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和医术一样起源于巫
关于武术与先民早期的巫术的关系,已经有不少的文章论述。核心意思是:武术与早期的巫术是有一定的因缘关系的,武、巫、舞,都是相同的读音。既然是同源后分途发展,本文不再重复考证武术与巫术的关系,主要探讨武术从巫术中继承的,至今依然能够借鉴的几点。
1. 仪式感。仪式不仅包括着装、还包括习者的动作、身体形态、精神状态等。巫术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跳大神。武术独立发展后,传统武术套路的动作、精神,也与巫术对巫师的部分要求是相同的,如动作的顺序、顺序严格准确等。不同的拳术套路,其起势和收势、典型步法手法的独特性,构成了仪式的一部分。仪式感使得参与者聚精会神,效率更高。这一点在人类的群体性活动中比比皆是。例如,古代上朝的礼仪,阅兵式中的正步走,拔河和划船时的喊口号等。统一的动作加声音或者配乐,可以加强身体协调性和精神感召力。
2. 神圣感。从“巫”字来看,两人跳舞,头顶天脚着地,中间一竖通天地,有上通下达的含义。跳神的巫师,代表了天地(上帝)或者不同的神灵与人世进行交流。早期先民在征战之前,或者遇到灾害时,都会进行占卜、集会等仪式,以获得如有神助的精神力量。武术的动作同样离不开精神的指引。习武者在空旷的地面练习套路时,无论是有意或者无意,都会有人与天地交融的感觉。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当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神圣感的时候,效率、效果都会加倍的。
3. 想象力。巫师的很典型的行为是“扎草人”,将假想敌做成草人刺穿或者打倒,以获得精神胜利或者给围观者以精神安慰。在进行巫术仪式时,巫师必须想象自己有强大的力量支付假想敌,因此巫师的动作会有夸张和恐吓的成分。传统武术要求“练时无人似有人”,尽可能的模拟实战场景,这样的武术动作才具有实战价值。习武者的想象力有助于动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对于天赋较高的人来说,想象力还可以突破原有武术套路,从而自创新的拳种。
4. 信息传递。古时巫师(祭师)是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过去战争和狩猎的经验教训,地形天气等历史资料,都会由巫师记录保存。先民们集合队伍出征之前,巫师举行祭祀仪式,一方面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会告诫众人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征战策略,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在祭祀时,巫师会将部落的传统风俗、禁忌等再次重申,传递给每个成员。中国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师徒传承一直以当面传授为主,师傅会介绍师承关系、拳术特点,并对动作要领进行技术指导,面授方式是提高武术水平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