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住房抵押消费贷回暖,须防“隐形贫穷人口”风险
不管从银行角度来说,还是从宏观经济的层面上看,都需警惕风险,需谨防个人贷款的信用风险、经济市场风险、流动风险和政策风险。
——盘和林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喊话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产品,提出审慎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严控个人消费贷款等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经历了半年的严冬之后,目前住房抵押经营贷款业务有所回暖。
而住房个人抵押消费贷,虽然依旧被严控,但这并不能抑制银行对个人贷的偏向。央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共1.28万亿元,其中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增加2598亿元,占比达20%,银行信贷更多的,还是投向了风险较小的个人贷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一直在推进住房商品化,鼓励居民通过贷款的方式来购买房屋。作为商业银行贷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为商业银行利润做出巨大贡献,保障我国居民的住房情况,其所衍生的金融市场也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事实上,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不仅是个人获得消费贷的重要途经,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更是获得融资的重要的渠道。相较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通过授信的方式获得贷款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虽然住房抵押贷款经营类利率下行部分出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考虑,但现实的情况是银行依旧偏爱个人贷款。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多家银行认为相对于公款来说,个人贷款的不良率相对较低。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借贷资金大都流进房地产领域,消费贷成变相房贷。而翻看历史数据就可以看出,个人住房贷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出现抬头迹象。
以农业银行为例,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额由去年年末的57.89亿元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85.39亿元,不良率从1.13%上升至1.45%。
同时个人住房贷款作为居民杠杆消费的巨大推手,已经使得居民消费杠杆率不断的攀升。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居民杠杆率高达49%,2018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超过了50%。这就导致居民消费提升空间事实上很小。
事实上,高杠杆的消费不仅会产生很多“隐形贫穷人口”,更给整个金融带来风险。从现实经验来看,高杠杆容易导致经济的泡沫性增长。这样通过加杠杆的方法来硬性推动经济增长,很可能导致杠杆失控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因此,不管从银行角度来说,还是从宏观经济的层面上看,都需警惕风险,需谨防个人贷款的信用风险、经济市场风险、流动风险和政策风险。同时银行应该增强风险意识,调整战略选择,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健全住房抵押贷款的相关法律,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虽说商业银行有在降低利率,但是住房抵押经营类贷款目前不良率不容乐观,导致银行承担的风险过高,从而对经营类贷款积极性不高。
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概念就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指的是金融机构将住房抵押贷款汇集成组合,经过担保和增级后,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
采取这样的证券化组合方式,一方面可以拓宽银行的融资渠道,减少银行储备资金对贷款业务的限制,同时还可以通过证券转移风险,增强银行对资本的管控能力,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增加其盈利。这样就可以部分消除银行对住房经营类抵押贷款的顾虑,为中小企业融资扫清障碍。
另一方面,其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新的金融产品,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利于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便于中央对宏观金融的把控,调节整个经济。
虽然目前我国部分银行已经有资产证券化产品,但是资产证券化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人们对该种产品的认知程度比较小,已发行的产品也非常有限。所以,发挥住房抵押贷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不仅需要法律制度和体系的完善,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也尤为重要。
(作者盘和林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为地产深度报道专栏作家,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观点)
➤ 编辑 沈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