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战略家那样思考
雷军说过一句名言: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雷布斯在金山从最基层程序员干起,一直干到董事长,最终金山公司是上市了,但与同时代的BAT,甚至三大门户比,金山都远远的落后了。
这让雷布斯非常郁闷,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雷军有多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他十年如一日的加班至凌晨,获得了全行业的尊敬,并且被送上了“IT劳模”的敬语。但是从结果来看,雷军战术上的勤奋并没有带来战略上更大的成功,金山的日子还是过得很艰难。
离开金山之后,雷军一直在反思。
反思过后,让雷军认识到:只有战略上选择的正确,战术上的勤奋才有意义。于是雷军提出了风口理论,也说出了这句广为流传的金句。
01.战略是什么
毛主席在《毛选》中提到: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战略所关注的是全局,宏观层面,为实现整体目标而进行的资源调配,谋略分析,决策取舍。
我更喜欢这个定义:战略是用于实现系统定向熵变的执行规划。
这个定义中提到了定向熵变、规划与执行,战略就是通过规划执行希望实现期望的熵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在国共合作破裂后,由于错误地估计了敌人力量和国内外局势,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给幼年的中共未来的革命战争蒙上了无数的阴影。
这时候毛主席经过对时局的洞察分析,同时基于对农村的调查研究,主张转战罗霄山脉,到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去发展革命。
总结来说,就是农村存在几个优势:
1.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依靠城市进行生存,避免被敌人发现、剿灭
2. 农村农民数量巨大,且长期受到压迫。因此,大部分农民的革命意志是很坚决的。
3. 军阀的兵源多来源于抓壮丁、生活所迫等,革命意志不坚定。这样也就导致了军阀的部队多集中于大城市,不能分散,分散容易逃跑、分散。所以他们对于农村的控制力自然而然就薄弱。
4. 中国的大城市还不够多,一旦控制住农村,对城市形成包围之势,攻占城市就是很容易的事情。
基于以上原因,因此中国革命必然是“农村包围城市”这条道路逐步发展的。
这就是战略,有分析和调查,有深刻的认知和思考,有积极可行的执行方略。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劣势,寻找敌人的劣势,在态势上逐步形成主动,这就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战略该有的特点。
《孙子兵法》中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想要赢得胜利,需要在各个方面先占优势,再开战。
02.好战略与坏战略
结果并不能完全证明战略好坏,好战略未必就有好结果,因为最终决定结果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但是错误的战略往往结果不会太好。
那么怎么才算好战略?
1.战略不是”设定目标“,而是”解决问题“。
战略工作的本质并不是“设定目标”,而是“解决问题”,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发现问题的薄弱环节,调用自身优势,并且用连贯性的行动去解决,而非简单的设置目标和鼓动行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央高层也发生过激烈争吵,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等人,坚决反对毛泽东上山做“山大王”,主张率军攻打长沙,严格执行中央革命精神。
如果严格执行中央革命精神,问题解决了吗?
并没有,如果在大城市跟国民党硬碰硬,好不容易拉起来的革命队伍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目前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长沙这样的中心城市还不是我们待的地方。我们必须改变方针,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和壮大革命武装,然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毛主席显然看得更深更远,最终“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方针逐渐成型,并且确实按预先设想的发展。
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你渴望那个目标,然后自认为依靠自己的努力、勇气、斗志和全力以赴的决心,就能实现目标。而是要通过调查分析、扬长避短,再配合以连贯性的行动,有意识地把有限的资源聚焦于最关键的位置,从而真正攻克难关,甚至以弱胜强。
2.扬长避短才是战略之本
我们遇到困难,或者遇到对手,大部分人习惯性的思维是,寻找资源,跟进对手,努力补齐自己的差距,这样往往事倍功半,其实真正应该做的是找到一个能够扬长避短的领域,放大你的优势,努力限制你的劣势。
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如果正面应对,田忌每一匹马都没有胜算,但是通过策略性调整,放弃自己局部最弱的地方,保证用自己的优势去跟别人的劣势去竞争,最终赢得全局。
有一部电影叫《鸣梁海战》,片中的朝鲜舰队以少胜多,竟然以12艘战舰打败了日本数百艘战舰。12对决数百艘战舰,看似难以破局,敌人可以从数量上直接碾压你。但是朝鲜舰队有一个关键优势:战舰质量好,且水兵经验丰富,所以单艘战舰的战斗力强,这时需要问了:“如何设计战略,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我方的优势(单艘战舰作战能力强),并且限制地方发挥优势(数量大)”。
最终朝鲜舰队找到了一个可以“扬长避短”的地方,就是鸣梁海峡。鸣梁海峡水流湍急,一般战舰很难航行,另一方面,狭窄的海域创造了更多的一对一对决的机会,限制了地方发挥数量优势。最终朝鲜以弱胜强,击败了数量庞大的日本舰队。
制定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扬长避短,通过计划行动创造出对自己有利的局面,让对方进入到自己的优势范围内,然后用自己的长处去打别人的短处,这样才能提高胜算。
