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重生的济南名寺——兴福寺
(摄影原创!文字来自网络)
这是一处具有很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历经千年的
它远远看去时仍像没落的贵族,虽潦倒,却掩不住那份非凡的气度。
兴福寺位于槐荫区段店镇演马村西南。现位于济南西客站正北边。1979年被公布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升级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兴福寺坐北朝南,现有两进院落,仅存大殿、东西厢房、后殿和4棵古树。据《槐荫区志》记载,寺院原有四进院落,寺内建有山门、正殿、后殿、寝殿及东西配房,总面积达1900平方米。寺院始建于宋代,毁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都进行过重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立“兴福寺”石匾一方,现已不知下落。
兴福寺虽是个小型庙宇,但是建筑格局依然十分完整,整座寺院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古建筑格局而建。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且各个建筑都建在高台之上,逐次抬高,后殿最高,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不仅如此,该组建筑规格非常高,大殿和后殿都是庑殿顶,这种建筑形式在济南小型庙宇中是独一无二的。
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内凹陷形成弧度, 故又常称为“四阿顶”,宋朝称“庑殿”,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日语称寄栋造(假名:よせむねづくり)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中华文化圈国家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在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时和日本也见于佛寺建筑。之后常用于各类别建筑。
但是因为该寺的历史资料很少,现在还不知道该寺在兴建之初与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是否有关联,才使得该建筑的档次超出一般寺庙的建筑规格。
兴福寺除建筑规格比较高外,美丽还在于其浮雕和彩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存建筑中的东、西厢房虽为硬山顶灰瓦屋面,但正脊有高浮砖雕,中部为二龙戏珠,两侧各有鹿、行龙、凤凰和类似马羊的神兽雕刻。像东、西厢房正脊如此精美的浮雕图案,在济南的寺庙建筑中也是很少见的。
寺内最主要的古建筑是大殿,庑殿顶正脊和戗殿都是带有浮雕图案的绿琉璃砖;正脊雕有二龙戏珠,正脊两端为大型吻兽。大殿面阔五开间,进深三进间,柱上额枋与檐檩之间有精美斗拱。最让人兴奋的是,殿内的彩绘保存完好,色彩鲜艳夺目。主要图案是团龙,每架梁上都绘有团龙图案。龙全部贴金,画技很高,殿内浮雕荷花也全部贴金。大殿的彩绘不论色彩搭配还是画技水平,在济南地区明清古建筑彩绘中都是一流水平。
后殿也为庑殿顶,正脊为二龙戏珠高浮雕。后殿面阔三开间,进深三进间,五架梁,柱头上额枋和檐檩之间有斗拱。斗拱上的昂头为如意形,这种斗拱是济南地区唯一的一处。梁上的彩绘,色彩鲜艳如初,图案为行龙、花卉,龙身为贴金。在金柱的额枋上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冬月重修”的题记,据记载,当时寺庙的主持为法通和尚,监院为其侄孙惠普。
关于兴福寺的诞生和兴衰之因,根据相关资料,可以发现这样几条线索。
一、与齐文化的根基有关。
就在兴福寺之西几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祝国封地——古城。据《济南通史》记载,祝为殷商旧国,周初又得重封,春秋时已成为联接中原的战略要地。齐庄公二十七年(前768年),齐为求地区性霸权灭掉祝国,后又为安抚舆情,利于外交,恢复祝国,但却实际控制了祝国的版图(含今长清、平阴一部分)。也正因齐夺得祝地,并苦心经营这条通往中原的经济和交通生命线——济左走廊,从而掌握了参与中原诸国盟会和征战扩张的主动权。自此春秋初时,便开始小霸诸侯,雄于东方。从齐郑会盟,到后来的齐晋开战,无数次的辚辚战车,萧萧马鸣,皆经于祝地,并从这兴福寺所在地上浩浩而来,赳赳而去,由此留下了以“包容开放,刚健自强”为内容的齐文化的不泯根脉。
