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在教师节发点东西
我一直荒谬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冷酷的人,或者说的高级一点,是一个无所谓,心无挂碍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很热乎,不在一起的时候我也不会惦念。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再回清华美院办展览,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见见我的老师,如同现在我也并不是很期待有学生来见见我一般。在美院举办的首届美育论坛上我发言,我为孩童准备展览,期间,正好在清华艺术博物馆举办我老师忻东旺的大展《一个天才的心相》,我着实有些感慨。在平时,孩童的画很难在美院B区做展示,到了论坛,我重新认识了不少以往的师哥师姐,面熟少不了寒暄,过后还是不相熟;忻东旺老师的葬礼,我也没有去,那份情义还没有支撑我撇开工作及琐事,去向老师告别,或者说告不告别,人已经不在了,尽管我很高兴,他的孩子我的学生已经考上美院,还四处筹备父亲的展览,奔走宣传父亲的艺术理念,我想其目的还是想通过艺术留住父亲,忻老师也值得艺术来守护。想来想去,借着教师节,把我美育北京的发言文本与看展时候的体会融到一起,用文字留下些什么,为了我的老师,我的学生,和曾经是学生现在是老师的我。
——三火
首届美育北京的演讲
大家好,我是清华附小的美术老师聂焱,我其实喜欢私下聊天,一代表学校来发言就紧张,所以说的好的地方都是学校的,说的不好的算我自己的,清华附小流行鞠躬,给大家鞠一躬。
我发言的题目是儿童站立在美育正中央,题目很直白,但真的要把每一个儿童都放在美育的正中央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个理念与期待,如同美育首先是个理念一般,教育就是最美的期待。时间有限,我说三个故事。
讲美术当然从作品开始。这幅画我已经不记得是给这个学生出的什么题了,我喜欢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什么是教育,然后让学生用点线面,用他们熟悉或不熟悉的方式去表达解题。这幅画很难用某个标准去评判,或许是学生对美的辨识,对艺术的想象,对教育的挥洒,这幅画似乎画的是一幅有雪山的风景,可以构成一幅学生的心灵风景。
画这幅画的是学生小忻,是我美院老师忻东旺的儿子,他属于我们清华所说的一条龙,读的附小、附中、清华美院,这个学生与我有难得的缘分,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一方面是学校与附中美院的对接,我们每年都有学生上附中艺术特长班,到现在还有12名在美院就读的附小校友。我们基本上每年都有到美院学习的课程,让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走进美院艺术工作室学习,研学大学的艺术博物馆也是课程之一,保证每个学生一学期能进一次博物馆,附小大学的环境给学生更多的艺术灵感,他们在校园社区写生就能很自然形成作品。一方面,忻东旺老师的大展前一段时间在清华艺术博物馆展出,中间就有小忻给病床上爸爸的写生,我看了大为感动,不是说这幅画画的有多么好,而是了解了背后的故事,这幅画与我有关系,美育要有一点就是要共情,就是要感同身受。在艺术上我们重视呵护学生的想法,不苛求一张完整的作品,但美育要有出口,我们都说美育的敌人是功利,但人做事情不可能不功利,美育就是没有目的的目的,教育是谋千世功,万世利,我们的眼光要放远,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去考虑问题。
第二个故事是社团,从一个学生到一个团队,我们是北京市金帆书画院,可以算作是被市级认可的高水平社团,我们学校有句话叫做社团构建学生的第二重生活,其重点就是给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展示平台,每年与别的金帆书画院承办校一起交流,分享经验。这一次金帆展览,我们是一滴水的旅行,非常强调学科的整合融合,这件作品是根据自然、城市、工厂、厨房、人体五个情境构成,丙烯画加轨道设计,用一个小钢珠象征水滴,从高到低滚落,然后触发声音开关,发出水声,工厂声音,最后这个球触发投影机,打上文字要求观者把球搁回起点,与观者互动,声光电也运用了起来,这件作品是我们美术组与科学组一起构建,学生构想,美院帮扶,一件作品不仅仅是作品,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美育,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想象。