而现实中,人们往往习惯努力去补充自己的短板,希望提升自己的短板再去与别人优势去竞争,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会太好。
很多人在个人发展上选择了错误战略,不分析个人的优劣势,随大流,不分析不调查不反思,或者根本没有战略计划。
一名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来到一线城市,他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大城市,名校背景有能力勤奋的学生多如牛毛,从哪个维度竞争,这位学生都没有任何优势。
我们可以谈努力,谈刻苦拼搏,但现实是,那些名校毕业生同样努力拼搏、不断学习,并且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可以比普通人学得更快。根据马太效应,这位学生与顶级计算机人才的差距会不断拉大。
所以这位学生必须寻找更好的位置和切入点,寻找差异化竞争模式,比如名校学生不愿去的二三线城市,比如一些名校学生不愿从事的行业领域。
扬长避短并不是放弃竞争,而且寻找新的根据地,就像当年革命力量去农村去组织发动最底层的老百姓一样。
3.聚焦资源,赢得优势
每个组织每个个体,所拥有的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把这些优势资源安排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每个战略决策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970年,英特尔率先量产半导体存储器,开启了一个存储帝国时代。在存储器市场,英特尔独步武林,1971年公司销售额达900万美元,1973年就达到了6600万美元,成为了存储器最有实力的霸主,市占率近乎100%。
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存储芯片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日本公司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狠砸大量资金和人力,誓要在半导体业出人头地。不仅如此,日本公司大打价格战,一度蚕食英特尔以及一众美国公司的市场。
进入80年代,英特尔在存储器市场的市占率已低于20%。1984年年中,英特尔业绩全面下滑,订单骤降为零,库存不断积压。
这时英特尔可以有三种选择:
- 与日本公司正面交锋,通过技术升级、引进人才、甚至资本收购,来维持英特尔的江湖地位;
- 与日本公司达成某种程度的协商,以谋市场的共同繁荣;
- 退出市场,寻找新的商机;
1985年的一天,英特尔创始者之一格鲁夫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他问时任董事长兼CEO的摩尔:“如果我们被踢出董事会,你觉得新的CEO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犹豫了一下,回答:“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
格鲁夫死死盯着摩尔说:“那就让我们自己来做这件事吧。”
最终英特尔的格鲁夫选择了第三条路。
1985年10月,英特尔正式对外宣布退出存储器市场。此后至1986年,英特尔在格鲁夫的统一调度下,关闭7家工厂,解雇8000名员工,专心做处理器。
英特尔投入超过3亿美元,集中力量研制出当时首屈一指的32位微处理器80386。这笔费用超过中国当时在五年计划中对半导体科研全部投入几倍之多,在当时是一场豪赌。
因为重新聚焦,开始新的发展方向,英特尔在这个战略规划下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战,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成为芯片领域绝对的王者,无人能撼动。
对于个人,制定战略需要考虑个体的兴趣方向、优势劣势、所拥有的的资源和社会关系,始终以扬长避短作为核心要点来思考,深度调查分析,最终集中资源(包括时间和注意力)做聚焦。
03.战略与战术
说句实在话,大多数人之所以不关心战略,是因为他们还远达不到跟人拼战略的地步,在战术层面他们根本做不到良好的执行和努力。
雷军的风口理论也需要建立在他勤奋的工作,良好的执行。那句话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别用战略上的勤奋,来掩盖战术的懒惰。
良好的战略也必须配合良好的战术执行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达到计划中的目标。
说实话,绝大多数人如果能做好执行这一步已经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但是,不管战术是否执行得好,我们都要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从更高维度来看待自己或公司的处境和未来,因为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选择错了再好的执行也没有用,而选择对了,也许不用怎么努力已经站在了别人的终点。
1948 年 1 月 18 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当着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这些论述被概括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成为毛泽东战略和策略思想的集中表达。
不论做什么工作,或处理任何事情,我们首先要藐视它,不要被任何困难所吓倒,认为一定能胜任和完成,一定要有信心;但在具体做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和缜密,一步一个脚印,绝不能大而化之,率性而为,即一定要细心。
04.结束
对于战略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只是说点皮毛,但是战略思维却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
选择大于努力,战术上的问题好解决,如果战略上出问题,很可能会浪费巨大的资源和时间,甚至无力回天,抱憾终身。
我是孤独清晨,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认知与个人精进干货,同名公众号同步推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