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里面有座贝子府

《乾隆京城全图》中可见弘暻府中的曲池与土山


1959年积水潭医院航拍图中曲池与东部土山仍然可见


2018年卫星图中积水潭医院可见曲池及其东边的树木


医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但除了医护人员,谁也不愿意没事往医院跑,因此,很多人对于医院,除了与治病相关的建筑,其他记忆并不深刻。说来有趣,北京城里有这么一座医院,里面不仅有风景秀丽的花园,而且这处花园大有来头,曾是清朝一座贝子府的花园。这座医院就是积水潭医院,而医院里的花园就是历史上的贝子弘暻府。

弘暻的父亲是诚亲王爱新觉罗·允祉。作为康熙皇帝的第三子,爱新觉罗·允祉甚为康熙帝所疼爱。康熙四十年(1701)允祉被封为诚亲王。1722年康熙帝去世,康熙四子胤禛即位,即为雍正皇帝。允祉的好日子也到头了。由于此前允祉和太子亲睦,自然不被雍正帝所容,允祉先是被雍正帝发配到东陵守护景陵,后又降亲王为郡王。雍正八年(1730)五月,雍正帝最亲密的战友怡亲王胤祥病逝,允祉不仅全无悲痛之情,反而有庆幸之意。雍正帝被激怒,不仅将允祉亲王爵位革去,收回王府,还将其囚禁至景山永安亭内,雍正十年(1732)允祉郁郁而终。

由于诚亲王并非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而且又不招雍正帝待见,所以允祉的儿子弘暻仅仅得到了“贝子”的爵位,“贝子”的身份自然是无法在王府居住的,更何况原有的诚亲王府此时早已迎来了新主人成为了慎郡王府,弘暻便在蒋养房胡同置办了新的家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书籍将弘暻在蒋养房胡同置办的新宅称作诚亲王新府的原因,但这种称谓是不恰当的。

在1750年绘制的《乾隆京城全图》中,清晰地绘有“固山贝子弘暻”府。整座贝子府西路为府邸部分,东路为花园部分。图中有曲池和土山部分,与如今的地图相比就会发现,如今曲池和东部土山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大体格局还是《乾隆京城全图》中所绘制的模样。

查阅1959年北京航拍图中的积水潭医院可以发现,当年贝子府东路的空地已建起了办公楼,花园东南角原东墙外的空地被开辟成一处新水域且与曲池相衔接。此外曲池上原有的两座石桥被拆除,原来看似三段的曲池合为一体。但整体结构还算保持着《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原貌。

弘暻府花园的核心部分就是这条宽阔曲池,整座花园在山、桥、花厅的布局上均以曲池为中心。弘暻府最初的面积六万多平方米,而花园就占据了近一半的面积;园中曲池长度近150米,花园的规模不仅远超其他贝子府,就连有些王府花园也无法企及。之所以可以这样,这就不能不提弘暻府周边的地理环境——它毗邻什刹海。据历史文献推断,弘暻府花园的前身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后人修建的府园——太师圃的位置所在。按理说清朝无论是王府还是贝子府、公主府都不能擅自引水入府。人们现在看到的恭王府水系、醇王府北府水系那都是朝廷特批赐予的。有一种说法认为,庄静公主在这里居住时嘉庆帝因为疼爱女儿而特赐引水入府。但我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因为通过《乾隆京城全图》可以看到早在庄静公主入住前曲池就已经建成,而且这么大的曲池若想蓄水则必须引“活水”。因而曲池的最北端一定是与什刹海相通的。但弘暻老爸不招皇帝待见,他本人也仅是个贝子又没有什么出众的功绩,他是如何做到引水入府的,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既然曲池那么大,当年修建时一定会挖出不少土方。造园高手们当然不会将其废弃,而是加以利用,堆起了三座土山并进行植被栽种,这样一来,只有在郊外才能欣赏到的山水相连、依山傍水的天然美景被巧妙地融入在了花园之中。

那贝子弘暻府又是如何变成医院一部分的呢?贝子弘暻去世后其子永珊、其孙绵策、曾孙奕果均在此继续生活,但奕果继承爵位时其爵位已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清代的爵位之一),没有资格继续在贝子府里居住了。这座贝子府又被朝廷收回并赏赐给了嘉庆帝的四女儿庄静公主,贝子府变成了公主府。嘉庆七年(1802)庄静公主下嫁蒙古土默特部贝子玛尼巴达拉,公主府又成为土默特贝子府。之后府园由其子、其孙继续居住。光绪六年(1880)这里迎来了最后一任主人也就是庄静公主和玛尼巴达拉的曾孙——贝子棍布扎布。“棍贝子府”也就成为了这座府园最后的称谓,它也是现在人们最为熟知的名字。民国后,贝子府里的遗老遗少们失去了俸禄,只能靠吃老本儿活着,但家底再厚终究也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1948年棍布扎布的后人将这座府园售予天主教会。

上世纪50年代,弘暻府(也就是棍贝子府)被收为国有。据当时的档案记录再结合1951年北京航拍图,可以看到当时弘暻府西路府邸部分的主体建筑已无存,东路的花园部分保留,府东墙外尚有大片空地。此时,积水潭医院尚未动工建设。1956年,积水潭医院在弘暻府旧址上建成,东路花园被保留并成为医院的一部分。2005年积水潭医院对花园进行了整体修缮,府园中原有的一些石构件也得到妥善安放。除了曲池和东部土山,府园原有的建筑还有部分保留,其中“花厅”保存最为完好,如今是积水潭医院特需门诊部。(宋君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