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铺养三代”到“一铺害三代”,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一个观点,那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什么“读书高”呢?因为读书可以通过科考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光宗耀祖。所以“上取官,下取财”一直是旧社会的普遍共识。所谓上取官下取财,那是没有办法才去“取财”,因为做生意的人社会地位很低,甚至被农民瞧不起,所以那时的人只要有了钱,就一定会想办法弄一个官来当当。
农耕社会里,生存离不开土地,因此人们崇拜土地,地主员外地位高,但是骨子里却瞧不起做生意的人,三教九流中,那些商贩就是最下等的人。农业文明时代,整个社会的人们一生本分,干农活种田,经济大都自给自足。这种背景,造成了各个地方商业交易的场所少,商铺就变成了稀缺品,由于商业竞争环境不激烈,有一个商铺的人,就可以通过经营生意养活一家人,这就是“一铺养三代”的由来。
01
但是,资本社会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以“资本”作为首要的社会资源,所有的人以“财”为重,资本家、有钱人就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甚至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都可以通过资本来控制,在这样的社会里一切向钱看自然成为共识。
钱从哪里来?除了生产,就是贸易,资本社会以金融为纽带,通过生产、贸易、流通、消费、再生产,形成一个闭环。所有人把钱看成了社会地位标志,用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种环境,造就了商业,走这条路的人就自然多起来。
以前那些无人问津的地方,开始被资本盯上,然后开发变成了商业商铺,商铺由此越来越多。本来锅就这么大,现在吃饭的人多了,吃到嘴里的就少了,随着商铺一多,僧多粥少的局面就出现了,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一铺养三代”这个定律就不怎么灵了。
上面所讲的这些,是从社会文明进程的角度开看问题的,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商业文明,社会每前进一步,“商铺”就越加普及,稀缺品不再稀缺的时候,它们的价值自然也就降低。
03
回到我们现实社会中,早年(改革开放前)整个社会商品经济并不发达,那时候城市里商业氛围也不浓厚,除了一些贸易市场、集市和商业街以外,大多数地方是没有商业的,因此“商铺”十分稀缺,如果谁拥有了一家店铺,那自然是有很高的创造价值的机会,把店铺出租或自己经营做一些生意,养一家人是不成问题的。
时过境迁,现在我们再来看四周,每一个城市已经完全改变了模样。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在任何一个角落,哪一个地方还会没有商铺?
这要归功于房地产这20多年的超常发挥,除了房价不断高涨,房贷压得人们喘不过气以外,其他没毛病,房地产贡献很大,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居住问题,顺便也解决了商铺的稀缺性问题,随处可见的商铺已经多到眼花缭乱。商铺多了卖不出去咋办?开发商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各种促销手段卖;好不容易卖出去了,可商铺实在太多了,已经严重过剩,买到手的人发现商铺没人租;好不容易租出去了,发现租的人经营不下去了,租客来了一波又一波,最后商铺静静躺在那里,再也无人问津。
这种情况下,一铺养三代,自然也就成为了“一铺害三代”。
04
这一铺害三代的情况,还有一个背景,就是买商铺的人十分相信了“一铺养三代”,所以在房地产开发大潮中,或主动或被动地买了商铺,有些人钱不够,是靠借钱靠贷款买下商铺的,原以为可以稳稳收租金过小日子,可是最后出现了上面所讲的那种情况,商铺直接烂在那里没人过问了。
这咋办?银行的贷款要还,把商铺转让了,交易税又高,左算右算都不合算。最重要的是,眼看着别人买的住房一年一个价,都翻了好几倍了,可这商铺价格纹丝不动,更有甚者,有些商铺还跌了,这能开心的起来吗?
更不巧的是,可恶的电商这十几年中火速崛起,人们原本依靠商店才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只要鼠标点一点,就能够送到家门口,没事谁还会到你的商铺来逛,讨个身心疲惫呢?电商,这才是商铺的天敌,天敌来了,一点反抗力都没有,本来就四面楚歌的商铺,日子就更加艰难。
商铺,从“一铺养三代”到“一铺害三代”,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除了农耕社会到商业社会的进步原因以外,当代社会,房地产过度开发,从而导致商铺过剩,这是另一个原因。而底层的逻辑则是在不同的社会,人们在意识形态中对“钱”的重要性的不同认识与追求。以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现在是万般皆下品,惟有金钱高,这才是真正导致“一铺养三代”发成成为“一铺害三代”的底层原因。
05
这么说来,商铺还能回到“一铺养三代”的时代吗?不能!但是要做到“一铺养一代”还是没什么问题。如果你以发展眼光来看,不久的将来,同样投资买房子,住宅一定养不了一代人,但商铺可以做到。
因为商铺的价值从来都比住宅高,只是因为这个时代,住宅与商铺的价值严重倒挂了,但这种现象不会一直存在。当房产回归常态,当电商落地,当互联网进化成为物联网,一切又是新的开始,不信就走着瞧咯。
当然要做到“一铺养一代”,自己的经验和技术都很重要,你需要有一定的甄别能力,知道如何从一片碎石中发现钻石。好商铺是淘出来的,不是所有的商铺都有价值。当然更不要走另一个极端,认为商铺从此就是“一铺害三代”,之所以这样认识,那是因为还没有掌握淘商铺的好眼力,别人赚了,自己却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