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朋友和我吐槽,说自己每次和对象吵架,就像打“辩论赛”一样。什么意思呢?比如…SOS!!!救命。我朋友说,这种场景在他们两人的生活中频繁出现,只要出现一点点分歧,对方就一定会和她辩论到底,分个输赢。她觉得很憋屈,为什么有的人遇到一点小事非要辩论一个多小时?为什么不能就事论事,总爱狡辩呢?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一起往下看吧。在沟通不畅或关系受挫时,人们常常首先会想到的是,自己表达的有问题。但你可能也注意到,面对有一些人,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会不停地反驳你。这是因为在沟通的场景下,他们可能不自觉地采取了“防御性倾听”。1)自我辩护:忽略对方想表达的东西,努力找证据来为自己辩护、维护自己的立场。2)攻击对方:主动指责和攻击对方,认为自己在攻击中“取胜”,对方也就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了。3)回避:在沟通当下转移话题,来回避和抵挡他们感受到的指责和攻击。我每次想和你沟通,你都说没时间、很忙,就混过去了。
那确实呀,我这也是想要赚钱养家,也是为你好。最近工作压力真的挺大的,你也要体谅我,前几天又接了一个新项目……
面对“防御性倾听”的伴侣,可能一开始你还会和ta据理力争,但时间越长,你越是懒得和ta再争论下去。他们用这种方式,建立起了自我保护的屏障,不仅阻隔了有效的沟通,还会恶化两人的关系。既然百害无一利,他们为什么还要采取这样的相处方式?其实,人们在感受到自己“被攻击”的时候采取防御,是非常正常的事。但防御性倾听的人,他们常常会忽略甚至歪解对方的意思,将对方所有的表达都视为攻击。通常来说有如下几个原因:人格上更不成熟的人,更难接受“人与人之间可能存在着许多不一致的看法,并且这些看法都有可能是对的”这件事。他们更多时候是抱持着一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态度,因此,当他人提出不同看法时,就会被他们当作是对他们看法的否定,是一种指责和攻击。高敏感者对于生活中的细节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度,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过度刺激(Borchard, 2010)。也就是说,他们会更容易注意到他人言辞中可能存在的攻击和指责,甚至过度解读信息,觉得自己总是处于他人的攻击之中。正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才会对别人的言辞十分敏感,生怕别人说了什么证明自己没有价值。此外,他们还会不经意把自己对自己的苛责,投射到他人身上,觉得别人在攻击自己,这样就可以把让自己痛苦的责任推卸给别人。当我们和伴侣吵架,伴侣主动道歉、示好的时候,会使人感到喜悦,但让人感到欢喜的事情却有着上瘾的危险。有些人为了追求这种感受,会在亲密关系中刻意采取不妥协的态度,从而控制对方,享受亲密关系中的胜利果实。不过,Nicola(2013)也指出,不是所有遇事要辩论的人都是防御性倾听,有的人也是真的喜欢思考和探讨问题。下面这几个信号,或许可以帮助你有效区分“真的喜欢思辨” vs “防御性倾听”:看到这里,你应该可以通过行为方式和上面的小信号,判断你的伴侣是否真的是“防御性倾听”。那么,如果你的伴侣真的是一个惯于“防御性倾听”的人……其实最有效的方法是,双轨并行。也就是说,关系中的两个人,都要做出努力。其实,遇事总要辩论并不是一个触及原则性的问题,这至少意味着对方有与你沟通的意图,至少意味着ta愿意为这段感情付出时间和精力。所以,多给彼此一些空间和时间,不要轻易地因为“厌烦”而放弃一段感情,也不要因为对方的“咄咄逼人”而误解ta就是不爱你。亲密关系的维系是一件长久且复杂的事情,但我始终相信,在爱的浸润下,它一定会越来越健康地成长下去。Borchard, T.J. (2010). 5 Gifts of being highly sensitive. Psychology Central.
Lerner, H. (2014). The dance of anger: A Woman's Guide to Changing the Patterns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s. William Morrow Paperbacks.
Nicola,D.(2013). The Argumentative Personality.Health Psychology Consultancy.
Shori, N. (2011). Are you a defensivelistener? Miles to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