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城:房地产业务表现平淡,投资由“调味剂”变主业

近日,上海大名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名城”)发布了2017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大名城实现净利润14.86亿元,其中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68.04%,远远超过了行业平均增速。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大名城股价,近期表现却并不如人意。

公开资料显示,自3月6日发布年报至今,6个交易日内,大名城A股价格从7元/股涨至7.31元/股,仅增长4.43%

01

股价疲软,原因何在

净利润一直稳步增长,但股价走势却差强人意,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国际金融报》记者查阅大名城近五年财务报告发现,虽然其近年净利润一直稳步增长,但毛利润却并非如此

➤ 尤其在2017年,大名城实际毛利润为32.32亿元,同比下降20.36%。而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中的“投资收益”这一剂猛药,即变卖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为公司带来盈利共计7.71亿元,占大名城全年营业利润逾39%。也正因此,公司当年实现了净利润36.22%的增长。

➤ 无独有偶,2015年的情况也与之相近。在当年毛利润仅增长3.91%的情况下,大名城又通过1.05亿元的投资收益(占营业利润12.23%),成功将净利润增长率提升至8.9%。

➤ 再看其销售情况。2017年全年,大名城共实现签约面积140.22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3.3%;实现签约金额150.55亿元,较上年上涨9.26%

这一数据可谓中规中矩,但是对于其整体业绩68%的大幅增长而言,就显得有些平淡了。

事实上,在刨除其投资收益所获得的利润之后,大名城的这一营销数据在2017年集中爆发的众多房企面前,也不甚理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用变卖金融资产等手段来操控利润,表面上虽然可以吸引眼球,但长此以往,将可能导致企业偏离主营业务,而使其业绩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持续盈利能力更加要给打一个问号

“就目前而言,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仍然是大名城的主营业务,而当一个企业的盈利指标和规模指标上存在自相矛盾的现象时,就很可能在股价方面得到体现,即出现这种业绩大涨,股价增长却相对疲软甚至下跌的情况。”严跃进分析称。

而针对上述系列情况,大名城方面表示拒绝接受采访。

02

金控业务已纳入主业

事实上,大名城以投资收益作为“调味剂”并非临时起意

日前,其在董事会年度经营评述中已明确指出,将坚定实施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协同发展的创新转型战略

在证券投资板块,根据2017年度周期性行业的良好表现,大名城全资子公司名城金控集团旗下证券投资平台康盛投资适时减持安纳达5%的股份,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此外,康盛投资持有的中广影视420万股股份,于2017年5月完成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备案登记

而在金融投资板块,金融牌照投资业务继续稳步推进,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名城为第二大股东,认缴出资3.5亿元)已于2018年初获得开业批复并已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在持牌金融行业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参股投资的长安财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融证券投资基金项目均运营良好。

➤ 此外,名城金控集团旗下中程租赁有限公司也在扩大业务范围,直租、售后回租、委托贷款等业务均已步入正轨。

大名城通过产业投资基金、金融并购基金、资产运营基金等择机参与境内外并购,同时探索金融服务业、投资贸易、仓储物流、大健康等新型业态。

截至2017年末,名城金控集团管理资产规模112亿元,其中:中程租赁82亿元、证券类投资21亿元、股权类投资5.5亿元、金融投资3.5亿元。

记者 张志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