火油池缴纳之银拨充修路经费,修筑大智门至玉带门的马路,.并拟延伸后街马路直达江边。

1905年张公堤建成后,原先的汉口城堡已失去防水功能,于是在1907年拆除,城基改建为马路,上起六渡桥,下迄江汉路,名为后城马路,后改名为中山马路、中山大道。这一段宽平的大街道可谓是汉口华界第一条近代马路。

当时,张之洞根据僚属的建议,决定“以此路地皮变价,集资赎还比国租界”。因为比利时在汉口刘家庙购得地皮36000余平方丈,提出以此地作为租界。由于此地扼京汉铁路咽喉,张之洞坚持不允,经多方交涉,比利时提出索取817800余两白银的“损失费”。张之洞便想以马路地皮变价款偿还,此举引起汉口商人极大不满,共举绅商密昌墀为代表,上书张之洞“力争”。考虑到以后筹款,加上张之洞到人军机处,最后同意了密昌墀的意见。

5.修筑汉口张公堤

汉口地当江汉之汇,区内湖泊四布,地势低洼。当初汉口是一片河滩湖汊,在地质结构上是一块湿地,属汉阳县。自明代汉水改道后,汉阳一分为二,形成与汉阳隔水相望的汉口。最初在汉水边地势较高的墩台土堆上筑垸修围,建屋造房,逐步形成汉口沿河街市。但夏秋水涨,受江水、汉水和后湖之水的四面围困,常成为一片泽国。后来,由汉阳通判袁焻主修长堤,人称为袁公堤,堤址为今长堤街。从此保护了堤内汉正街一带的安全,汉口市区得到相对稳定。1864年,汉阳知府钟谦钧修建从硚口到今一元路的汉口城堡、护城河。汉口市从长堤街发展到城堡之下。此时城堡起到了防水作用,袁公堤失去防汛功能,逐步被夷为长堤街。

1887年,洪水淹没的汉口租界。

汉口囿于汉口城堡之内,市区面积越来越局促。为进一步解除汉口水患,扩大市区,张之洞决定建造后湖长堤。汉口是以堤为命的,安全和发展离不开堤。后湖长堤是汉口历史上最大的堤工,对汉口发展最为卓著。据说:总督张之洞,见铁路外的土地荒废了太可惜,就在铁路外另做一道堤,把汉口的面积扩大20倍。堤修成后,堤内成了良田,人民感激张之洞的功德,称呼堤为张公堤。

1904年,张之洞在修好武昌南北两条长堤之后建筑后湖长堤,特成立工程处,张南溪为负责人之一。当时在后湖当中搭了一座很高的台,张之洞站在台上,用望远镜观察四周,指定上到哪里,下到哪里,中间经过哪些地方,就这样地把堤的路线决定了。

外国工程师穆氏具体设计,根据张之洞所指定的路线,进行勘测,办理购地手续。这道堤,下面是以牛湖广佛寺前即现在的堤角为起点,向西北越过岱家山,转一个90度的大弯,折向西南,经姑嫂树,至禁口止,长13500米,合27华里,人们叫做张公堤。同时,又修以皇经堂(即邹家街)为起点,由南向北,经长丰院旧堤直至禁口,与张公堤相连接,长7华里多的张公横堤。两堤合计34华里多,高以铁路路基为标准,堤面宽二三丈不等,堤脚宽六七八丈不等,主要是民工承包建成。当时张彪指挥驻在汉口的绿营和新军,也参加了这一工程。

张公堤从光绪三十年八月兴工,至光绪三十二年完成,历时2年多,费银80万两。在张公堤未建成以前,汉口市区只局限于从硚口沿城堡下至通济门(一元路)。张公堤完工后,上起舵落口、水厂、宗关,下至丹水池、堤角这一广大地区,包括现在黄浦路、赵家条、惠济路、解放公园、中山公园、武汉商场、宝丰路和古田路水厂的整条解放大道及整条航空路、新华路、球场路、西马路,还有建设大道、发展大道等地区才露出水面。

汉口市区扩大很不容易,因汉口北部地势特低,必须修堤填土才能使荒塘野湖低洼之地隆出水面,成为承载各种建筑物的陆地。填土之后,仍不能解决来自后湖的水患。汛期一来,后湖之水汹涌侵入市区,即便不在汛期,市郊也因地势偏低,难以解除水浸之苦。修成的张公堤高程与京汉铁路相齐,使堤内荒废的积水之地变为良田沃土,免遭水患,于是这一带地价不断上涨。张之洞乃在1906年设立汉口后湖清丈局,清理地皮。

