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海回忆录(171)手足情 血浓于水(一)

到台湾演出去!这是我多少年的愿望,也是台湾喜爱京剧的观众们殷切盼望的心声。

早在八十年代,我首次到香港演出时,许多台湾观众赶到香港看我们的节目。我结识了许多票友,各行各业的都有,他们对京剧都很有研究,能演唱各流派的剧目。

在港时,曾经商于日本的一位港胞刘先生说下功夫收集了五百多部京剧录像带,热情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几个大书柜整齐存放的录像带,大陆、台湾的,各行当、各流派的无所不有。我挑看了台湾同胞演出《白蛇传》的录像,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更引起我对尚在台湾,曾与我同科学艺、同台演出的师兄弟、老同伴们的思念。何时我们才能交流分别几十年的艺术心得呢!

一九八八年,我已经七十三岁,又在香港演出《芦花荡》,艺惊四座不敢说,全场观众还是赞许的。其中一位台湾赶来的戏迷兴奋地说:“台湾报纸称您是京剧的常青树,名不虚传。我是您的老观众,如今离别大陆四十载,袁老一出场,我就好像回到了北京的广和楼,心里甭提多美啦!真像一场梦啊!”

一位曾住在北京外交部街东堂子胡同的王先生说:“袁世海先生在富连成坐科就红了,他们排队上戏园子从我家门口过,我们常从家里跑出来看哪个是袁世海,哪个是裘盛戎。那时,袁先生每演我必看。我希望不久有一天,能到台湾去演出,那里也有大量的观众。”

自从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热情的观众包括港澳同胞都在积极协调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工作,两岸演员之间也通过书信联络,但均未成行。九十年代,这种信息就更频繁了。

就这样,一年盼一年,终于盼来了去台湾演出的那一天。

一九九三年五月初,中国京剧院应台湾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和中国时报的邀请,组成最大规模的赴台演出团赴台演出。其中有我、杨秋玲、孙岳、冯志孝、李嘉林、刘长瑜、杜近芳、刁丽、陈真治、袁小海、于魁智、袁国林、高牧坤等共九十六人,于五月七日和五月十一日先后抵台访问。

中国京剧院院长吕瑞明及主要演员一行九人于七日下午到达台北,受到出乎意料的欢迎。当日下午四时在环亚十一楼召开记者会,由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敦仁及中国时报副社长简志信共同主持。京剧名家曹骏麟、李桐春以及王海波都讲话,对大陆演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时报的田培林先生热情提出,说我此次演出《群·借·烧·华》和《龙凤呈祥》戏码大少,希望能增加。

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只能以当年钱金福老前辈在七十三岁时唱完《芦花荡》就告辞舞台为例,何况我已七十八岁了呢。并许愿以后再来,若身体好,观众点什么,我就唱什么。

十一日在国际会议厅隆重举办几百人的欢迎酒会,中国京剧院全体演员出席。中国时报发言人余范英,中国京剧院院长吕瑞明及我、杜近芳、刘长瑜都先后讲了话,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也上台致谢。台湾名旦顾正秋上台讲了她早年与我演《法门寺》的往事。

首轮在台北的头场打炮戏是由新中国培育的第一批艺术家杨秋玲、王晶华、冯志孝、刘琪、李嘉林等演出《杨门女将》,全剧洋溢着崭新的舞台风格、全新的气氛,人人精湛的技艺,使剧场里二千多名观众自始至终欢声雷动。前“台湾行政院院长”李焕也连声赞扬:“戏编得好,演得也好。”

我们一炮而红!

翌日,报纸纷纷冠以醒目标题:《三十年前打响名号,三十年后征服宝岛戏迷》。

紧接着出出剧目连连打响。刘长瑜、寇春华、刘学钦等主演《春草闯堂》。然后,杜近芳与刘琪率刁丽与林燕、陈淑芳与耿巧云三对白蛇、青蛇主演《白蛇传》。杜近芳被誉为梅派艺术的真正范本。观众说,在台湾多少人学梅派艺术,今天看了杜近芳的表演才使我们得识庐山真面目。重要的是,这几场戏都是一九五一年以来中国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目,再次验证了中国京院创编新戏的活力!

