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仁与孝,万洪建隔空怼万隆,究竟为什么?

万隆先生正在被拉下“神坛”!而施以此重手的,竟然是他的大儿子万洪建。极为意外。相当残酷。
01

万洪建向万隆的发难,杀伤力极强

连日来,万洪建因为无法摆脱被削职的“憋屈”和对双汇帝国未来的“担忧”,先是通过朋友圈展现父子冲突时的场面细节,而后更是通过媒体详述和父亲万隆之间的长期矛盾,直到8月7日通过《第一财经》、《新肉业》刊发《独家对话万洪建:双汇的改变取决于万隆的认知和境界》、《万洪建:我心中的信仰轰然倒塌》,直接吹响了战斗号角,亮出檄文,隔空喊话。
言辞激烈,直将父子之间残留的那份温情硬生生扯下;跣足直往,蓄发明志,大有犯颜直谏、舍我饲虎之势。
我们看到的比较让人震惊的一幕是,“最亲的人,伤你最深”,万洪建做的,似乎正是步步紧逼,一定要万隆给他一个说法——专访中披露的太多的细节,让我们感觉到,父子俩似乎已到了剑拔弩张、势同水火的地步——只不过,到现在为止,万隆本人,还在保持沉默。
一个80多岁的老人看到这一切,一定是既伤心又痛心的。
但无论怎样,万洲、双汇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时刻到了:
其一,它表明“万洲帝国”在威权管理之下并非“铁板一块”,再坚固的堡垒也会被人从内部打破。
其二,万洪建敢于公开站出来叫板,敢于打破万隆的权威,说明双方的矛盾和积怨已经很深,而万洪建周围,可能已经形成一股包括一部分高管和股东在内的新的势力。这是“万洲帝国”内部已出现分裂的一个标志(去年游牧到雨润后策反双汇部分员工,已有迹象)。
其三,万洲国际深层次存在的一些“原罪”问题被披露。比如万洲国际控股股东兴泰集团的职工持股、股价折算、流通股解售问题,万隆和秘书杨挚君的巨额股权奖励问题,双汇的资本金汇出问题,等等,都极易引发员工不满和社会猜测,甚至于触动法律、政治层面的关注。
其四,万洪建直接表达对万隆日常生活状态和一味信任“身边人”做法的不满,直接评价万隆对资本和金钱的态度,这对万隆本人的社会形象和个人信誉杀伤力极强。
其五,暴露万洲国际和双汇在法人治理、运营管理和权力授受等方面的问题(“老板文化”“请示文化”等),欲将万隆置于大权独揽的“孤家寡人”窘境。
其六,万洲国际、双汇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以及它们与史密斯菲尔德发生联系的过往,都会被至于当前的社会语境下,被公众讨论,进而影响投资者关系和社会总体评价。
不久前,《财富》公布本年度的世界500强名单,万洲国际以474位的名次入列。万洪建此时送上一份“大礼”,无疑是一把刀,直欲将那个“强”字砍去一点(“如果再不变革,4~5年内必有大患”)。
“在其位”又“谋其政”的万隆会回应他吗?会认同他吗?会轻易“放过”他吗?
02
深层次的思想和价值观之争
万洪建向父亲发难,表面上看是企业传承的问题,实际上却是意见之争、思想之争、企业发展战略理念之争,一句话,父子两代人的价值观和企业发展观有着极大不同。
万洪建把他和他父亲万隆的矛盾,概括为四个方面:“反对双汇国际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双汇集团的新产品发展方向的中式化;万洲国际十四五规划,部分主要指标不切合实际;万洲国际经营重心不应该重美轻中”。
这种意见对吗?撇开“事后诸葛亮”的嫌疑,一个长期立足国内市场的人,走过许多地方,访问过许多企业,听得到前线的“炮声”,他当然希望享受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周期性红利,希望双汇继续在生猪屠宰和冷鲜肉等领域继续扩大生产、保持优势,而这时候,恰好赶上国际贸易摩擦,又恰好遇上万洲国际的美国队友业绩不甚理想,他自然会想起自己从前所提出的谏言或不同意见,埋怨决策者“重美轻中”了。
这种因时因势而变的思维,以及立足国内市场打阵地战的价值导向,恰是万洪建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经营者所具有的素质,也符合他在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亦步亦趋走到今天的性格养成实际。他的朋友圈中,就包括京东刘强东、伊赛买银胖等人,这些人聚在一起,难免要探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体察和对商业运营的具体心得。
但正因为差着一代,万洪建可能忽略了老一代创业人所惯有的那种“国际梦”和“大产业梦”:企业要做,就做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产业要做,一定要“气吞万里如虎”,打败老美,称雄世界。所以我们看到,这么多年,万隆带领着双汇挤垮了春都,将雨润、金锣等甩在后面,到美国、欧洲兼并收购,引进全球顶级资本,将“国际化”的旗帜一扛到底。
为什么这样做?他有他的逻辑,而且这逻辑是建立在中国肉类市场的运行周期、行业集中度、卫生防疫等实际情况基础上的。最起码,万洲国际将欧美的猪肉制品拿到中国市场“调丰补缺”这种战略是有道理的(双汇的肉类外贸业务规模从2013年的7万吨增至2020年的约7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60亿元);双汇发展一直在屠宰这一环节进行经营“卡位”,事实证明长时期内也构成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至于说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延展和业态升级,如何确定万洲国际和双汇发展各自的发展战略,如何让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和新产品开发适应“国内大循环”国策,这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问题,甚至需要年轻的二代团队接续解决的问题。可惜,在为了脸面、为了尊严、为了权力的父子交接班博弈过程中,它们都被搁置下了,都没有得到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这也是当前中国企业家普遍面临的难题:“国际化”还要不要提?如果要推进,又该具体实行什么样的“国际化”?“内卷”如果也是必须的,那么,“内卷”和“国际化”该如何衔接?
这些问题,不好回答。
但像双汇、万洲国际这样活生生的企业发展史告诉我们,走向改革、开放,推进国际化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过程。实践证明,企业只有拥有更大市场,整合更多资源,才具有做强做大的基础条件。国际市场出现波动,为此实施“国内大循环”,也只是中短期内的事情,但为长久发展计,企业不能只停留于“内卷”,还应该实现“国际大循环”和“国内大循环”两个市场的双轮驱动。
万隆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他应该明白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他真的因为年龄大了变得昏聩,那么我相信他不必总是待在香港的酒店,不必总是在国内外飞来飞去,直接到国内或国外某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养老,岂不完全可以宣告功德圆满了?
看来,他还是想继续在他那个疆域广阔的“产业帝国”里策马扬鞭,“活到老,干到老”。很不容易。
当然,国际化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质疑和问题。拿美国的史密斯菲尔德和国内的双汇发展的经营模式来说,前者将生产经营的很多环节进行“外包”,中心工厂之外存在着众多协作体,“高成本、高工资、高激励”,因而会出现“毛利高、净利低”的财务结果;而后者讲求内部配套一体化,主要围绕火腿肠等有限主打产品展开经营活动,最后出现的是“毛利低、净利高”的业绩呈现。
还有,像万洪建所说的西式产品的中国化、中国区和国际市场此消彼长等问题,也确实存在一个不断交学费的过程。万洪建说的尽管太过直白尖锐,但如果他在某些方面说得有些道理,那么万隆倒不妨可以宽厚一笑,认真听听。
而且,有些事情不妨让年轻人“放手一搏”——只是,这样的年轻人,不一定再会是曾经“撞头进谏”的万洪建了。很遗憾,但或许这就是现实。
03