小张公堤从禁口向西北,经额头湾,折向东南至舵落口与长丰南垸堤相连接,长9.8公里,过去是没有堤防的。中分两段:由舵落口至蔡家庙为老堤段,过去是一个小土埂,后经群众培修,还是很低。1931年大水时,洪水漫过此堤,长丰南北两垸全部被淹。从蔡家庙到禁口一段为新堤段,由张仁播所倡筑。人们以他为张之洞的后裔之故,叫这段堤为小张公堤。

6.举办邮政、电报、电话

1861年,汉口开埠后,英、德、法、俄、日等国在汉设立租界,开办邮政。这些“客邮”,行使母国邮政章程,收寄国际和中国国内互寄的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是外国邮局发行的货币邮票,盖销母国文字的汉口地名邮戳。来往邮件均用本国邮袋封发,不受汉口江汉关检查,以此作掩护,大开贩运走私的方便之门。

同时,汉口江汉关试办近代邮政,同海关一样,海关邮政也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19世纪末,李鸿章、刘坤一上奏开办西式国家邮政。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折力主开办国家邮政。1897年光绪皇帝同意开办近代国家邮政。汉口邮局的开办在同年2月2日,比大清国家邮政的开办早18天。

清末明信片

汉口邮局成立之初,不过是将海关邮局命名为“汉口邮政总局”,仍由海关代管,所设邮务长由江汉关外籍人员负责兼任,1906年9月才有国人任邮政司,权限稍有扩大。1907年6月,邮传部从海关手里接管邮政。

1908年,汉口邮政总局设邮务总办,从江汉关迁出至花楼河街口办会,始完全脱离海关。汉口邮局管辖鄂豫湘3省邮务,又辖陕西西安邮务,成为华中邮政枢纽。单汉口一地,邮政支局即有8处:硚口、大王庙、新街、黄陂街、白布街、大智门车站、华景街、三元里;二等邮局1处,设刘家庙江岸;邮寄代办所3处,为茅庙、易家墩、新汉。设立邮箱,凡属繁要街道,均设有信筒或信柜,以便就近投信。

在商务贸易发展的刺激下,武汉商人请架设长江电报线路以沟通商情。1883年,两江总督左宗棠奏请架设长江电线。次年,上海至南京电报线路延伸到汉口,在汉口熊家巷河边招商局内设立电报局,用莫尔斯电报机与上海通报。1886年,汉口至武昌、汉阳过江水线建成,武昌、汉阳相继设立电报局,汉口局为总局。武昌局设三佛阁,汉阳局设潜龙巷铁门内,今月湖江南一村附近。1890年,张之洞在省内扩展支线,架通汉口至襄阳电报线。1896年,张之洞与湖南巡抚陈宝箴商定,架设湘鄂两省电报线。1901年,武汉经沙市、宜昌到重庆、成都以及北经信阳至郑州电报线架通。1910年,汉口与北京电报线竣工,武汉三镇电报线路已通向四面八方,成为全国电报网络中心之一。

清末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的电报房

由于武汉开通了与沿海地区的电讯系统,云集武汉的各大商号普遍设分号于当年的经济心脏上海,直接负责本部的进出口业务,以便更快掌握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市场,遇有紧急之事,则用电报与汉口总号联系。

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次年,武昌抚署东厅、汉口张美之巷创设电信局,两地各安装磁石交换机二三十门,武汉市内始有电话。1902年,湖北地方当局拟扩展电话业务,责成地方委托商人刘歆生于1904年组成汉口商办电话公司,这是全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电话公司。1907年,邮传部正式定名为武汉电话公司。

7.填湖挖洞

从微观看,三镇市内交通的障碍很多。其一,长江和汉水是联系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的自然纽带,武汉三镇既以长江和汉水相互联系,鼎足而立,同时又因长江和汉水彼此隔绝,乘船来往费时费力,构成三镇之间陆路交通的巨大阻碍。其二,从地形上看,武汉为冲积平原,多小山、湖泊。武昌老城区内横亘着蛇山、胭脂山、花园山、螃蟹甲和凤凰山等5座小山,其中以蛇山为最高,也较长,绵延数里,把城区分为山前山后,交通很不方便。点点小山之间,还有菱湖、都司湖、西湖、歌笛湖、长湖等分布其中,虽湖光山色,风景秀丽,但也给市内交通带来不便。武昌对岸的汉口湖泊众多,水域甚广,水患频仍。其三,从地势上看,作为三镇经济重心的汉口,北枕后湖,西南两面濒临汉水、长江,地势低洼,市内除极少数街道高出海平面27米外,其余都在27米以下,郊区一般海拔在20米左右。武汉自有水文记录以来平均水位为25.23米,汛期时可达28米。每逢大雨,汉口城区外灌内渍,常成泽国。解放前的汉口多次堤防溃口。汉口市内交通的发展,首先依赖堤防建设为之先行。

