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核红细胞
- 中文名有核红细胞
- 外文名nucleated red blood cell
- 英文缩写NRBC
- 实质未成熟的红细胞[1]
- 特点血液中占比很少[1]
快速
导航
导航
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可检出的情况
检出说明的问题
检测正常值
无(阴性)。[2]
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新生儿检测可呈阳性。[2]
可检出的情况
成人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可见于:
②红血病、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异常增生并释放入血,以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为多见;[1]
③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时,脾、肝、淋巴结等组织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这些组织因缺乏对血细胞释放的调控能力,幼稚血细胞大量进入外周血。各发育阶段的幼红细胞都可见到,并可见到幼稚粒细胞及巨核细胞;[1]
④其他:如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等。[1]
检出说明的问题
1、溶血性贫血:最常见于严重的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大量破坏,机体相对缺氧,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增高,骨髓经系增生,除了网织红细胞大量入血外,部分幼稚红细胞提前释放入血,说明骨髓有良好的调节功能。[4]
2、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见于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由于骨髓中大量白血病细胞充斥而排挤释放幼红细胞,也可因髓外造血缺乏控制能力所致,有核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在红白血病时,则可见到更早阶段的红细胞,且伴有形态上有巨幼样变及其他畸变的有核红细胞。[4]
3、慢性骨髓增生疾病: 骨髓纤维化使有核红细胞来自髓外造血和纤维化的骨髓。[4]
4、脾切除: 骨髓中有个别有核红细胞能达到髓窦,当脾被切除后,不能被脾脏扣留从而释放入血。[4]
参考资料
[1] 朱中梁编著.检验医学与临床.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13
[2] 王维鹏,魏中南主编.简明医学检验参考手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8
[3] 巫向前,侯屹等编著.临床新法检验手册.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320
[4] 林荣海等主编.现代临床生化与基础检验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1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