《群借华》是中国京剧院此次访台我领衔主演的生、净、丑各显神通的第四档大合作戏。演出前三天票就已售馨,许多老戏迷,不停向主办单位要求加演。幸好,中视已录影将择期播出,仍有欣赏的机会。

五月十五日,在拥有二千六百个座位的“国父纪念馆”首演《群借华》。票价虽然昂费,爆满不算,许多政界要员还临时纷纷告之订票,主办单位只好与剧场方面召开紧急会议协商解决办法,馆长不得不同意打破惯例,临时转特许在座位前面加了一排沙发作为贵宾席。剧场负责人说:“为了促进两岸交流和加深同胞手足之情,这可第一次破了我们纪念馆开馆以来二十多年的惯例。”这已成为该馆创纪录的艺坛佳话。

这一天,张学良、俞国华、黄少谷、辜振甫、倪文亚、梁肃戎等政要夫妇都就特座观看,梨园界也有相当多的演员前来场。剧场四周站满了观众,楼梯台阶上也坐满了人,上下都得挤着走。真可以说是站也没地儿,这是始料不及的。

演出中每个演员互相鼓励较劲,引发观众情绪高涨。当饰演曹操的我一上场,顿起的满堂彩几乎淹没了锣鼓点儿的声音,待“统雄兵下江南,交锋对垒”唱腔一出口,全场立刻掌声雷动,一片叫好之声。

此外饰演孔明的冯志孝和饰鲁肃的孙岳,两位老生再度卯上劲儿,把孔明的足智多谋与鲁肃的心直口快,表演得十分得宜,观众句句叫好。江其虎饰周瑜,翎子、醉舞双剑的干净利落;高牧坤扎靠的赵云也令人激赏;陈真治的黄盖,则是曹操之外,叫人惊叹的架子花脸。观众看得如醉如痴,掌声此起彼伏。

演出结束,演员多次谢幕,许多观众长时间不散,上台来将我们同场的父子团团围住,献花、签名、合影,忙得我们爷儿俩应接不暇。

当地的老戏迷们惊赞:“四十多年了,功夫不减当年!那漂亮的身段、那架式十足的威傲台步,骄狂的涮步,将一代梟雄的神韵与霸气,诠释得非常纯熟。”

还有观众连连说:“名不虚传,大饱眼福。袁老先生宝刀不老,雄风依旧。”

“过去我们可没少看您的戏,天天盼着您来呢。”几位四十多年前由北京到台湾的老乡拉着我的手说,还拉过小海说:“果然父是英雄,儿好汉。大陆京剧有优秀的接班人,可喜可贺。”

我赴台演出颇受戏迷重视,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新闻媒体对我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有的极为赞赏我架子花脸铜锤唱,地道深厚的唱功,多变的表情。与丑角寇春华饰蒋干的对手戏,甚是有趣等。

有老观众在报上感慨:“五十年前世海在“富连成”科班时,笔者即常看其演出。当时认为其将郝侯两家之长集于一身。如今其表演已至化境。曹丞相一出场之亮相,即不同凡响,双肩一摇以八字脚步迈出,将得意昂扬统率八十三万大军睥睨天下的曹孟德之性格表现无遗。末场华容道残兵数将之落魄状,连声音也变成低沉沙哑味。将人物性格,随剧情演变而充分把握,把角色表演得栩栩如生。实令人拍案叫绝!”

也有许多人对华容道上父子会很感兴趣。最后曹操战败华容道,前来阻击的关羽正是袁小海所饰,这是观众最感兴趣的敌对相遇的父子会。

台湾同胞敬关羽为神。身高六尺余的小海饰演关羽加上夫子盗与虎头靴,颇有气势。再左手拢刀,右手抚髯,微闭凤眼,威如天神一般的亮相,观众自然十分欣赏。况小海嗓音高亮,我们父子两人在华容道的唱、做、表互不相让,尤获观众激赏。最值得一提的是,加上李嘉林的周仓、俞大陆的关平,二位名家将戏村托得益增威武,将一出《华容道》推入最高潮。

五月二十一日在台南市文化中心、五月ニ十九日在台北市立社教馆文化活动中心演出《龙凤呈祥》,我扮演张飞。

可以理解,许多观众都想看看我这七十八岁的老人如何以充满律动、遒劲中带妩媚的舞蹈表演把年仅三十多岁的豪迈洒脱的张飞表现出来。我也自知到了这把年纪才来宝岛献艺,演好这几个角色对我来讲挑战性很强,很不轻松!但这两场戏,我要一丝不苟地尽全力,把自己之最展示给相隔四十余载的台湾同胞,让他们亲睹祖国瑰宝之魅力,圆了在台戏迷的思乡之梦。

《中国时报》刊登了黄寤兰一篇赞“两岸第一架子花脸袁世海”的文章,文中说:“只有“老海”这样承前启后的人物,可以把戏台上注定要当绿叶的架子花脸,提升为挂头牌的主角。也只有老海,七十八岁还能叫观众排山倒海似的齐声喝彩。”

别听观众们把我捧得高高入云似的,这是血浓于水的同胞们、朋友们饱含着对故乡的思念,爱屋及乌,热爱着故乡一切的热心捧场,“月是故乡明”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