武汉的湖泊,这已经是不知填了多少小湖后的状况

张公堤筑成后,共涸出土地10万余亩,为新市区的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汉口市内交通的进化打下了基础。1905年,汉口成立马路工程局,着手规划汉口马路工作,后城马路、歆生路、大智门路、火车站前马路、何家路、华景街马路、德华里下马路、三元里下马路等相继建成。

武昌方面市内交通的进化主要障碍在于小山的横亘。武昌旧城区以蛇山为界,山南为商业区,山北为居民区,由于蛇山横亘城中,交通不便,车马不能通行。武昌有名的长街(今解放路),从司门口一直延伸到望门山,被蛇山隔断,山前山后往来行人需翻山通过,诸多不便。1904年,张之洞命张彪督率3000士兵凿石开洞,打通蛇山,山南山北联成一体,此处昔有鼓楼,俗称鼓楼洞。

鼓楼洞

1907年,考虑到粤汉铁路修建后,武昌城外南部将建武昌火车站,张之洞决定在武昌中和门至大东门之间辟通湘门,以利城内外人民出入。

8.交通工具进步

随着武汉三镇街道和各项市政基础工程建设的不断竣工,武汉城市交通工具也渐次进化。清朝末年,古老的轿子在武汉三镇还经久不衰,达官巨贾都视以轿代步为气派。

1870年,日本人造了第一辆人力车,1888年,这种被中国人称为“东洋车”的交通工具出现在汉口租界中。1901年,汉口租界工部局正式登记人力车1000辆,华界市区也有人力车。1911年,武汉三镇有人力车3300辆,其中租界1500辆,汉口华界1000辆,武昌、汉阳800辆。

1911年,武汉数万人集会,抗议英租界巡捕房枪杀人力车夫

晚清,富商、权贵还自备马拉轿代步,以示阔绰。马车经营始自1903年,当时汉口六渡桥创龙飞车行,有10多辆轿式马车出租。后来车型改进,由轿式改为皮篷式。1910年,汉口有马拉轿车40辆。此种客运马车,一马拖车,设座4个。如果又挤又站,最多可载7人,车费略低于人力车。

汽车在武汉出现较早。1903年,英国驻汉领事馆购进一辆美制福特汽车,名叫“来路卡”,该车体小,头面尖而椭圆,没有电气设备,安的是油灯,启动靠手摇,是武汉出现的第一辆汽车。武汉最早购买汽车的中国人是买办刘子敬,他于1909年在上海购回实心四轮马车、蒸汽发动机汽车各i辆,后又购买篷型、轿型小座车各1辆。

9.举办自来水自来电

武汉三镇是全国内陆最早用电的城市。张之洞筹办的炼铁、纺织、兵工厂等及铁路、衙门、营盘、军事学堂等都相继用电。1890年建厂、1892年开机的湖北织布局有电灯1140盏,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办电规模更大,生产部分除轧钢外,均用电力。不过,以上电力设施均为工业生产及官署办公所用。

武汉三镇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电始于汉口租界。1861年,汉口开埠后不久,英商集资创立了“汉口电灯公司”。从1896年起,汉口绅商就有人申请筹办水电事业,均因股东不足或暗参洋股而为督抚所不准。有英、法商人希图染指华界水电,均被张之洞婉言谢绝。

1906年,宁波旅汉商人宋炜臣经张之洞批准,投入少量官股,联合湖北、江西两帮巨商王予坊、朱佩珍、叶璋、万昭度、蒋鸿林、朱士彬、丁维藩、蔡绍荣、胡敞等11人共同发起筹办水电公司,取“水火既济”之义,定名为“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宋炜臣任公司经理,王予坊任协理。张之洞特拨官款30万元相助,特许既济专利,规定汉口地区除租界外,不得另设电汽灯、煤油汽灯、自来水公司。该公司下设电气灯厂和自来水厂,由英籍工程师穆尔宾负责工程设计,于1906年8月同时兴工。电气灯厂设在汉口河街大王庙河沿,该厂装有500千瓦直流电机三部,总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1908年建成送电。在当年沪、京、穗、汉四个大城市的民营电厂中,既济占全国经营电厂总容量三分之一。自来水厂设硚口宗关,有浑水池、滤水池、清水池,在后城马路附近建水塔,与水厂同时建成供水,此塔在解放前是汉口地区最高的标志性建筑。自来水厂于1909年7月竣工供水,其供水范围4.3平方公里,供水人口10万左右,连当年汉口租界亦完全依赖该厂供水,实为中国人引为自豪之举。

