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人生悠闲不过如此
人生悠闲不过如此
郑凡涛||陕西
早听说泾阳县的茯茶小镇别具特色,值得一游。恰逢今日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我们一家人便兴致勃勃地前往游览。
这是个典型的关中风情村镇。古朴的院落,青砖灰瓦、白墙黑门。村口一汪水塘,垂柳泛绿。恍惚间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设计者又别出心裁在塘中架一巨大水车,泊两条小舟,又给这古朴的村子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秀丽,让人看着更加舒心了!
游人不是很多,三三两两漫步在街上。这份恬静比起其它人山人海的景点来,让人感到十分悠闲。我们过了仿古茯茶镇景点往里走,街道两边全是茶叶销售店。店主人热情地招呼着,纷纷请我们品尝他们各自的茶水。
我虽喜茶,可从未喝过这茯茶,因此连着品了好几家的茶水,感到口感差异比较大。再一问价钱也是差别很大,便继续往前走去。走到街角拐弯处,发现右手这条街却是别有洞天。
街道不宽,路中间竟然有一条小溪轻轻流淌。虽说是人工小溪,可在溪水之上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木制廊亭,上面挂满了红灯笼,让节日气氛更加浓烈了。街道两边一家家关中民俗院落,其实就是一家家茶馆。好多家门口应景的种着我最喜爱的竹子。这几下相映得当,韵味一下子便出来了。
这才是我心中真正想要来的地方。
信步走到一家挂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招牌的茶馆跟前时,老板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他的茯茶。我接过他递过来的小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谁知这一口让我一下子兴奋起来了:这个茶和前面品的大不一样!入口润滑,甘甜适中,香气清爽。
听到我夸奖他的茯茶,老板笑呵呵地对我说:“你算是识货人!我家的茶是自产自销,味道是杠杠的!”
我笑着说:“我以前没喝过茯茶,你给介绍一下。”
他得意地对我说:“这茯茶有29道工艺。离开泾阳的水制不了,离开泾阳的人制不了,离开泾阳的气候制不了。我们本地人叫这是三不制!来,你们到店里坐坐,好好品品。”
望着他满脸的自豪,我不由得对这清澈红浓、醇厚甘香的茯茶产生了极大地兴趣,索性接受他的邀请坐在他的店里,一边饮茶,一边听他谝起茯茶的故事来了。
说起茶的产地,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南方各地,很少有人想到北方。可是有种茶,偏偏出产在不种植茶树的北方,而且是中华茶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泾阳县的特产:“泾渭茯茶”。古人有云:“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
泾渭茯茶,是一种二次加工的砖茶,属于黑茶,起源于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主要是茶叶、丝绸和瓷器,而泾阳县是南茶北上的必经之路。茶叶北上西去的运输主要靠驼队和马帮,运输量有限。随着过境茶叶量的不断增加,运输变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茶商就设法改进茶叶的包装,压缩茶叶体积,从而产生了砖茶。
茶砖内部会自然生出一种金黄色的细小颗粒,俗称“金花”。这其实是一种发酵菌,学名叫做“冠突散囊菌”,具有消脂解腻、养阴生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降血压的功效。
“金花菌”孢子是茶叶中本身存在的,可它在其它地方却不能生长,偏偏在泾阳县这地方能够生长。这是因为,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位于泾河岸边,南北皆有高山,形成了既有关中气候特点又有湿地气候特点的独特自然环境;加上泾阳水质,酸碱度和水中的矿物质正好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再经过人们精心制作,便有了这独特的“泾渭茯茶”。它行销西域各地,远到中亚、西亚各国,被人们称作是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和“生命之茶”。
曾有诗人饮罢茯茶,当场挥笔写下《秦茶颂》:“金花璀璨六百年,归去来兮泾渭前。慰平生兮吾将醉,一饮红汤似神仙。”
听着他滔滔不绝地诉说,品着这醇香的红汤,我也醉了。这可真是:“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在这个古朴的关中风情小街,静坐在街边茶馆的长条木凳上,听着潺潺流水,看着葱葱细竹,品着浓浓红茶,我就醉在这撩人的春色里了。
来吧,朋友!请和我一起,在这悠悠的泾水河畔,在这幽静的长街之上,在这午后温暖的阳光下,找一个角落,煮上一壶茯茶,一个下午,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了。
我想,所谓人生悠闲,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郑凡涛,陕西咸阳人,笔名海岸线。在西安某国企工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