我们也非常重视过程性记录,鼓励学生反复画草稿,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充分。来看看我们社团同学的作品,请大家猜猜看这是几年级的作品,美术很有意思,有时一年级画的才生猛鲜活,很多小孩子都很能画,越小画的越好,越有状态,这跟教育有关也没有关。我们一、二、三年级还是非常重视造型的,到了四、五、六年级重视合作,现在的独生子女不知道怎样合作,也不知道如何分享,我们让学生画果实的剖视图,鱼的剖视图,同学们合作起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美育在于分享,在于沟通,在于一起解决问题的感觉。
在去年我们在清华美院举办了校友展,现在在美院就读的,我所知道的还有十二名附小的校友。我们学校要用美讲好中国的故事,每个班级都有命名,这个班叫作吴冠中审美雅趣班级,一听就知道是热爱书画的班级。我当过这个班的副班主任,附小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当班主任,因为离学生近才能有教育,才能有教育故事,不应该仅仅只是个学科老师,更多地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各科学习的状态。当下的艺术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关注个体感受,但艺术本应该有些社会担当与情怀使命,我们附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里,就有天下情怀,关注时事,关注国家命运。
这幅作品引出我们这次美育北京展示的主题,这是附小的一次国际性事件,重点不是我们学生的作品送给了英国女王,不少作品被摆在了白金汉宫,重点是我们的学生站在了国际舞台上,他的见识与感受完全不同,学生真的会有转变,很多学生了解了 号召保护长江保护江豚,留住长江的微笑,学生亲笔画江豚,设计江豚丝巾,很容易就有了保护江豚,保护长江资源的意识,我们学生在英国切尔西花展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展示了成志少年的风采。我们的学生关注时事,如现在的一带一路创作系列作品,然后在北京地标性建筑中华世纪坛举办汇报展览,与清华美院高研班的艺术家们一起创作主题作品。
时间有限, 我们附小是一座百年老校,大家从故事里能看出附小的美育特色与课程搭建,欢迎大家来清华附小。
观《一个天才的心相》之后的文字
失去父亲犹如面前没有了挡住死亡的大山,一眼就瞧见了生命的尽头,所幸忻老师的一对儿女积极向上。忻老师的两个孩子我见过教过,与其儿子有过多番交集。两个孩子都在清华,一表人才,落落大方,为父亲诸多艺术活动操持。忻老师身前身后得名,儿女双全就算作英年早逝的亏欠吧。我不相信天堂之说,但忻老师留给了自己儿女,爱人,以及学生们艺术的天堂。
忻老师的素描好是好,观其素描就能感受到他的艺术格调,当然,其不如油画有感染力。素描都不大,反应着老师作画的状态,到了一个层次,能在方寸间见真章。当然,这幅老师在病房中的作品,如画名一般,脆弱的托举,失了艺术的风采,满纸皆是生命的无力。老师的素描很少上颜色,颜色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生命?代表着无奈?得失也在方寸间。
这是除了一幅人体,我最喜欢忻老师的一幅作品。两个老人画的好像,局部看都不准,凑在一起元气十足。我未曾见过老人,可我敢断言实在是太像了,连气息都像,超越现实的像,而且这种像拥有一种永恒性,有谁能担保自己永远像自己呢?艺术能告诉你答案!
忻老师的画不管用多少颜色堆积,都是形与色的和谐,一个女人一个老汉,对比着看,温润极了,特别是手的层次感非常完满,手比脸还耐看。过去我说过忻老师的作品是地方特色融合央美风格的乱语,用刮刀,冷暖颜色分格子涂,都是小道,《诚城》虽属于老师代表作,但那个时候,还没有受到央美的熏陶,形和色还是分离的,直到美展金奖《早餐》,才融合,才有舍我其谁之感。
忻老师画画喜欢组合,这不,把我的老同学也组合进去了。看画其实是看故事,看生活情调。那时鸟巢建设刚刚完成,周边民工气息还没有散,正是施展功夫的好情境。我其实对民工不感兴趣,画民工改变不了民工的生活。当然,一看到老同学就会对这幅画亲近起来。
忻老师的白菜画的多,藕少见。中国优秀的油画家都是研究中国画的,即使是毛焰的灰度及石冲老师的朦胧,也逃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忻老师更是如此,他给我们讲的第一个艺术家是李唐,南宋大家,推崇村医图里的笔法,着力而不失稚趣。忻老师最厉害的不是用色而是用线带动画面关系。每每线稿成形,让人艳羡。忻老师用油彩勾线也似国画,一气呵成,气韵生动,非常讲究线条的质量。这幅藕非常能体现其艺术心思,多么生动,恰似裸体妩媚!
