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重点高中,选择去普高当“鸡头”,是极具风险的操作,要慎重

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虽然不是官方称谓,但这种分类方式深入人心。重点高中一般指省级示范高中(或国家级示范高中),而没有省级示范高中头衔的高中多被称为普通高中。
对于那些中考成绩顶尖的学生来说,选择去重点高中,去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对于那些中考成绩偏上等的学生来说,选择去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就有些纠结了。如果选择去重点高中,中考成绩在全校排倒数,以后跟不跟得上学校的学习节奏?如果选择去普通高中,中考成绩或许算是全校“一流”水平,可是普高没几个人能考上名校,以后能不能考上好大学?
在纠结中,有些中考成绩不错的学生就放弃了重点高中,选择去普通高中当“鸡头”,他们以“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俗语来勉励自己,认为在次等级的群体中当佼佼者,比在高等级的群体中当吊车尾要好很多。
当“佼佼者”固然舒服,但放弃重点高中,选择普通高中,则是一个极具风险的操作,劝考生和考生家长要慎重。
首先,普通高中的生源质量和重点高中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是整体上的、不可逆转的,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总体学习氛围。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学校,硬件再牛,软件再强,没有好的生源,一切都是白搭。高校也好,高中也罢,都在疯狂地争抢优质生源,就是这个道理。
与重点高中相比,普通高中的生源质量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在普通高中,不少学生不是抱着考大学的目标学习,而是仅仅为了混一个高中文凭,如果身边都是这样的同学,个人学习能力再强,也很难取得好成绩。
其次,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师资水平有较大差别。这种差别不是先天性的,而是由后天的各种因素造成的。
在同一个地区,除了极个别实行“自主招聘教师”的顶级重点高中,其他的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新录教师水平差距不大,大家都是通过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进入到教师系统。但因为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对学生的培养有不同的理解,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学态度,以及学校开展的教育教研活动,都会变得不同。重点高中学生素质较高,教师对学生期待也较高,师生之间的配合很好,由于每年高考均会涌现出大批“准名校生”,教师的成就感很高,对教学充满热情;普通高中学生素质相对较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较低,师生之间的磨合期比较长,由于每年高考只能有少量的学生能考上好大学,教师的成绩感较低,教学热情慢慢丧失。
另外,重点高中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应付“聪明学生”的各种“刁难”;而普通高中教师仅仅把书上的内容讲一讲,就能应付几乎所有的学生,这样一来,原本教学水平差不多的新录教师,经过两种不同教学环境的“熏陶”,一部分愈来愈强,一部分愈来愈弱。
当然,普通高中不是没有优秀的学生、优秀的老师,我们这里说的是概率问题,在重点高中,身边的优秀学生较多,遇到优秀老师的概率较大,个体也更容易走向成功。鉴于此,中考之后,能上重点高中就上重点高中,不要犹豫。倘若中考成绩在重点高中只能算吊车尾水平,个人就一定要早早准备,不要浪费暑假这个关键时期。
暑期两个月,每个“准高中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假期学习表,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给孩子一些建议,并实施一些监督。在完成固定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准高中生”们还要拓展学习界限,大量阅读、进行外语知识的专项训练,以及做一些拔高类的数学试题。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花点资金给孩子强化培训一下,但一定要精不要多。
上了高一之后,个体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老师或请教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不要不好意思;学习上的事要“一日一清”,不要把今天的学习任务拖到明天,要全面革除“拖延”这个坏毛病。
不过话说回来,孩子的成长充满着无限可能,选择重点高中不见得以后一定就能考上重点大学,选择普通高中也不见得一定就没有机会考上重点大学,未来究竟是“成才”还是“不成才”,关键在个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