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 :曾统辖四县、起源有争论的边关天险(北京史话)

清朝康熙年间昌平州的地图

    昌平因为其险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连绵的大山为昌平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在这些屏障中,除了上文提到的关沟天险,还有在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边关三城”:白羊城、长峪城以及镇边城。这些古城依山而建,易守难攻,一时成为边关要塞。
  此外,昌平担负着守卫明朝皇帝陵寝的任务,因此,在明朝,昌平因为特殊的角色而一跃成为统辖顺义、怀柔和密云的“昌平州”。
  这些独特的因素,构成了昌平与众不同的历史。
永陵祾恩门台基和明楼


                                 因守明长陵而建“陵县”
  关于昌平县起源的历史,目前有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西汉时期,就已设立昌平县。但近来,有不少学者提出了“昌平外来”的说法,即“昌平”之名实际来源于河北阳原县。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的记载。在这本书中所提到的“昌平”,其位置都在今天河北省张家口市的阳原县境内。因此有学者认为当年的昌平县本在阳原县,但因为后来北方边境战乱频繁,所以将县治内迁到了今北京市昌平区境内。迁来之后,本在阳原县的“昌平”就没有再回去,这也就成了后来隶属于北京的昌平县。
  无论是“土生土长”,还是“外来迁居”,关于昌平县来源的历史已经较难考证,但到了明朝,昌平县的兴起与发展的历史却是有据可查。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并且在今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下为已故的皇后徐氏兴建陵寝,这就是明长陵。而正是由于陵寝所在,昌平被升格为“陵县”,担负起了陵寝祭祀的相关任务。升级为“陵县”后的昌平县驻地,并不是如今昌平区所在的位置,当时的陵县驻地,在城西面八里的“旧县”。
  到了景泰元年(1450年),为了加强对于陵寝的防御,皇帝下令在现在昌平城区所在的位置筑永安城。明政府当时的考虑是将这座永安城作为陵寝护陵军驻军专用,因此城池竣工后,便把原来驻在昌平东山口、中山口和西山口的长陵、献陵、景陵三陵的陵卫部队迁往永安城屯驻。后来明朝皇帝可能觉得新城城池坚固,抑或是为了方便协助办理陵寝事务,干脆将整个昌平县的行政办事机构全部搬进了永安城,从此永安城就成为昌平县城的驻地,原来的老昌平县城也从此得名“旧县”。
  明武宗正德年间,因昌平县为陵寝重地,将其升格为“州”,并且将周边的顺义、密云、怀柔三个县拨给了昌平州管辖。由此可见,当年的“昌平州”,无论是管辖范围,还是行政权力,都是非常大的。到了嘉靖十六年(1537年),驻在昌平州城内的陵卫已经由最初的三个增长到七个,为了解决陆续增加的新入驻部队的营房紧张问题。嘉靖皇帝一声令下,在原州城南面增筑外城一道,拓展了城市的范围。
  昌平州城以内除了驻守各陵的陵卫,还驻有总督兵部侍郎一人,镇守总兵官一人,天寿山守备一人。另外六部、翰林院、光禄寺等都在城内设置馆舍,以方便祀陵官员居住。因此在陵寝祭祀期间,昌平州就是明朝政府的一个外派驻地。
              明朝取密云和昌平之地组建怀柔
明朝学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中曾记载有顺义南关塔塔基,从后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庞大的规模。
  因为当年顺义、怀柔和密云归属昌平州,明朝学者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也有顺义、怀柔和密云三地的记载,虽然如今这三个郊区县不再属于昌平,但从中能看出北京各郊县的演变历史。
  《昌平山水记》的下卷,就是对当时昌平州下属的顺义、密云和怀柔三县的介绍。在《昌平山水记》中曾有对顺州城(即老顺义县城)中心的一座白玉石经幢非常详细的记载。可惜的是这座石幢已经于1953年拆除,现如今的建筑是1991年复建的。所幸的是顺义县城老居民李文书先生在解放前曾经拍摄了这座石幢的照片,使得今日的我们能够一睹这座建筑的风采。他还拍摄了位于顺义南关的辽代佛塔塔基,城北的“高庙”(即顺义八景“高台仙阁”原址所在地)和顺义县城的城墙,这几处建筑都在后来建设新城时被拆毁。这些照片也成为难得的研究资料。
  说起顺义的历史,还有一段非常曲折的往事,它也包含了怀柔的历史。隋唐年间为了安置内迁归附的少数民族,在辽东地区设置了“营州都督府”,其下辖很多州县,比较著名的如“归顺州”、“顺州”、“归化州”等,后来因为战乱的影响,营州一带人口锐减,很多营州下辖的州县甚至成了空城,而幸存下来的一些也开始内迁。其中的归顺州和其所属的怀柔县正是在这一时期,从内蒙古赤峰市一带迁到了今天的顺义县城里。而且归顺州和怀柔县共用一座城作为地方行政中心。
  后来,归顺州改称为“顺州”,这个名字一直用了六百多年,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才将顺州改为顺义县。不过,两县共用一个县治的状况并没有改变。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朝政府在昌平和密云两地各分出一部分土地,组建了新的怀柔县,怀柔县治也迁出了顺州城,搬到了今天怀柔县城所在的位置。《昌平山水记》曾记载:“州东八十里为怀柔县,洪武十三年分密云、昌平二县地立焉。”
   《昌平山水记》中讲述了密云的历史,密云在汉代时称为白檀县,因为当地有一座白檀山,因此得名。南北朝时期,得名为密云郡,名称来自于密云县城南面15里的一座山峰,据说那里常年云雾缭绕,故有“密云山”之名,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南山滑雪场的所在地。后来密云县的名称也在“密云”与“澶州”之间反复切换。明朝初年,改密云县,并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昌平所领三县改隶属顺天府,昌平州遂为不领县之“散州”。而顺义、怀柔、密云三县也由此成为顺天府直辖郊县。(杨 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