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个本事,兰州大学教授的草书有个性:江湖体+老干部体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建新教授一下子火了,原因是他赠送给毕业生的书法太辣眼。不仅江湖气重,还夹杂着俗气。以至于有书法爱好者,将他的草书称为江湖体和老干部体的合体,这个评价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不得不说,这位网友眼力还真是不低,徐教授的草书确实兼具两者特点。

先说说这个江湖气,书法中的江湖气向来为传统书家所排斥,清代书论家刘熙载就说:“若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刘熙载所说的士气其实就是后世所谓的书卷气,古代士人就是指儒家读书人。

也就是说在传统书法中,江湖气是入不了书法大流的,难登大雅之堂。但凡带有这种气质的字,都进不了有修养的书香世家,就更不用说像大学这样的庙堂了。甚至在传统老百姓中也没有市场,老百姓家里宁肯挂一些匠气重一些的作品,也不愿意挂这类狂怪的作品,既影响家人的心情,又让读书人笑话。

这类书法的特点非常突出,为了吸引眼球,点画肆意夸张、变形、扭曲。有些更为夸张的江湖书家,受到西洋美术中行为艺术的影响,将表演参杂到书法中。在书写的时候,会像跳大神一样,前一秒还一本正经,后一秒直接变脸。突然间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在疯癫的状态下,肢体仿佛不受控制一般,辅之以嗷嗷的怪叫。这种内外夹攻迸发出来的力量,驱动毛笔在宣纸上快速地摩擦、砸按,最终完成一幅他自己都不认识的所谓书法作品。

当然徐教授的字不完全是江湖气,还用不上这样极端的手段。不过书写时,动作比较夸张这是肯定的了。除了江湖气,徐教授的字更多的是俗气,这就是被网友称为老干部体的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临帖少或者干脆不临帖,字形都是捡来的,就是看到好字就记在心里。这样的人一般比较聪明,但是不肯下“笨”功夫。

捡来的字在书写的时候,由于本身的气质没有变化,字会反映自己的修养,多数偏于俗。也就是刘熙载说的: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写这种字的往往是退休人员,喜欢书法,又不愿意下大功夫临帖,时间都用在了自己练习上。本身的习气又太重,捡来的字形都跟着习性跑了,整体感觉起来比较俗,因此被网友戏称为“老干部体”。

徐教授临帖的功夫也不过关,凭借聪明记了很多字形。这一点儿从他的草书中经常出现的小错误就能证明,毕竟眼看的记忆和临帖的记忆比起来没有那么准确。草书其实是很严谨的,多一笔少一笔就变成另外一个字了。临帖少加之习气重,造成了徐教授草书参杂了不少老干部体的特征。

现代人学草书有两派可以选择,一派是以张旭、怀素、二王、孙过庭等为代表的帖派;另一派就是民国以后兴起、以于右任为代表的碑派草书。按照徐教授的运笔方式来看,他为主学习的应该是帖派草书,但是你从他的字上,看不出有取法这些古代大家的影子。这更进一步证明他的字是捡来的,只是记了个大概形状,然后受到本身习气的影响,造成了老干部体那种肉肉的感觉。

被称为老干部体的赵忠祥书法

书法要讲自然出新,根本不用那么费心创造,只要下功夫就行,功到自然成。如果不想下功夫、投机取巧去创新,结果就是形式是变化了,也无法提升境界。像徐教授这样的字,都是“聪明人”干的,学习能力强,一看就懂,上手就来。不过不下功夫,只能沦为江湖体或者老干部体,但你不得不佩服,人家徐教授还能将两者融为一体,也是个本事。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