民企“创始人信仰”或“老爹信仰”,也很容易崩塌

有朋友对我说,看了万洪建的专访,现在感觉双汇危机四伏,其最大危机,一在于老板万隆的市场观念严重滞后,二在于本地同类产业集群如牧原股份的强势崛起,对双汇构成巨大威胁。
这种感觉是见仁见智的事情。现在万老爷子还没发言,我们并不知道他对自己、对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到底会如何判断,也还不知道,他这几天的确切的心路历程。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万洪建这次发言,对万隆一定会造成“伤害”。
其中最严重的,一是涉及到万隆本人对股权、财产、利益的态度和做法,“10余年始终不分红”“他个人总计拿到了9.2亿股奖励股票,合计65亿港币”“(当初收购)有大股东借势转移资产的杂念”,把由此造成的“不公平”展现了出来。
二是指斥万隆没有放下“心中的权魔”,贪恋权力,“崇尚对企业百分之一百的掌控力”,直接描绘出一个颐指气使的“独裁者”形象——常言道,伤人伤指,戳人戳心,“贪钱”又“恋权”,这将会让一辈子征战沙场并辛苦打下江山基业的老爷子,何以面对那么多的部下,何以面对天下人?
就因为被免了职、被老爷子的秘书“小芳”撵出门,就如此势同水火、怒目相向?父子之间尚存的伦理和亲情何在?
要知道,万洪建和万隆之间,首先是工作上的上下级关系,万隆当时让他走,作为下属,没有理由继续留下;其次才是血缘上的父子关系,有些意见可以放在家中的饭桌上交流,而不是在工作场合以“儿子”的身份对父亲顶撞。这种混淆身份的行为,实为职场大忌。
现在赋闲在家,又通过媒体公开发难,直接抨击万隆过往的各种决策和行为,按我一个朋友的话说,更是“突破了两个底线,孝和仁”“他如果真有本事,应该拉起队伍单独干,只是别挖双汇的墙角”。
当然,现在还不是过多评论谁是谁非、谁高尚谁卑俗的时候,况且,这里面也很难分得清谁是谁非、谁高尚谁卑俗。我们只是觉得,人做事都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给别人找一条出路。无论是万隆废掉“皇储”,还是万洪建炮轰“父皇”,发生在世界最大肉制品企业里的这场权斗,照目前态势发展下去,到最后只会沦为“双输”和“多输”的局面,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万洲帝国”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向发展。
中国企业,一旦做大,一般都会形成“集权化”“一个中心化”的治理模式。创始人高高在上,形同帝王,一言九鼎,权威不容侵犯;这种情况下,权杖传承也难以推进,老一代贪位恋权,久久不放手,新一代难以上位,就焦躁难耐,结果常常产生面对面的冲突(万隆本人真的是贪恋权位吗?这一点还需深入探究。据称他现在还有许多重要的事需要自己亲自处理)。
发生冲突很正常。但要像万氏父子这样发展到互相折磨、反目成仇的地步,那么,不但彼此之间的亲情、人伦受到威胁,甚至还会产生非理性冲动,扭曲正常的管理决策和是非判断,产生比商业圈子里的仇人还要大、还要多的麻烦。
从这个角度说,“父传子”一定是可靠的吗?也许万洲国际发生的事实恰恰表明,企业今后应该着重考虑像美的集团那样的由职业经理人在前台“执掌帅印”、而由创始人家族撤下来实施隐形实控的交接班方式。对此,万洪建在建议中也有所提及。
当然,也有许多“父传子”“母传女”做得极好的企业案例,可惜双汇不是它们,万隆和万洪建、万宏伟父子也有自身的实际情况。父子之间,一个不愿做无为“皇帝”,另一个一定要当有为“皇太子”,因为价值观和理念产生根本分歧,在一个超级平台内部互相斗法,其结果只能是那个具有绝对权威的一方获胜(谁胜之有武,谁胜之不武,也都很难说清楚)。
现在社会上有“城投信仰”,那么在大量民企,一定存在着“创始人信仰”或“老爹信仰”。这样的信仰,正如万洪建所感叹的那样,是很轻易“轰然倒塌”的。
所以,“接班要趁早”,看来这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假设。东方文化土壤,在企业内长出的一定是绝对个人权威化的管理制度之树,最后如果开花结果,那么由它们结成的花冠,一定会戴在居于金字塔顶的那个人头上,直到“皇位”传承,“一朝天子一朝臣”,重新开天辟地。
这期间如果传得不顺,一定会掀起“腥风血雨”。
现在对万洲国际而言,好就好在万隆还有另外一个儿子跟在他身边——其中的确定性,目前仍然存疑。
04

