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边关要塞“杀虎口” 2024-05-19 04:06:32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驱车前往山西朔州会友,途中情不自禁地哼起山西民歌:“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文友离别多年,彼此欣喜相遇。农宅质朴,袅袅炊烟;盘膝坐炕,娓娓叙谈,当闻知杀虎口所在地,心领神悟慕名前往再探虚实。 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杀虎口两侧梁峁层叠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环境复杂,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是通往内蒙古草原、河套的关口。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时至今日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通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杀虎口闻名遐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当行驶在右玉县境内,蜿蜒的盘山公路高低起伏,凝目眺望远方,绵延数里的古长城,土方围筑的杀虎堡,狼烟散尽的烽火台,兵家必争的古战场,所见之处都显得沧桑而又久远,苍凉而又寂寥。杀虎口是历史上的重要税卡,作为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清极盛时期,关税日进“斗金斗银”。明清时期,杀虎口还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的发祥地就在这里。“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杀虎口。 文友解说道:晋北一些地方曾流传一个说法:“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作为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杀虎口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商帮的成长与艰辛,光荣与梦想,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杀虎口关城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土筑,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砖包,城周为1公里,高11.7米。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在杀虎口堡外另筑新堡1座,名平集堡,其长、宽、高、厚与旧堡皆同,两堡之间又于东西筑墙相连,成倚角互援之势。 驻足在杀虎口城门对面,抬头望去,“杀虎口”三字镶嵌两个城楼之间城门上方,遒劲有力,赫然醒目(据说康熙所赐)。下方便是昔日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重要隘口”,一条笔直大道贯穿城内城外,左右城墙依山取势修造,逶逶延绵。据史料记载,杀虎关古称参合口。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自从明朝隆庆五年,蒙汉“互市”以来,化干戈为玉帛,杀胡堡、得胜堡、新平堡(天镇)马市重新开放。韩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中原地区与塞外的贸易,遂沿袭自清朝以来的俗称,正式改名为“杀虎口”。两千年多来“杀虎口”战火绵延不断,特别是在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先后多次被蒙古军队攻下来。清朝以后,这里成了“走西口”的必经之路。 历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清初,长期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的战争,造成北方长城以内生产极大破坏,各地田地荒芜,屋宇残破,人丁流亡。大批山西、陕西、甘肃和部分河北的农民、战败的农民起义军,或“携男挈(qiè)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离乡,冒禁私越长城,“走西口(指山西省杀虎口。后泛指出长城西部各口去内蒙古西部各地),去归化”“觅食求生”。当时流民由土默特而西,或向蒙民租地垦种,或入大漠私垦,形成“走西口”的迁徙群体。加之清朝对蒙古采取怀柔政策,推行喇嘛教,大兴寺庙,大量招徕山西、陕西、河北的工匠和农民;明末,遭林丹汗兵祸,丁口锐减的土默特首领小顺义王为补充丁口和苏木(佐),不分民族破例纳丁编佐,以补足30个苏木的缺额,山西、陕西流民纷纷前来加入蒙籍;随着清朝对蒙古封禁政策的松弛和历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农民队伍的不断流入,“走西口”的人逐渐由土默特而西至阿拉善、额济纳等旗耕牧就食,至解放前延续不断,解放后结束了“走西口”的痛苦历史。 顺着石梯拾级而上,伸向城墙的人道昏暗潮湿,略有点阴冷。登上城墙向左前行,四周豁然开朗许多,凸起的城垛形成了一个个凹下的“窗口”,随心漫步数百米,可见青砖砌筑的烽火台。站在上面极目远眺,隐约可见远处土筑的古长城,一些残垣断壁的烽火台,空寂的原野几棵树木萧索地立着,再也无法目睹当年金戈铁马厮杀鏖战惨烈的场面。据说,在杀虎口很难寻觅到昔日古长城的旧址遗风,整个杀虎口城门被重新翻修,推倒了原来土筑高门窄道设计,如今的杀虎口城门由两个新修城楼组合而成,屋宇雄壮,门面广阔。而在杀虎口东南面,新立了一座康熙雕塑,建设了一座右玉县博物馆。 近年来,右玉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杀虎口旅游区的投入,分期对杀虎口进行规划建设,建设项目有:古长城景区、古商贸街区、宗教民俗文化区、古堡遗址公园、地方特色食品街、畜牧养殖区、农副产品加工区、晋北风情文化村、游牧民族度假村、生态景园等。