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有规律,纪念有目的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懂的人太少了!

——端木持易


上卷 第十四回 第三节(1):

原文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靸(sǎ,穿)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那凤姐必知今日人客不少,在家中歇宿一夜,至寅正(凌晨4:00钟),平儿便请起来梳洗.及收拾完备,更衣盥(guàn,洗)手,吃了两口奶子糖粳米粥,漱口已毕,已是卯正二刻了.来旺媳妇率领诸人伺候已久.凤姐出至厅前,上了车,前面打了一对明角灯,大书"荣国府"三个大字,款款来至宁府.大门上门灯朗挂,两边一色戳灯,照如白昼,白汪汪穿孝仆从两边侍立.请车至正门上,小厮等退去,众媳妇上来揭起车帘.凤姐下了车,一手扶着丰儿,两个媳妇执着手把灯罩,簇拥着凤姐进来.宁府诸媳妇迎来请安接待.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

一时贾珍尤氏遣人来劝,凤姐方才止住.来旺媳妇献茶漱口毕,凤姐方起身.

端木持易见识

今日单讲一句话:“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

按照传统,人死了之后的纪念仪式是很有讲究的。

纪念的方式就是“做七”——从刚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断七。之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渐渐的拉长距离,再大的哀伤也该渐渐的淡了。

这些之中,五七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说死了的人会在这一天回家,最后看看他的家人,然后去投胎,或是去阴司居住。为什么选死了之后的第三十五天呢,古代有这样的说法:一开始魂灵是浑浑噩噩的,并没有离开身体,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等过了一个月,他想起来却发现身体里的骨头都松开了,再也起不来的时候,终于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死了,于是那个魂灵长叹一声,爬出坟墓,来和家人做最后的告别。

不同的家境,停灵的时间不一样,有钱人停灵的时间长,可以在家放置七七四十九天,差一点放七天,再差一点,三天就下葬了。现在城市里,宣布死亡以后,当天火化,三天后下葬,倒不是一概因为经济条件差,而是经济发展导致了一切都讲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所以需要快速火花,快速下葬,快速结束悲伤。

你看,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用人单位领导批准,给予一至三天丧假”,某国企的丧葬假是这样规定的:“员工配偶、父母(养父母)、子女、直系兄弟姐妹死亡,市内可请丧假3天”。

穷人,没有哭泣的权力。悲伤也需要时间,需要有经济条件呢!

人死了就死了,死人是没有感觉的,这是常识。那搞这些仪式,一定不是为了死人。不为死人,就是为了活人。活人才需要纪念死人。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呢?毛委员在《为人民服务》的名篇中说:“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但现在感情不值钱了,团结也形同虚设了,于是人们也就不需要纪念仪式了。

竞争文化,金钱文化是对传统的封建文化最大的冲击,那种基于土地关系和血缘关系的根基已经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雇佣关系和金钱关系。这两种关系成为社会的主流关系,虽然战胜了封建关系,但也让这个社会不再饱满,不再丰富,不再有什么波澜。过年不放烟花,大家的感受差不多就是这样。我是已经无所谓了,因为我知道,烟花也不能让你真正的快乐。

毕竟快乐的源泉是:每个人都拥有主人翁的地位,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协作关系,兄弟般的同志关系。大家才会真正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只有这样的关系,任何人的牺牲,都不再是为了他自个而牺牲,每一个人的牺牲都是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而牺牲。我们才会真正的,发自肺腑的,怀念那些和我们一起并肩战斗的同志和兄弟。我们才会自然而然的去感恩他,纪念他!

如果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私利而奋斗,而争夺,而死亡,他的利益,他的快乐,他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别人的被剥夺,被欺压,被痛苦的基础之上,你说,谁还会发自肺腑的去纪念他呢?

有的人死了,为大家而死,为人民而死,我们要纪念他;

有的人死了,为自己而死,为私利而死,我们要鄙视他。

到最后你会发现,纪念的本质,其实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哀悼,即“物伤其类”。亲人,朋友,战友,同志等等的离世,我们的哀伤,莫不如此。哀伤程度,取决于和我们自己利益的关联度。关联度越大,痛苦越大,关联越小,痛苦越小。

哀伤,不过是“有所失”。

如果“无所失”,我们就不会哀伤。

如果不仅无所失,反有所得,那就还要笑啦!

这对我们理解下面的文字,特别有帮助!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讲解。


端木持易著作:《一心集——中国的红与黑与白》第四版,售价200元,学生价100元;只有电子版,没有纸质出版物。加作者微信:duoleibei001,请注明:购书。非诚勿扰!

近日所购六本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