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文汇美食 旧州小吃——糖烙粑 2021年第31期(总628期)

旧州小吃——糖烙粑

胡维忠

古镇旧州有许多著名的小吃,糖烙粑就是其中之一,是许多旧州人早餐首选之物。

制作糖烙粑的材料,是本地出产的糯米面和一种叫做清明菜的植物。清明菜,别名鼠耳草、佛耳草等,本地俗称“毛毛花”。因为清明菜有极强的时令性,故糖烙粑只有在清明前后月余才有。旧州周边的许多屯堡村寨把这圆圆的手掌大小的糖烙粑叫做“清明菜粑”或者“清明粑”。

清明菜(毛毛花)

制作糖烙粑的过程并不复杂,关键是烙烤时对火候的掌握。先将新鲜的“毛毛花”洗净,切成细丝,放滚水里泹熟,捞出让其自然冷却;泹过“毛毛花”的水,其色青绿放置冷却后用来和面着色最佳。之后,将泹熟的毛毛花与糯米面拌和成面团,在案板上反复揉搓,揉成圆柱形的面团,扯下馒头大小的一坨(面剂子),包上馅,再在案板上用手掌轻轻拍平,然后上火烘烤。

烘烤糖烙粑的火力很有讲究,一般要两笼(炉)火,一笼火力稍弱,另一笼火力稍强。较弱的火上放一口平底锅或者底部向外凸出的锅,较强的火上放一张铁丝网。包好馅的粑粑,先放在火力较弱的这笼火上烙,待其表面稍稍结皮,再将粑粑一个个移到铁丝网上去,加上锅盖烘两三分钟就好了。做糖烙粑的师傅,将粑粑上锅后,双手又不停制作,期间只偶尔翻弄一下锅里的粑粑。那罩在锅盖底下的,则几乎看也不看,估摸着时间,揭开锅盖,保证下面的粑粑火候正合适。这功夫不经过长期的实践,是绝对练不成的。

烘烤糖烙粑

糖烙粑的馅有两种,一为糖馅;一为菜馅。所谓糖馅,即是用炒熟的紫苏(本地俗称“引子”“蘟子”)研成粉末,和上红糖屑及肥肉丁。菜馅则有两种,清明节前,香椿还未发,就取本地青菜苔用沸水焯过,切成碎末和上肉末炒熟就可以作糖烙粑的馅了。清明节前后,香椿发了,就取香椿来做,做法跟青菜苔的做法一样。食客们根据口味,各取所需。摊主会预先在粑粑上做上记号,以便区别。

糖烙粑,不仅旧州人喜欢,也是外地游客的喜好之物。尤其是长期在外地工作或者生活的旧州人,每当清明前后回乡祭祖,都会去品尝,品味这家乡的味道。在他们眼中,这小小的糖烙粑不仅是一种可充饥的小吃,其中也蕴含着一份乡情。过去,每到清明时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清明菜粑”的,现在,电磁炉电暖炉的广泛使用,绝大部分人家已不烧煤,也就无法自己在家做“清明粑”了。要吃上一口“清明粑”,只能到旧州古镇的菜市场买。

古镇的菜市场上有两家专做糖烙粑的,一家姓郭,一家姓周。生意都很火爆,想要吃的话必须早早地到摊位前守着,迟到了往往买不到。熟谙此道的老顾客则会向摊主预定“给我留两个糖的”“给我留三个菜的,一定,不要忘记”……加工糖烙粑的女摊主一边热情答应,一边躬身和面,揉搓、捏团、包馅、轻拍、翻转,动作娴熟而又优雅,忙而不乱,不一会,一锅香喷喷的糖烙粑就出锅了,顾客们络绎不绝前来购买。

烙清明菜粑

旅居之人偶回旧州,多会几十上百个的定做糖烙粑,带回送给亲友品尝。若你恰逢其盛又想买糖烙粑做早点,那就必须在摊位前等上一两个小时才能购得,否则,只能买其他食品充饥了。我就不止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今年清明节的头一天,一大早就到菜市场,想着先把菜买好,再来买糖烙粑,如果先买糖烙粑再去买菜的话,把菜买好粑粑就凉了。于是就先去买菜,买好了菜,我急忙来到卖糖烙粑的地方,“要两个糖烙粑”,我说,“平寨的一家来要一百二十个,现在要忙给他做,一哈他来拿。”女摊主告诉我。没办法,我又到另一家去买,摊子前站着一男一女两位七十来岁的老人,旁边还有三四位中年人。我问摊主“还有糖烙粑吗”?摊主说两位老人要五十个,带回家送人,如果有事要办的话,先去办事,个把小时以后再来看。我只得心有不舍地离开了。

有一天早晨,我又到郭姓女摊主你那里买糖烙粑,恰巧那天顾客不多,我看她时而在这笼火上弄两下,时而又到另一笼火上弄两下,显得有些麻烦。我就问她:“为什么不少用一笼火,这样不是既省事又节约”?她回答道:“那样不但不省事,反而费事,做粑粑是慢工细活,急不得。必须先在小火上烙,再放在大火上烤,才能熟透,如果直接放在大火上烤,外面焦了,里面还是生的”。原来这看似简单的烙粑粑也有许多学问,只有不急不躁,才能做出香软绵糯,清芬满口的旧州糖烙粑。做糖烙粑如此,做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旧州糖烙粑

· 作者简介

胡维忠:男,汉族,西秀区旧州初级中学教师,区作协会员。

2021年4月


值班编辑:陈文杰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