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央行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这次白皮书再次明确数字人民币的目的就是现金的电子化,即M0,同时将来与实物现金长期共存。白皮书也明确说数字人民币就是要主要满足国内零售支付的需要,可以这么理解,以前是以前大家买东西是付现金,后来用上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将来就是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当然这只是美好愿景。
由于数字人民币是代替现金的,尤其会用在小商店的零售场景下,就让我想起了以M-Pesa为代表的非洲的移动钱包,甚至可以认为数字人民币与M-Pesa在做一件殊途同归的事情。
数字人民币的目标是零售市场,而非洲的移动钱包也主要是零售场景,从场景上这两者是相同的。只不过在中国,零售市场大部分已经被第三方支付占领了,数字人民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填补这些第三方支付所留下的利润不高的移动支付场景,比如儿童,老人的零钱,外国人在中国的支付等,更像一种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就如同在顺丰和“四通一达”竞争如此充分的快递业里,中国邮政依然要做好一样的道理。但在非洲,是国家和银行没有能力去顾及零售市场,只能由移动钱包这样的第三方公司任其发展,如同当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一样,也说明数字人民币与移动钱包的这个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肯尼亚的M-Pesa本身不是央行发行的,而只是由移动运营商Safaricom发行的代币(或称电子货币),而M-Pesa特有的代理网络将用户手里的现金都吸储进来通过法定货币先令跟这个代币进行1:1兑换,Safaricom收到先令后,要存在银行里做备付金,不能以这些现金做备用金发行贷款,所以在这个层面,可以认为M-Pesa也就是现金。而在中国的数字人民币也是采用类似的方式,发行机构是央行,运营机构是各大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也是要拿手里的现金去央行1:1换数字人民币,所以从这个逻辑上来看,可以认为M-Pesa跟数字人民币一样都是M0,非常地类似。理论上Safaricom把钱存进了银行成了备付金后,这个钱是银行和肯尼亚的M-Pesa是存进去不能动的,不能用于放贷,就没有利息。而数字人民币有一个描述,就是“无利息”,这一点肯尼亚M-Pesa与数字人民币是相同的,这么做的好处是不会导致电子货币的贬值。而在加纳,MTN的Mobile Money却是给用户利息的,说明MTN和后面的银行是可以拿这个备付金去投资的,有了投资收益然后给用户发利息,在这个逻辑下,加纳MTN Mobile Money就不算是代币,而是被认为是一种活期账户,而MTN应该被认定是一个银行,这也是很多国家央行对移动支付钱包的普遍认识,央行按银行规则去监管,像巴基斯坦,印度等。央行像监管商业银行一样监管其发出的电子货币数量。这也就要求所有银行必须接受移动钱包与银行账户的等值的互转,如果不这样,那移动钱包就可能存在在自己系统的通胀和贬值风险,即加纳MTN Mobile Money的1块钱换不到1块钱现金或者银行账户里的1块钱——不知道加纳MTN有没有这样情形。而在津巴布韦,由于国家本身实体货币缺乏,津巴EcoCash的电子货币主要在自己的系统里运行,就存在严重贬值的现象,即一个标价1美元的东西却要用1.3美元的EcoCash电子货币才可以买到。在数字人民币的设计里,数字人民币是与银行账号是松耦合的,只有第1类和第2类需要绑定银行账号,而第3类,第4类完全不需要,甚至第4类连身份证都不需要,只要手机号即可以。这种设计我都严重怀疑是学习了非洲的移动钱包的设计,像在尼日利亚及坦桑尼亚等国,移动钱包也是根据用户KYC(Know Your Customer)信息来定类别,最低那一类也是只需要一个手机号即可以。这样的设计是对一些低文化程度或者无身份信息的人就非常有帮助,尤其在非洲文盲率很高,身份系统不完整,而在中国则主要用于儿童,外国人以及物联网支付场景等。另一个不同是,由于数字人民币是法定官方货币,因此法律上规定,收和付数字人民币是不允许额外收费的,然而在非洲的移动钱包,这个移动钱包运营商本身是要赚钱的,所以在转,取等环节都是有收费的,所以这也看出国家基础设施与第三方公司的区别。总之金融太复杂了,数字人民币也是新事物,虽然移动钱包和数字人民币看起来都有点像,但其实本质差得远,只是在应用场景有些类似而已,本人只是有感而发,同时才疏学浅,理解不足,如有错误,感谢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