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闲草|大泊,曾经热闹的地方

大泊,曾经热闹的地方
作者|陈明华
大泊,在我们这里读着近似“大白”的音。一般指称田野间溪涧旁所存留的面积不太大水也不太深的水域,比潭要大些,远不能和“梁山水泊”相比,灌溉、汲水、浣洗是最基本的用途。这样的水域在许多村庄边都有,不过,这已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它的名字也正在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
工作闲下来时,揣着一部手机,到野外走走,这是我的习惯。那山,那云,那怪树,那野水,往往能带来工作后的轻松,借此还可以享受一下喧嚣纷争之外的宁静,我把它看作一种幸福。
这一次,一个还留着点原始韵味的老村庄出现在了眼前,我这才想起,曾经的时光,我对它是多么的熟悉。脚在加速,凹凸不平的土石路静静地迎着我,路旁石隙中的野草,在初冬里已有些枯黄,但草叶被风梳得很顺,被雨水洗得干净,它很慵懒地卧在土石间,看样子很舒服。庄户老屋静静的,偶尔有一两个老人坐在小院里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三两土鸡偶尔跑来打一声招呼。鹅卵石垒就的土阶石墙依旧稳稳地立着,爬满的藤萝丝毫不肯减持一点儿生机,一点宿命的意思也没有。只是溪头那几棵老枫树越发的粗壮古拙了,像一个阅尽风霜的老人静静地注视着这个不知注视了多少年的村庄,还有面前的这片土地,也许是怀旧,也许是企望,喜鹊不时地在枝丫间喧闹一番。
田野,稻子早已收割完毕。一浪一浪的稻茬里留下了一浪一浪收割机走过的痕迹,这反而让单调的田畴有了一种韵致,并不很广的田野变得空阔起来。一湾清灵灵的水变得非常醒目。“欸,大泊!”喉咙里本能地发出一句轻呼,步子也加快了。
架在溪流上的两根长石条,还是当初的模样,只是少了些踩踏的痕迹。我曾经踏着它走过了六七年,那时,这里是我前去单位上班的一条捷径。在这石桥上走过的还有农人、商贩和学生,石桥见过牵着牛扛着木耙的身影,见过拨浪鼓的摇动和货郎担子的晃悠,见过孩童的奔跑跳跃;石桥听过他们的许多故事,酸甜苦辣的滋味也不时地滑落到石桥上。现在,除了留守村庄的几个老人和几个孩子,很难见到其他的人了。小桥是落寞是清静还是渴盼,不得而知,也许它还记得我那时脚步的缓急轻重。
桥旁,那大泊里的水清得像鱼胆,这是人们对水最常见的评价。大小相杂的鹅卵石依旧参差错落,依旧是鱼儿虾儿的家,只是那鱼虾们也越发地少了。鸭们永不停歇地在水面划出抛物线,摆出一种永远向前的阵势。老水桦几乎要被风拔去或是推倒,但那老树就是那样倔强地立着,不肯倒下,不肯移动半步,它愿意做这一湾野水永远的伴侣。周围全是大块卵石叠成的岸,没有一丁点儿水泥,居然在惊涛拍打中岿然不动。浑然的石头,随便选一处,坐上去都很惬意。靠近村庄的一侧,几根老石条琴键一般,从岸边插入水中,依旧演奏着棒槌那稀疏的歌;菜叶,衣物,拍打着轻缓的节拍,只是这歌像若有若无的旷野浪子的低吟。
对了,老井还在。在这大泊里,用卵石和土筑成一道埂,靠岸处有三级石块铺成的台阶,在我走过的六七年里,尤其是夏季,曾不止一次地用手或是大片的叶子掬起水解渴,那带着青草香的滋味仿佛还在心头。

情境的刺激,让我的记忆又复苏了。小时候,曾无数次闯入很多个“大泊”,带着小网和竹箩,蹦跶跳跃的脚步让水花也兴奋了。鱼儿有些胆小,早躲进了石窟里。我们也不傻,知道这是收获的时候,两掌轻张微拢,去封堵一个又一个洞隙,鱼的反应并不比我们快,本想溜脱,却落入掌中,于是,鲹子,鲢鱼,鳝鱼,大虾……让小竹箩渐渐沉甸起来。蛇,不必担心,我们有经验,它不能长时间潜在水里。有时用小竹网兜几下大泊周围的水草,也会有一小捧灰白色的小虾米。山里的孩子水性也多半从这大泊里练就,然后才去拼搏大水塘。

这样的大泊,往往和树一起,在乡间的田野,时不时的就有一个,像洒落的珠玉。春天,比村塘有更绿的春草;夏天,是劳作田间的人们避暑的休息地;秋旱,水车吱吱呀呀,就有一片丰熟的田畴;瓢儿桶儿的叮当作响,水灵灵的蔬菜就是一畦畦鲜绿的翡翠……
大泊,在乡间,曾经是一个热闹的地方。
抬起头,不远处就是一道长涧,那样的笔直,水泥浇铸的塥坝堤岸很是整齐壮观。但此刻站在大泊处,偏要生出一种滋味:大泊处的亲切是水泥给不了的,小水族们也可能与我有着同感。
望着这一泊清光,还有不远处的村庄,田野的尽头有施工的推土机。但愿那轰鸣声莫惊着了这最后的大泊。
我下意识地掏出手机,记事本上留下一行字:人们热衷于呐喊着前行,我却愿意回顾一下身后的记忆,两者应该并不矛盾。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故乡的青石桥

    我的家乡在黄山歙(she)县以北二十公里的一座村庄.叫做上丰乡,又称歙北乡. 村庄宁静祥和,远离喧嚣.一座座长年青葱的大山将村庄叠叠包围.一代代勤劳的村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每座山上开辟了一块又一块 ...