忻老师民工列传画的好,其实民工好画,容易出效果。忻老师画人体才是一绝。他的笔法与颜色在民工那里发泄,但在人体上获得了收敛与提炼。其实,我见过同一个角度的人体,老师画坏过的一幅画,他基本没有拿出来过。可以说女人体的细腻温润帮助着作品又提升了一个档次。作品真的会比现实好看,美女有浅薄之意,可老师笔下的人体不带邪念,就是形与色光明的交织,让人迷恋,我相信艺术是能带人离开世俗的欲念的。
忻老师画的是绘画系的秘书老师,老师喜欢慎重地画身边的人,不似刘小东戏谑,不似佛洛依德刻板。我见他画的时候正值假期临近,刻苦得很。他问我画的像吗?我还没来得及回答,系秘起身看着画,神情尴尬了一下。我连说忻老师的像是艺术世界里的像,这幅画的味道会越来越像的。没想到再见这幅画,我与老师已是阴阳相隔。
忻老师的民工系列当然是生长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他的每一笔颜色及笔法都长在了民工身上,自然得很。造型关系对了也就不在乎五官扭曲点人矮点;色彩关系对了,什么颜色都可以发挥。看画中那结实的造型,交织的冷暖,动人心魄,画过油画的人都知道,要写生式的画成这样,那就是天才。
忻老师画这幅画的时候,我就在他旁边画。同一个空间,同一个模特,作品却不在一个空间。一个画家的魅力不在于作品的感染力,尽管你一瞧见老师的作品就有一种画油画的冲动,而在于他一动笔,你就不敢画了,用同样的颜色同样的笔也画不出来,他的层次你无法理解,即便你看着他一笔又一笔地画着,通气、韵致、妥帖,可无法复制。
忻老师的这幅水彩没有见过。发现知名画家一幅未曾见过的作品总是欣喜的,意思是原来也这么矫情过,又或者原来这么模仿过,原来他是这么一步一步画过来的。画家的早期比晚期重要。
忻老师的早餐获美展金奖,奠定江湖地位,当时我记得评委点评是热气腾腾的生活样态。现在回看,真的是艺术的形与色救了生活的脏乱差。我这个时候吃个饭,找了半天,桂林米粉,盖浇饭没有一家干净的,没法入脚。只能吃肯德基了,干净呀,至少环境干净呀。
看展那天是清华博物馆的灾难日,或者说周四的免票日都是灾难日,人满为患。孩子们到处奔走呼喊,厕所脏乱,饮水机前一滩水。师傅请让让,我们要合影(也不知道多看看真迹);一小孩在忻老师画面前,冲着自己的电话手表一个劲地喊:爸爸,我来清华玩了;我旁边居然就是扎堆玩手机的孩子。我是说不出话来,要不就要犯职业病了。博物馆教育怎么办呢?
这两幅忻老师的人体作品,我没有在任何地方见过原作,一幅色彩烟朦,一幅对比鲜活。晶莹的女人体与肌理表现的衬布及背景对比煞是好看,其风格强烈,但又那么和谐,人体组合的美妙关系,人体通盈剔透的色彩关系在忻老师的作品里表现的淋漓。人体包罗万象的东西在忻老师的笔下融合贯通。我曾经一再纠结,这两幅人体,我更喜欢哪张?第一张女人体身体上的灰色控制的太好了,这种色彩把控让人超越欲念,执迷油彩。第二张女人体的肤色感觉太好了,学过画的人,会知道这种颜色的碰撞实在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