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身体出现问题,可能是冬天埋下的隐患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九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曰: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就是冬天本来就是很寒的季节,这个时候人就容易感外寒,以类相求,寒气就入肾,大家知道冬季是肾经当令,就是冬主藏,对应的气是肾气,五脏对应的是肾,它的外邪是寒,寒就很容易伤及肾,“其寒侵骨”,侵及到骨髓里面去。(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如果冬季当时得了寒病的话,“其即病者,为直中阴经之伤寒”,这句话很多人要是没有《伤寒论》的功底,他就不太理解,什么叫直中,什么叫越经,这个就很多人就不理解,直中就是外在的寒气越过三阳经直接达到体内的阴经,太阴、厥阴、少阴达到身体的阴经,这叫做直中。外在的寒气直中阴经,就会出现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这就是《伤寒论》里边所讲。这样一来的话,这个伤寒好治吗?不太好治,阴经的这种伤寒就难治。

我们生活中会不会有这种患者?会有的,也不在少数,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有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老年人偏多,体质虚弱,这一类患者一旦在冬天感受到寒邪,这个时候寒邪很容易直中少阴或者直中厥阴、太阴。直中少阴是什么表现?就是这个人从得感冒,从伤寒开始到急转直下,到身体出现危重症状,速度是非常快的,一般青少年,青年人感冒之后就是在表面叫表证,就是有鼻塞、咳嗽、咳痰、流鼻涕、发烧、浑身骨节疼痛等这些情况,但是内脏没有问题,脉搏没有问题,血压不会出问题,里边的炎症没有,就是上呼吸道的炎症都是外寒,他发烧可能发的很高,但是不会危及到生命,这就是寒气在三阳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不会进入身体内部。(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寒气要是进入身体内部,就急转直下,就会出现身体的危重症状,出现肺、心脏、内脏的这些危重症状就会出现。可能开始是呼吸科或者急诊科收治的,但是没过多久直接进ICU了,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这种人大多数都是身体虚弱的人。

王叔和《脉经》里面专门讲过,宋朝的许叔微在他的《伤寒九十论》里专门讲过这方面的问题,有句话叫做“老怕伤寒少怕痨,伤寒专死下虚人”,就是人岁数大了之后怕伤寒,为什么怕伤寒?因为人岁数大了之后,身体虚弱,肾气虚弱,肾跟寒邪还互相吸引,很容易与寒邪同气相求,寒邪就直中少阴进入肾经,这样危重症就出来了,所以我们看到好多老年人,无论是中国还有世界上不同地区,好多老年人到了冬天,一场感冒、一次流感就容易出现危重症状,有的人扛不过去就死亡,什么原因?(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按照现在医学来讲,就是免疫力、抵抗力下降了。按照中医学的理论上来讲,这就是伤寒直中少阴,出现危症,少阴的这种阳气不足以抗邪,所以就产生了很多变证,古人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词,叫死证,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冬伤于寒者,以类相求,其气入肾,其寒侵骨,其即病者,为直中阴经之伤寒”,这就张景岳所讲的这一类的患者。

即病就是当时就发病的人变成这种情况,如果感了寒邪之后不发病,病邪埋藏在身体里不出来,到了春夏之际,“阳气发越,营气渐虚,所藏寒毒,外合阳邪而变为温病”,你看这段话就是古人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的理解,他就发现有好多人到了春夏之际,尤其到了春天之后,因为一到春天之后,万物复苏,人体的阳气也可以开始外散,“春三月,此谓发陈”,身体的阳气开始发越,这个时候营气渐虚,就是血气不足,血分阴分不足,所以这个时候“所藏寒毒,外合阳邪而为温病”,就不是变成伤寒,而是变成温病了,就是发热为主的一种疾病,这就是所谓的“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解释,这就是张景岳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们在临床上也会看到有好多患者都是春季发病,当然到了春季得感冒的人,得外染病的人,得温病的人非常多,但是我们在临床中还会遇到一类的患者,就是一到了春天就会发出皮肤病,皮肤发红疹,这其实也是身体内邪往外浮越的表现,春季得皮肤病的人比较多,为什么?(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春季发散,身体里所谓邪毒都通过春天阳气发越的时候,浮到表面上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给他调理,一方面散风,另外一方面养阴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样一来,对应到春天养血就是养肝,肝气和了,阴血足了之后,这些病就会调整的很好。(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九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