  • 胶东游记:夼中夼,探访“前柳林夼村”的“土夼”

    胶东半岛的"夼"多,此前给大家介绍过不少,而本文的主题也是与之有关.这次我们要探访的地方,是烟台市牟平区的"土夼". 知道"土夼"这个地方, ...

  • [唯美微刊]NO.014苍浪客作品《白鹭飞翔的地方》

    点 作者简介 白鹭飞翔的地方 有一个白鹭飞翔的地方 格桑花竞相开放   苍翠的山峦   云朵如玉带飘荡 有一个白鹭飞翔的地方   宁静的村庄   矗立在希望的田野上   金色的稻浪涌向太阳 有一个白鹭 ...

  • 【徽州古道42】长陔岭古道:逝去的繁华

    【徽州古道42】长陔岭古道:逝去的繁华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文静《与故事有关的田野土地名》

    阅读悦读年度选编<悦读时光·我们的2017>选稿开始了 文/王文静 [作者简介]王文静,初中语文老师,以读书.文史.绘画欣赏等文化随笔见长,文章常见于<羊城晚报><深圳商 ...

  • 爱在青山绿水间

    青山绵延,绿水柔情.已经很久没像现在这样出过远门. 陶渊明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也许久居在钢筋混凝土中的我们,犹如笼中之鸟,仅仅只是鸟笼子大小不同而已. 春日暖阳格外炽热,炽热的犹如它的热 ...

  • 长河星空丨怀念蛙鸣/姚国禄

    生活在村庄的人们对蛙鸣是有感应的,村民们总是喜欢在一场春雨过后或是在星光闪烁的仲夏之夜聆听村庄周围那连绵不断的蛙鸣,村民们对蛙声的向往是发自内心的,那四面起伏的蛙鸣就像季节的语言,在村民们的期盼里豁然 ...

  • 云岩闲草|一座且亭,任你且坐且思

    在白云岩抱龙洞正前方山坳,有一座不大的亭子,显得有些粗朴,灰白的亭身,顶层立有一方黑色石碑,刻文曰:且亭.亭边有绿竹数丛,竹叶摇风如窃窃侃谈:有苍松数株,可悬白云巢居幽鸟:有芭蕉几束,卷心任习习山风轻 ...

  • 云岩闲草|年味:冬米留香

    冬  米  留  香 作者:陈明华 老家有一句很有意思的俗语:"这娃长得像冬米泡似的."很显然,这是在夸赞娃子长得胖乎又白净,像炒发了的冬米,可以说是两美相映了.与"人比 ...

  • 云岩闲草|两往莲屏,觅得西池一篇文

    先和大家读一篇短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山名曰莲屏,因乎山也,莲屏名庵:因乎仙也,是以仙得庵而益韶,山得庵而益显.历代以来,即为诸菩萨之所次依,诸檀越之所卜吉凶,君子往来之所憩 ...

  • 云岩闲草|陈钟查鼓,尽是急公好义声

    金乔觉上白云间,一寺洞开万仞山. 借问悬崖青鸟使,陈钟查鼓几时还? 这是原白云区区长查明文先生的一首诗作.浩劫初定,查老不免又怀念起当年白云岩寺内那洪钟巨鼓了.当当晨钟,咚咚暮鼓,春夏秋冬里,日日由庙 ...

  • 云岩闲草|简约质朴,云岩二塔别有风

    塔,寺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凡有寺院处几乎都有佛塔高耸,塔基镇地,塔刹凌空,彰显着肃穆,昭示着神圣.佛塔样式繁多,用途多是奉佛,或是收藏佛骨.佛像.佛经等.白云岩古寺,算起来也有千年历史,也曾有高僧卓 ...

  • 云岩闲草|烽烟弥漫,高和尚避难

    高和尚,芜湖人,生年不详,卒于一九六四年,曾一度被称为"末代和尚".年轻时随父亲在芜湖开有一家染坊,有一技在身,有业可做,本也安静.可是,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生活也被日军侵华的炮火击 ...

  • 云岩闲草|古寺遭劫,侉和尚夺庙

    白云岩有寺以来,数百年风雨,数百载日月,薪火相传,筚路蓝缕.虽说是香火不绝,但也有佛灯晦暗之时.大约是清朝末年,外患屡屡,内乱频仍,国祚不昌,山河破碎,法度全无,生灵涂炭. 一日,从北方来了一粗汉,人 ...

  • 云岩闲草|老土灶,在这里遇见

    不久前,和几位友人去了一趟薛家岗文化遗址.在这里见到了不少很特别的文物,如多孔石刀,如镂空陶球等等,看得人不住地感慨.这个离我们很近又很古的人类遗址,给出的兴奋点很多.那深藏于地下的灶台遗迹,忽然让我 ...

  • 云岩闲草|是焉非焉,樵云曾卖古寺

    樵云和尚,资料不甚明晰.山间墓碑有这样的内容:正中竖列"明  圆寂  师祖性佾(疑为'脩')樵云",另列"先师海清禅师 合墓":右首竖排"天启六年丙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