二、与魏文化的影响有关。
兴福寺所在地小饮马村及周边的大饮马、演马等村,其村名的由来,相传都与三国时的曹操有关。东汉末年,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曹操出任济南相。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他整顿吏治,禁断淫祠,大见成效,“郡界肃然”。但因触犯当地豪强及当权宦官利益,辞官返乡。后又怀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出战征杀,由弱到强,成三国之枭雄。而小饮马村、大饮马村、演马村等地,正是他当年饮马演兵之所。自此,这些村庄便永远打上了魏武挥鞭、摧马争雄的深深印迹,也播下了以“建安风骨”著称的曹魏文化的不熄火种。
三、与灵岩禅宗传播有关。
灵岩寺历史悠久,自唐代即为名刹,北宋时进行扩建。景德年间宋真宗曾敕赐此寺“景德灵岩禅寺”。佛教禅宗是自唐以来逐渐兴盛的一大宗派,灵岩寺自北宋中期,就是禅宗派寺院。得皇帝支持,而禅宗又当鼎盛时期,其规模与建筑在宋代皆属一流。小饮马村距灵岩寺仅数十公里,又是老城济南西北之门户。处于鼎盛的灵岩禅宗,越腊山,过峨嵋,在此建寺传经当属必然。加之当时腊山之东北为水乡泽园,小饮马村一带为联接东西的古之驿道,在此建寺还有镇水降魔、为民“兴福”之功效。
2006年3月,济南市文物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兴福寺的大殿、后殿及东西厢房等进行了全面维修,兴福寺又再现了昔日辉煌。据悉,随着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片区的加快建设,地处核心区域的兴福寺将被开辟为主题文化公园,使其以丰富的文化资源、迷人的佛寺风光吸收天南地北的游客。
朱希才 谁曾留意,在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小饮马村西首,静静地卧着一座千年古寺——— 兴福寺;谁曾体悟,这悠悠古寺的存在,给这济南老城西部敦厚的大地增添了一抹诗意。 史料记载:“兴福寺,始建于宋代,毁于元代,明弘治年间复建, 1579年(明万历七年)、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重建。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立“兴福寺”石匾一方。寺内建有正门、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房……” 每次走进兴福寺,心里总是感慨万端。兴福寺虽是个小型庙宇,但建筑格局却十分完整,整个寺院都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古建筑格局而建,气势恢弘。尽管岁月的风刀在它们身上刻下深深的印痕,然而它们仍像没落的贵族,虽潦倒,却掩不住非凡气度;它如同一座风雨中的雕像,告诉我们人所应该拥有怎样的情致与胸怀。 再看寺中仅存的4棵古柏,粗大的身躯瘿节累累,树皮斑斑驳驳,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霜雨雪和无数个春夏秋冬,依然苍郁蓊然,雄莽葳蕤。离古柏不远,还有两株大槐树,伟岸挺拔,遮天蔽日。古柏老槐终日相伴寺院庙宇,默然无语,沉静虔诚。 走进兴福寺,如同走进没有污染和喧闹的世界,给人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产生一种回归生命之初的感觉。 兴福寺的诞生与兴衰,在当地居民的心中有着太多的谜团。它地处济南西北部,北依黄河,南傍腊山,西靠峨嵋。在这片平原村落中,它自宋始建,历经数代,几度重修,且时至今日,庙宇犹存,究竟意味着什么?它的建筑档次超出一般寺庙的规格,其兴建之始,定与某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相关联,而至今又未见相关历史记载,其真相实因又是什么? 为了解开兴福寺扑朔迷离的身世,及虽数度兴衰,但其文化根脉始终绵延不绝的历史之谜,我常常徜徉于历史资料的瀚海,穿行于济南西部的街头巷陌。透过历史的烽烟,掀开时空的雾幔,许多事关兴福寺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等,渐次在我的心中串联起来,跃动起来,鲜活起来。 ——— 在兴福寺之西几公里的地方,曾有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祝国封地——— 古城。据《济南通史》记载,祝为殷商旧国,周初又得重封。春秋时已成为连接中原的战略要地,齐庄公二十七年(前768年),齐为求地区性霸权灭掉祝国,后又为安抚舆情,利于外交,恢复祝国,但却实际控制了祝国的版图(含今长清、平阴一部分)。也正因齐夺得祝地,并苦心经营这条通往中原的经济和交通生命线——— 济左走廊,从而掌握了参与中原诸国盟会和征战扩张的主动权。自春秋初时,便开始小霸诸侯,雄于东方。从齐郑会盟,到后来的齐晋开战,无数次的辚辚战车,萧萧马鸣,皆经于祝地,并从这兴福寺所在地上浩浩而来,赳赳而去,由此留下了以“包容开放,刚健自强”的齐文化根脉。 ——— 兴福寺所在地小饮马村及周边的大饮马、演马等村,其村名的由来,相传都与曹操有关。东汉末年,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曹操出任济南相。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他整顿吏治,禁断淫祠,大见成效,“郡界肃然”。但因触犯当地豪强及当权宦官利益而辞官返乡。后又怀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出战征杀,由弱到强,终成三国之枭雄。而小饮马村、大饮马村、演马村等地,正是他当年饮马演兵之所。由此,这些村庄便永远打上了魏武挥鞭、摧马争雄的深深印迹,也播下了以“建安风骨”著称的曹魏文化的不熄火种。 ——— 兴福寺始建于宋代当与灵岩禅宗传播有关。灵岩寺历史悠久,自唐代即为名刹,自北宋中期,就是禅宗派寺院。得皇帝支持,其规模与建筑在宋代皆属一流。小饮马村距灵岩寺仅数十公里,又是老城济南西北之门户。处于鼎盛的灵岩禅宗,越腊山,过峨嵋,在此建寺传经当属必然。加之当时腊山之东北为水乡泽园,小饮马村一带为连接东西的古之驿道,在此建寺还有镇水降魔、为民“兴福”之功效。
兴福寺踏着历史的脚步,从宋、元、明、清的数度兴衰中走来,带着历史的沧桑,跨入了新的时代。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它将在济南西部新城核心区域内被规划建设成为主题文化公园,以其深厚的文化渊源、神奇的故事传说、迷人的佛寺风光,吸引天南地北的游客。同时,它作为一条历经沧桑、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面对着商业大潮的激荡和无尽的喧嚣与诱惑,也必将以其独有的节奏,不变的缄默,昭示着昨天,让人们在历史文化的陶冶中,多一份沉静,少一份浮燥。
兴福寺的神医传说 作为济南市郊区的一座小型佛教寺院,兴福寺在历史上似乎没有大的昌盛。清乾隆版《历城县志·古迹考》记载:兴福寺“肇于宋,毁于元季兵,我朝僧修忍等复修之,弘治乙卯秋七月立石。”仅此而已。但从寺院内遗留的唐代柱础等实物,和残存的碑刻题记中推断,该寺应初创建于唐代,宋初大殿有过重建,金末元初又有过再建,元代中期有过较大的重建。从遗存的碑首规格及柱础尺寸上看,寺院具备一定的财力。
关于该寺的创建,还有一个离奇的传说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瑞心”的出家和尚,从灵岩寺而来,来济南开元寺云游挂单。这个和尚很懂医道,边云游边给百姓看病,在济南地区很有影响。后来游至段店的小饮马村时,恰逢本村一个姓张的大户人家的孩子有眼病,到处寻医也没有看好。正在着急之时,听说有会医术的和尚来到了本村,他欣喜若狂,急忙把“瑞心”接到家里。经过一番的闻、听、观、切后,开出了药方,炮制煎熬给患者服用,结果药到病除。此后,该和尚就被村民当成了神医,执意挽留不再让其离开。最后,全村百姓出资为“瑞心”和尚建了个寺庙常住,起名“兴福寺”,寓意为“福祉兴起”。
幸存古寺又获新生
西配房东南侧一块石碑表明,该寺在1979年就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先生说,他在该校区已经20多年了,听附近居民讲,以前该寺院非常兴盛,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庙会,周围有几百亩土地的收入都用来奉养寺庙,曾经香火十分旺盛。但文革时期,寺院的一些建筑被拆,大殿前曾有的十几棵千年古柏,据说也大都被砍去造船了,现在仅剩两棵。
他讲,尽管如此,由于兴福寺位于学校院内,还是避免了更大程度上的人为破坏。2006年完成的兴福寺修复工程,就是在学校积极呼吁下进行的,兴福寺正迎来其又一个兴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