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SD哈佛大学我们是如何学习城市设计的,西方城市设计常用理论&手法探讨(上)

哈佛大学的城市设计硕士(MAUD)强调了严谨的设计理论、广泛的应用研究以及对城市历史和理论的研究。项目的学生都有机会对参与当代都市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研究。MAUD / MLAUD计划为两年(四个学期)课程,城市设计Studio和Seminar课程,本篇文章主要以GSD对于城市设计的11个分类为基础来展开讨论,讲述当代关于城市设计的一些引人关注的重要课题。
分享人

Elsie Liu

GSD哈佛大学
MAUD城市设计专业硕士
浙江大学建筑学学士
LEED AP,哈佛大学城市设计专业硕士,浙江大学建筑系本科,作品入选年度作品展出。曾以TFI LEaRN全额奖学金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交换,主修Architecture and Sustainable Design。曾参与港大教授Olivier Ottevaere的concrete approximations workshop,项目相关论文入选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国际学术论坛。曾于甲级设计院,大师事务所,地产及咨询工作&实习,有实际建造项目和中标竞赛项目经验。擅长建筑改造和大尺度建筑、城市设计,注重作品集逻辑梳理与叙事性表达,善于挖掘建筑设计及其城市语境之间的关系和其社会意义。
每一届在给UD的一年级同学上课时,GSD教授们会列了一个表格,把UD分成了的11个Research方向,并且根据功能类别、空间类别和手法类别他们分成了几大类。例如从名字上就能很好理解其功能、属性的功能类别,其中包含Park、Housing、Nature Systems。
空间类别手法类别的区别在于:
空间类别我们会更加关注它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比如Linear,就是现在作品集中较常出现的线性的城市设计;Campus它既是空间类别又是功能类别,现在常用的园区和建筑形式的聚合度都属于Campus的类;Megastructure是处于建筑和城市设计尺度之间的一种巨构的形式。
手法类别我们会更加关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采用的手法和手段,会更关注经过而不是结果,比如Type就是一种类型学的手法,而Manifesto是一种偏向理论性的城市建设手法。
01
Park
人们往往觉得一定要有大面积的剩余空间才会考虑赋予它一个Park的功能。但其实这个想法已经过时,现在常见的Park并不是像纽约的Central Park一样大尺度的开放性公共绿地。
反而是像图中所展示的案例一样,比起自然空间,park可以说是作为一种建筑构筑物和景观的一个结合体。
第一个方案是西雅图的奥林匹克雕塑公园,和传统的公园相比,它通过Z形的绿色平台将场地上的三个独立站点,室外雕塑博物馆、室内凉亭和海滩组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艺术性景观。比起体现自然属性,这个项目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文化性和艺术性结合的一个产物。
第二个方案Paley Park引入了Pocket Garden的概念,公园的尺度非常狭窄,但它被称为美国最佳的城市空间之一,现在的城市空间往往需要更多的座椅和景观铺地来让人们愿意去停留,愿意去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不是完全由绿色景观构成的一个经过式空间。
02
Linear
第二个类别是Linear,它是一个线性的空间,有着很强的形式语言,是最常见的一个城市设计的类别。通常在做线性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场地本身赋予它的能力,比如场地的历史肌理就可能会影响到主轴线的设计。
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间原本的线性基础设施做设计,比如下上图这两个案例,都是修复了原来的废弃的基础设施,但采用了完全不同的修复手段。
第一个是首尔的清溪川流域修复工程,为了振兴被高速公路的立交桥覆盖了数十年的清溪川,项目采用了景观修复的手法,把原本的立交桥完全拆除掉,让它变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公园。
第二个是纽约的High-Line高线公园项目,这个项目并没有完全拆除原本的基础设施,反而是在这个基础设施之上设计了高架桥上的绿色通道和带状公园。
线性项目的尺度都会比较长,很难一蹴而就,比如High Line这个项目就是三个阶段才完工,并在每个阶段都设置了不同的节点。我们无法保证沿线的每个环节都做得非常的完善,所以就需要设计几个节点来做最后的表达。
比如上图High Line的这张图,它就是全线最亮眼的一个节点,人们可以坐在这个半开放式的小型剧场看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入手该类型的设计时,整个项目应该重点表达这几个节点,而不是试图展现沿线每一段的设计。
03
Campus
第三个类别是Campus,Campus也是现在城市设计当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类别,在做这种项目的时候我们会注重Campus的使用人群,比如设计产业园区的时候需要考虑它是游戏产业园,还是医疗产业园,亦或是高新技术产业园,这些不同的园区都有不同的需求,包括University Campus也有不同的人群需求。
在做Campus项目的时候layer的分区很重要,它会涉及到很多细节的点,会考虑到交通、Openspace、功能的布局,这些都是需要一层一层分开考虑的。同时在做Campus的时候会考虑到尺度的逐步的zoom in,先从城市的角度看Campus的定位和重要性,再放大到Campus的每个分区,最后放大到每个节点。
Campus涉及到的一个最重要的项目就是Parc de la Villette拉维莱特公园,拉维莱特公园的场地在1860年是一个肉类市场和屠宰场的废弃用地,当时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做了一个改造方案的竞选,其中最出名的两个方案,一个是最后获得落成的屈米的方案,一个是库哈斯的方案。
屈米设计了三个组织原则,把整个公园划分为了点线面,他把这个公园通过35个网格点划分为了不同的folies,然后在这些不同的Unit之间设立了不同的路径,虽然他用了很僵硬的网格来进行划分,但却通过非常自由的路径形式串联Park,达到自由游览的目的。