杀虎口现已建设修复古长城700米,建有博物馆2200平方米,西口风俗展厅870平方米,社稷坛一处,广场8000平方米,仿古民居4800平方米,东山山地公园栽植各种针叶树23万株、观赏树6万多株、旅游公路20余公里。杀虎口作为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不仅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且还有知名度较高的人文景观。 白国光,中国冶金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职工文联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诗词协会会员。诗歌、散文、游记、报告文学等作品入选《中国冶金文学》《黄河》《延河》《六盘山》《大西北诗人》《半亩花田》《当代作家作品集》《初心可鉴》等书刊及微信平台,并多次获奖和入选多种文集。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赞 (0) 相关推荐 再走西口路,重回杀虎口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从走西口说起 山西有部十分著名的二人台表演剧目,叫<走西口>,里面讲述了山西人一段血流成长历史.这段历史还被后世称为是"中国近 ... 山西唯一以县命名的4A景区,谁能想到就是曾经“走西口”中的塞上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一曲<走西口>唱出了晋西北当年的沧桑与荒凉,熟悉这首歌的人很多,可是知道右玉和杀虎口的人又有多少呢?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 走西口你常常听说,但是西口在哪你知道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走西口01 景区 有一首民歌,想必大家耳熟能详.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 作为一个北方人,或者说一个 ... 长城上比较有名气的六个关隘之一【杀虎口关】 杀虎口,也称西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接处,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 ... 《行走长城》第八十一篇: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 说起山西省古长城的雄关要隘,杀虎口可谓是闻名遐迩.这个地处晋西北边陲.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关隘发生了诸多故事,历经几个朝代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 翻新重修的杀虎口城门 来到山西省朔州市的右玉县,记者从当 ... 历史上发生的走西口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山西人会选择走西口? 历史上发生的走西口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山西人会选择走西口?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为数不多但很有名的五次大规模人口迁移行动之一,从明朝中期到民国这一时间段里,数不清的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远道出行,背井离 ... 行走丨北川羌城掠影 初到北川,有一种既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因为北川新县城是一个具有羌民族特色和风情的地方, 高耸入云的羌碉,婉转悠扬的羌笛,色彩绚丽的羌绣,热情奔放的羌族舞蹈,甘洌醇香的青稞咂(zā)酒,无不显示出其独特 ... 行走丨十里香 洪洞县恒富大道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在县城的北面.早晨六点,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是初夏的太阳,你走出尚客优酒店大门的时候,就感觉到阳光的热度. 迎着太阳,你走在人行道上.小县城还没有完全苏醒,很少的车辆 ... 行走丨初夏浅浅,绿意染心扉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光阴如水般流逝着,还正陶醉在四月的花香里,初夏的风,伴着暮春的柔柔细雨,翩然而至. 翻开五月的扉页,又一波花红在倾情绽放,玫瑰花,芍药 ... 行走丨黄河龙门与韩城 黄河陕西侧晋陕大峡谷的尽头,是历史文化名城韩城.韩城的黄河龙门与山西河津禹门口是同一处黄河峡谷. "黄河三激浪,平地一声雷" 说的就是龙门浪急,惊涛扑岸的壮观景象. 龙门的位置正是 ... 行走丨历史不会忘记(组诗) <历史不会忘记> 岸英 岸英 伟岸之英 永福 永福 人民之福 七十多年了 一个熟悉而年轻的身影 仿佛始终未曾远离 挨饿坐牢喝过洋墨水 扛枪从军反击纳粹狼 "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 ... 行走丨中条山·五老峰 出运城往南,就能看见中条山,犹如由东北向西南的巨龙,横卧绵亘于晋豫秦之交界处.它与黄河相依而行160余公里,占据着河谷盆地的金三角地带,为中原与西北的天然分界. 我在运城修养空闲时间,走了几处名胜古迹 ... 行走丨五月,赴一场田野的盛宴 五月,特别适合去郊外田野走一走. 嫩绿的禾苗在明媚的阳光里,拔节.生长.狗尾巴草在田埂盛放,弯曲的穗儿,在微风中跳一曲暮春的舞蹈,摇曳的身姿,婆婆娑娑.紫云英.小白菊趴在狗尾草的脚边,舒展身儿,迎风含 ... 行走丨中原写意:仙门山暮春拾句(组章) <登仙门山> 其实在仙门山,我并没有看见神仙.那些仙风道骨,那些羽化登仙,其实都离我很远. 在云间,我只看到开山的人.他们打通了一线天,他们将根系扎进石头的古树精心修剪,他们在神道上垂下两 ... 行走丨宁波郑氏十七房 "北望中原关山阵阵滎阳梦 风雨百年灵绪留芳十七房" 五一长假,和风暖阳 我与家人走进我外公的出生地 宁波郑氏十七房 澥浦山.泥螺山 挡不住东海洋面的紫气 一支举族南渡的郑氏 深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