和解、变革,变“堡垒被内部攻破”为“鸡蛋从内部啄破”

多年前,我随河南本地一家知名企业的创始人一同去外地,途中他向我说起他的烦恼:两个儿子都跟着他干,但有一个总想做地产、搞投资,就和他以及另外一个兄弟发生冲突,一见面就吵架、互相指责,父子三人从此闹得不再同心同德,企业其他员工也分成几派,常常无所适从,直接影响企业业绩下滑得厉害。
他说,我本来想让他们兄弟俩接班的,你说这样一来我该交给谁,会交给谁?一撒手不是闹得更厉害吗?
一牵涉到亲情,“说不清,理还乱”,确实是一个大难题。不过当时我突然灵光一闪,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我来写一篇文章吧,主题就是面对大好的市场形势,兄弟两人怎么消除分歧、和谐共处,然后同心协力辅助你让企业不断上新台阶,通过“反话正说”的方式,促使他们认清利害关系,并以大局意识维护企业发展。
那老兄同意了。回来后,我分别找到这两位少帅,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之后,提笔挥就一篇题为《XX企业父子传承局》的文章,予以公开发表。文中简略提及他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但更多地是客观反映他们如何身体力行“三会”治理机制,如何“父子同心,其利断金”,说情论理,弄得自己也好感动。
文章发表后,不少同类型的企业纷纷到他们那里讨教。很快,为父的那位老兄请我吃了一顿饭,笑眯眯地说:“这样一弄,蛮好,两个小子又开始相互叫'哥’叫'弟’了,有了亲热劲。”
这家企业,后来果真在传承上做得很好,成了业界经典案例。
近几年,我又以这种方式和几家家族企业做过沟通,效果有的好,有的差。但不管怎样,我觉得只要企业内部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没有“外化”,只要父子之间亲情还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还有趋于一致的地方,只要没有比较严重的“非常事件”发生(如高额债务导致的财产查封、老板自杀或意外身亡、私生子出现、刑事案件,等等),那么,权杖传承最终都会达成——“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所需要的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传和被传的,每个人都要有耐心、有心胸甚至还要有智谋。宫斗戏多看看还是有好处的,现实中的人性,几千年来其实没有发生多少变化。
希望万洲国际的万氏父子也能尽快化干戈为玉帛,重新坐在一起达成有原则的“和解”,哪怕再别扭再艰难,也要为这场可能会露出“底裤”甚至导致崩盘的“宫斗”,迅速画一个句号。堡垒不能从内部攻破,企业经不起这样你来我往的攻讦和折腾。
当然,谁要说鸡蛋从内啄破叫生长,从外打破叫压力,那么我也不反对。因为,即便是万洪建向万隆隔空喊话,他也是希望“万洲帝国”能迅速推进产业链、商业模式、组织管理、企业治理乃至公平分配等方面的变革,这,就不再是堡垒从内攻破的问题,而是鸡蛋从内啄破的问题了。
万洲国际和双汇发展,还有许多时间,也还有不少空间。

编辑|新食材

新食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