武昌公用电气公司出现亦较早,1906年,商人周秉忠等筹资280万元,创办武昌水电厂。

(0)

相关推荐

  • 武汉叫武汉的原因是什么?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武汉,简称"汉",湖北省省会.它是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统称.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存在最早在距今8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在东湖放鹰台遗址就发现 ...

  • 武汉建城史提前800年?这位教授颠覆了我的认知

    我们生活的武汉被称为英雄城市, 城市的起源可追溯到约4400年前, 从岗地.依山.沿河到围湖发展, 它经历多次地质环境演化和变迁, 造就了这一城山水相依. 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为与这片土地共生共荣的英 ...

  • 很特别的武汉打卡推荐,收藏起来!

    ☁️ 晴朗秋天,最适合在武汉街头散散步,发现一些没注意过的小细节. 仔细看这座城,真的很摩登,入云的高楼.优雅的大桥.花海盛放的公园--像彩蛋一样不断出现. 她同时也念旧,当你走在中山大道或昙华林,那 ...

  • 武汉过客·张之洞·政坛高手(2)

    武汉过客·张之洞·政坛高手(2) 2021-07-06 12:18·热情的金桔A 4.从支持到抵制康梁 甲午战争后,张之洞继续筑路.办堂.兴商.练军.派留学生,但数十年经营并未富国强民.维新派嘲笑洋务 ...

  • 武汉大力推进创意设计城建设,探索“留改归”模式,实现老城新生

    长江左岸创意设计城通过凝聚创设人才.企业,引导创意设计产业蓬勃发展,引领城市功能更新和环境品质提升,带动"老城"焕发"新生".打造大型设计机构.中型创新企业,小 ...

  • 黄陂的这家企业,生产的设备用于武汉六环线的建设

    黄陂观察,观察黄陂01有朋友今天发给我一张武汉都市圈(六环线)开工的图片,小编看到图上设备的名字,忽然想起这个企业将在黄陂投资. 是的,山河智能华中运营中心将落户黄陂区,投资10个亿,选址位于前川街道 ...

  • 原来武汉的农村还可以这样建设!

    文章导读: 由黄陂区罗汉街美丽乡村示范带想到的一些武汉农村该如何发展的问题  01 武汉四个新城区,面积都超过了1000平方公里,所以全部城市和工业化是不现实的,每个新城区大部分区域仍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

  • 当武汉地铁新港线建设模式更改为PPP时,前川线该何处何从

    最新消息,地铁集团2019年前三季度工作汇报中提及新港线时,说其建设模式已经更改为PPP. 新港线属于武汉新城区地铁线,由青山区工业四路至新洲区阳逻桃桥湖,按武汉市地铁建设惯例,新城区地铁线路由新城区 ...

  • 厉害了大武汉!武汉市加快建设柏林地铁小镇,占地3030亩

    武汉市蔡甸区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标准,运用系统思维,做好片区统筹工作,实现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利用,实施地下管线.道路.水电气.绿化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通过建设一批大体量.高质量.高效率的项目,努力 ...

  • 武汉六环线加快建设,光谷长江大桥、双柳长江大桥强势来袭

    坚定不移加快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为武汉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基础保障.目前,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正在开展工可报告编制工作,航道通航评价报告已获交通运输部通过,计划2021年内开 ...

  • 武汉临空副城建设加速,三大地铁站定位及周边产业园抢先看!

    武汉地铁前川线横店站-天阳路站区间线路位于临空经济产业示范区内,北接黄陂前川新城区, 南接盘龙城,沿川龙大道道路西侧规划预留的绿化带由北向南走行,在中兴路口设横 店站,出站后继续向南上跨汉孝高速,依次 ...

  • 武汉CBD:规划建设18年,下一个18年会怎么样?

    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武汉王家墩商务区(武汉CBD)的开发主体,于2002年2月8日正式在武汉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注册资本4亿元人民币.规划的CBD里有一座超过500米的大楼,3座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