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职业规划,就是3年经理5年总监,我们对职业规划的误解有多深?
同行聚会,免不了要聊起近期遇到的值得说道说道的事儿。
这次黎雯分享了一个案例:她最近面试了一个候选人,让她对职业规划这件事产生了质疑,让大家一起来谈谈看法。
黎雯准备招聘一个主管,筛简历时看中一位候选人,简历显示过去几年有好几个模块的经验,这比较符合她想要招聘一个综合主管的要求,就约来面试了。
结果面试一聊,发现跟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看起来有多模块的经验,但这位候选人没有一项过硬的专业能力不说,甚至连最基础的专业知识都不会。
图片来自电视剧《二十不惑》
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位候选人一开始的“职业规划”就是要在毕业5年内做到总监。
在他看来,如何组织一场线上分享、如何做好一次背调都是微不足道的,他的职业目标是做HRD,要考虑的问题是企业战略、要锻炼的能力是领导力。
但觉得自己一直不被赏识,于是才在过去几年频繁换工作,但5年过去了,却连职业规划的第一个小目标做上主管都还没实现。
黎雯自然是客气地送走了他。
分享完,黎雯不无感叹地说:是不是很多人,对职业生涯规划都有类似的误解?真是可惜了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大好青年。
图片来自电视剧《三十而已》
01
职业规划规划的是能力而不是职位
绝大多数职场人都没弄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职业规划规划的是能力而不是职位。
拥有了对应职位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才有可能得到一个职位。这道理再明显不过。
所以,凭空规划一个管理职位不是职业规划。
我们对这种说法应该不陌生:业务能力强不一定就能够做好管理。也常常能够看到身边鲜活的案例,某Top Sales被提拔为管理后,整个团队一塌糊涂。
但这绝不意味着,公司在提拔管理干部时,就会忽略掉员工在当前岗位上的能力和业绩。
正相反,我们去研究各公司对晋升条件的要求,会发现无论任何公司,晋升员工的首要要求,一定是在绩效排名中靠前的那一部分人才有资格。
图片来自《欢乐颂》
对于一个想要做上管理层的人来说,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第一重要的能力绝对不是所谓的管理能力、领导力,而是目前所从事职位的专业能力。
因为你当前的业绩不能在一众同事中名列前茅,压根就没有进入储备干部池的资格。
这不仅是公司的硬性制度要求。在这一要求背后,也有其现实性的考量:
无论是主管、经理、总监还是总经理,作为管理者,对其直属的下一级,在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就是辅导。
问题至此就很明显了,如果在原来的岗位上,没有扎扎实实地在实践中锻炼出专业能力和方法,能拿什么来辅导下属呢?
如果在辅导的工作上做不好,很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
作为领导,每天都在找茬,下属的工作这儿不行那儿做得不对,但始终不得要领。
如果被下属问具体到底要怎么做,就只能给出一些语焉不详的“大词”,或者干脆恼羞成怒:“我如果知道,要你们干嘛?”
如此以来,部门的绩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样还想升职?怕是多想想怎么能留下来更现实一点。
图片来自电视剧《金秘书为何那样》
02
能力是循序渐进培养的,没有凭空产生的
领导力
我前老板说:我从来不看什么德鲁克,我对管理的理解全部都靠观察别人,看别人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然后自己悟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我说:那您更应该看德鲁克,因为您会发现,他的观点几乎跟您一样。因为他说,管理是一种实践。之所以您会讨厌各种各样的管理理论,是因为很多二手、甚至三手、四手知识贩子,压根就只学了皮毛。
看过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人应该都清楚,书中非常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是管理者,而不是依职权来划分。
什么叫知识工作者?所有能自主行动并决策而又能提升组织工作效能的人。在现阶段,几乎可以说所有的上班族都是,包括海底捞能自己决定给客人免单的服务员。
而对知识工作者的要求是什么呢?就是要做到卓有成效。
那又如何做到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在这本书里提到了5点:
1、记录并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
2、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
3、充分发挥人的长处;
4、要事优先;
5、有效决策。
图片来自电影《年轻气盛》
在我看来,这既是自我管理的方法,也是管理他人的方法。如此以来,其实一个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我们通过这些方法让自己在业务能力上精进,久而久之,这些方法变成习惯,促使我们做出不凡的业绩;
这些业绩帮助我们成功获得晋升的资格和机会;
等我们走上管理岗位后,这些习惯和方法又成为我们要求和辅导下属的工具,帮助他们也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工作卓有成效的下属,必定带来良好的部门绩效,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同时锻炼了辅导下属、管理绩效等作为管理者的能力,这会为我们胜任更高一层的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植根于现实的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才能确保我们从员工到主管、再到经理,最终达到我们的目标职位。职业规划从来不是空中楼阁。
图片来自电视剧《欢乐颂》
03
职业规划会随着自身潜力被挖掘而不断
更新迭代
我们来一起做个小小的互动:请在心里默念一个你最崇拜的人的名字,如果在世,最好年龄稍微大一点。
然后想一想他整个生平:一开始是怎样的出身,然后又有怎样的求学经历、怎样的事业经历?
好,现在请回答我:你崇拜的这位,整个的人生经历是一开始就规划好的?还是随着自身际遇在不断改变人生方向和目标、改变自己在做的事?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后者。
我们说做人要有目标、要有规划,与其说这个目标和规划是用来实现的,还不如说,它是我们在练习射箭时的那个靶子。
无数次我们对着靶心练习,看起来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将箭射中靶心。但其实到最后,我们学会了最精湛的射箭技术,可以去参赛,可以去当教练、可以去表演,随自己喜欢。
那个靶心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在心无旁骛中练就了最核心的能力,而这个核心能力带给了我们更高的视野和更多的选择。
这才是工作一开始,我们给自己规划职业生涯最大的意义。
图片来自电影《筋疲力尽》
很多工具特别好用,以至于到最后,好多人都将其用成了教条,这是我这么多年职场中看到最多的现象。
职业生涯规划,在一些职场人手上,也变成了这样一种工具,这其实是让人痛心的一件事,毕竟,能想着给自己进行规划的,都是对自己有要求有期待的,只不过,用错了方法。
想给自己做职业规划的职场新人,要明白这样3件事:
第一,职业规划规划的是能力而不是职位;第二,能力是循序渐进培养的,没有凭空产生的领导力;第三,职业规划会随着自身潜力被挖掘而不断更新迭代。
唯有如此,做出的职业规划才能真正带给自己实际帮助。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