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 第20章 世像百态,装个傻不容易【我读老子】

第20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读若匮)。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导读

从唯之与阿和美之与恶说起,说明无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因此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究竟要怎么做呢?
泊、如婴孩般纯真、愚、沌沌、昏昏、闷闷、海、飂……

这一系列的形容就是得道者的自画像,也是道的描摹。

绝学无忧。

如果无欲而足,何求于益?

有欲望,便有追求,有追求不可避免有忧愁。

王弼:续凫之足何异于截鹤之颈?畏惧荣誉之增添如同畏惧刑罚加身一样,都是欲望的体现。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唯:唯唯诺诺,是,渣,遵命,yes等。

阿:①阿谀奉承。唯唯诺诺和阿谀奉承有多大的区别呢?

②听人呵斥,古文里通“呵”,大言而怒地呵斥,闭嘴,shut up、滚等。唯唯诺诺和呵斥别人有多大的区别呢?

美恶同门。

第2章: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相辅相成相共而生。

龙应台《目送》里的“普通人”有一段话:

从医生到歌剧演员,从老师到逃学的学生,都曾经是二战时屠杀欧洲犹太人的帮手,约有20万的普通人参与其中……

二战后主流意见认为这些丧尽天良的事都是一些特别病态的人在少数大战犯的领导之下作出的……

从1990年代就开始进行的这个大型研究却有重大发现,具体证据显示起码有20万德国和奥地利的普通人是罪行的执行者。不同宗教,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的人都有。

乌合之众,比如打砸日本品牌的汽车,根本没想清楚爱国是怎么回事。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恶同门,两者之间转化,没有固定的界限,这也是为人处事的道理。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①大家都害怕的,你不可以不害怕。

②人们惧怕君王,君王也应该惧怕怕他的人。

人君为众之所谓惧,人君亦不可不畏众人。

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荒兮其未央。

荒,荒芜,广漠无边。

央,尽头。未央,没有尽头。

① 承上:则指以上为人处事的道理,深不可测,没有尽头,要好好琢磨。

② 启下:感叹与世俗相去甚远,下面所有的内容都是老子对自己与世俗人相去甚远的自画像。

荒,原来是“恍”,做“望”解,表示意识模糊的状态。也可以说通。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太牢,古时祭祀的牛羊猪,这里是指丰盛的筵席。熙熙,和乐的样子,万民熙熙,歌舞升平,一派祥和。

如春登台:春天,登台眺望,我们在春天百花齐放的时候,万物复苏,披襟当风,脱掉厚重的棉袄。

《论语》,曾皙:“……暮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曰:吾与点也!

孔子很赞同曾皙的理想,这是具体而实在的个人幸福。

老子说: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泊:淡泊、恬静。与众人享太牢,大吃大喝形成对比。

未兆:这一些物质享受对老子而言,可有可无,老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孩:古时表咳,说文解字里面表示笑,如婴儿之未孩,像还不会笑的婴儿,这个时候的婴儿非常纯真。

累累兮若无所归。

累累:垂头丧气。

郑国人说孔子:累累兮若丧家之狗。

老子不在乎外在的物质享受,哪儿都是他的家。

《论语》: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读若匮)。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余财以为奢,余志以为诈,财多了是奢侈,志多了是狡诈。

众人都有多余的,有怀有志,盈于胸心,只有我无为无欲处于不满的状态。

满罐子不荡,半罐子连荡着荡。

愚人之心是沌沌的状态。

庄子:北方之帝“忽”和南方之帝“鯈”给中央之帝“混沌”凿出了7个孔,可是7个孔一凿完中央之帝混沌便死了。

说明得道者不忘加区分,万物皆一,站得很高,是道的境界。道“混而为一”。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昭昭:明白、明显、明亮。

昏昏:暧昧的样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察察:清楚明晰,锱铢必较,斤斤计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察就是搞得非常明白。

闷闷:浑浑噩噩的样子,愚昧不明俗人。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

老子恰恰相反:大家都清楚明白,都昭昭,都察察,只有我自己浑浑沌沌。

屈原是入世层面上的清醒,而老子是出世层面上的清醒。参照道的状态,达到不区分的混而为一。

六十而耳顺,什么话都听得进去,心里很平静。老子自认为自己是得道之人,昏昏,闷闷都是得道后的状态。

《论语》: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的“愚”就是这种昏昏和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澹:指水波荡漾。有的版本是“惚”。

第14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视为恍惚。

将自己的状态比作海,古文里常将“海”作为“晦”,形容大海的“昏晦”无所睹,所以用惚,比澹更合适。

“飂”:高风,飘飘悠悠。

另一版本:恍兮若无止。“恍”原作望,大海茫茫望不到边。

指什么样的人格特征呢?

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的羁绊。

庄子与楚国神龟的故事(省略)。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众人都有所施展,有所施用,只有我顽皮。

鄙,古时候表示乡下,乡下人是什么状态?质朴纯真,不自命高雅。

前面都是昏昏、闷闷、如婴儿纯真,混沌,又像风像海自由自在,深不可测,所以最后总结: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母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是道。从母亲那里吸取营养——食于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