这个Park最关键的就是这35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是一个视觉中心,人们都会围绕这个节点进行一定的活动。
当时更有意思的是库哈斯的设计,引起了更大的讨论,库哈斯的方案相对来说更加激进一些,他探索了当代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并将交通拥堵归结为一种过度不稳定、不确定的城市活动。
他当时觉得在城市生活中这样的拥堵形式都发生在垂直的摩天大楼里。而在这个公园他设计了一种水平的摩天大楼,把公园做了一个layer的划分,每个平行地带都包含了不同的program,比如游戏区、主题花园。
第三张diagram展示了通过介入不同的小摊位、小售票处、小商铺这种小元素,像五彩纸屑的点散布在公园的每一个小点。接着介入两条主要的道路,又添加两个大型的主要的建筑作为场地的两个中心。
这个项目将库哈斯当时的都市主义和自然景观叠加在一起,它虽然没有建筑的密度,但是达到了一种看不见的交通拥堵的情况。正轴测图的表现方式很好地表达了不同的机理,以及不同的布局形制。但拉维莱特公园也不是一个完全正统意义上的Campus。
最后介绍的这个项目是日本的Hillside Terrace Complex,是一个Housing Complex的项目。这个项目很好的说明了campus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发展的阶段性,整个项目的发展经历了七个阶段,与东京当时不断变化的住房需求的情况相对应。项目本身以退台为主,以微妙的地形变化和空间分层来实现外部空间之上的设计。
我们做产业园区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案例中的原则,使得设计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和可增长性。比如当我们介入一个产业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最初的时候它会是一个创业孵化器,到中期会成为初创期的小型工作室,到最后会成为一个闭合的成熟产业。
这种类型的Campus的形成过程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发展,很难在初创的时候就达到完成式的状态,所以通常我们在Campus的设计表达中会有一个发展轴,通过发展轴的形式表现它是可变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的。
04
Megastructure
第四个类别是Megastructure,它是一种城市巨构,这类项目的优点是非常的概念性,非常的乌托邦式和理想化,它能体现你对社会性的问题或文化性的问题的反映。
这个类别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是库哈斯做的一个毕业设计。他把柏林墙作为一种意向和文化寄托,描绘了人们自愿隔离并在大都市找到一个庇护所的愿景。
在城市设计当中,利用墙的元素进行介入其实是一种抢眼的表达,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理由来支撑我们的设计, 比如库哈斯就是以柏林墙,以德国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持,所以我们也要注意利用的基础元素来源于哪里,以及想表达什么样的文化诉求。
关于Megastructure比较多的是像库哈斯那种未落成的项目,已落成的项目相对而言就会无聊一点,但这两个项目也都表达出了基于当时社会现状的建筑性策略。
第一个项目是Union Carbide的一个总部,它是一个办公空间,当时建筑师在设计这个项目之前对当时的职工进行了一个问卷调研,询问他们理想的办公环境,大部分的员工都希望打破原本的等级差异的公共空间。在1980年代,当时美国的办公空间阶级化非常明显,这个项目就打破了这种种族制度,建立了一种标准化的蜂窝式的建筑形式,并且内部用了隔板来创造平等性的公共空间。
第二个项目Simon Fraser是一个公立大学,中心的回形的建筑属于巨构,建筑师希望通过这种非常强元素的柱子、拱门的无尽重复达到宁静的氛围,试图给在这里学习的同学们传递一种安静,肃穆,庄严的气氛。同时这个项目也采用了在15-16世纪日本建筑中非常流行的反射池的概念来强化这种宁静的氛围。
在做Megastructure时我们要想好文化性的支撑和精神性的支撑是什么,然后再去考虑做一个巨构性的项目。
05
Housing
第五个类别是Housing,它需要更加明确的主题性,比如现在流行的一个主题是集合住宅,我们首先要考虑它的使用人群,这样有利于确保其功能属性明确,以及后续公共空间的设计。我们也可以结合现在的社会政策,比如二胎政策开放之后,家庭结构会发生变化,那么Housing的分布怎么满足家庭成员的变更,这也可以成为一个切入点。
第一个项目是Siza在葡萄牙的一个开创性的住房计划的尝试,用白色的涂料以及底层露台庭院的房屋设计,满足了当时住房项目的政治意图,同时价格低廉,既结合了当时的地形,又实现了空间的复杂性。
第二个项目是Les Etoiles,这个项目可以看作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楔形物蔓延到了街道,这个建筑当时被认为是无理的,但它同时又满足了战后的巴黎地区对住房的迫切需求,是比较早采用模块化建筑形式的项目之一。
在进行住宅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达到形式上的创新,其次要寻求一种社会背景或是特殊人群的需求的支持,这样的住宅项目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06
Natural Systems

第六个类别是Natural Systems。在城市设计项目中,我们经常会寻找生态资源好的场地做城市设计,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当地的野生动植物的生态圈,比如动植物本身的栖息地,可能迁徙的路径,当我们在一个自然景观很好的环境做城市设计的时候,往往需要建立一个景观路径,这个景观路径如何和动物本身的生活路径达到共生,这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比如Fenway Parkway这个项目,它位于波士顿,也可以勉强归为线性项目,由Frederick Law Olmsted设计,除此之外Frederick LawOlmsted的“翡翠项链”计划,把麻省的几个公共绿地做了一个连接,虽然没有人们可以遵循这个rules去一一探索,但是这个项目也非常的有前瞻性。

下期我们将重点讲解11个Research方向中的手法类别,以及他们的常见案例。

2020@Shanghai Studio

支持一格海外设计课

如果你在看,请让我们知道哟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