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游记(4)
这四个地方分两次走,时间一天半,其中半天游沙坡尾、演武大桥、曾厝垵,一天游大磴岛。
沙坡尾、演武大桥、曾厝垵这三处位于厦门岛的南部,相距不远。我们先去沙坡尾,从下榻的瑞颐大酒店(“外滩”鹭江道和平码头附近),往东步行约15分钟即到;游览沙坡尾后,去双子塔,步行约五六分钟(双子塔是厦门的标志性建筑,正式名称“世贸海峡大厦”,高300米,在沙坡尾的西面,仰首可见),穿过双子塔到海边,就达演武大桥观景台;最后在演武大桥观景台附近乘29路公交车,5站就到曾厝垵。全程用手机地图导航,准确无误。
大磴岛是厦门东面的一个岛屿,有大磴大桥与厦门翔安区相连,距厦门市区三十多公里。乘公交车去单程约需1小时45分钟,出租车单程打表约100元,45分钟左右。岛内各景点之间,近的步行十几分钟,远的有公交车但不太方便。岛上还有私人的电瓶车,环游几个景点的据说收费30元左右。我们此行图个轻松,包个出租车,往返大磴岛及岛内环游,时间是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车资报价300元,优惠到260元(司机说旺季时500元)。我们在大磴岛游览的景点有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大磴小镇、金门县政府旧址,以及许愿树、风狮爷、龙海宫等。
1.沙坡尾
沙坡尾位于厦门岛的南部海滨,是厦门港的发源地,从清代起就作为船只的避风港。因为早期的厦门港是一处月牙形海湾,容易集聚各处的沙子形成沙滩沙坡,而这里是一大段沙滩的尾部,故名沙坡尾(与其相对应的还曾有沙坡头)。2003年沙坡尾的西面海边建造了演武大桥(厦门环岛路建设的一部分),稍大的船只便无法进入沙坡尾,其避风坞功能逐步消亡,遂演变为渔港风情的旅游区,以及在厦门颇具影响力的创意市集,汇集了人文、艺术、民俗、历史、美景、美食等诸多元素,近年来人气直逼厦门十大景点之一的曾厝垵。▼
漫步于老避风坞四周的木栈道,栏杆上那迎风招展的宫庙彩旗,水面上那木质斑驳的古老渔船,影壁边那形形式式的渔用器具,无不念叨着沙坡尾的前生旧世,满满的老厦门情调。有句话说得好:有些风景再不去看,就真得要没啦!▼
老船坞的边上有一个海洋文化展示厅,介绍了厦门古老的传统民俗盛事“闽台送王船”:以火烧王船(意喻以船送“代天巡狩”的王爷入海)的方式寄托民众却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每三、四年一次的王船都烧掉有些可惜,厦港龙珠殿便建造了一艘长10.58米的王船陈列在此,供永久观赏。▼
这里有许多创意工坊、特色小店栖身于老房旧屋,其貌不扬。就连著名的沙坡尾吃堡,虽然是闽南美食聚集地、网红,外表也是平凡无华,原来它是废弃厂房改建的。不过这些外在因素丝毫不影响它们的高涨人气。▼
大名鼎鼎的沙坡尾艺术西区是厦门首个年轻文化艺术区、厦门文艺新地标,富有朝气却也“沾染”了沙坡尾低调的“习气”,其前身厦门水产品加工厂“生产重地闲人勿进”的牌子还挂在大铁门上。▼
与吃堡天地、艺术西区的低调相反的是,街道墙面上的那些涂鸦壁画,重彩浓墨,弹眼落睛,却也让人感到这里处处有艺术。▼
演武大桥位于厦门岛南部海边,是厦门环岛路的组成部分,从环岛路海军码头到厦大白城,全长2.2公里,由1.8公里长、26米宽、双向六车道的主桥和三座道路互通立交组成,2003年9月建成通车。
演武大桥就其功用来说,实际上是一条沿着海岸的海上高速路,用以解决所在地段湾形凹进、岸线曲折,难以建造陆上高速路的问题;就其设计来说,上部结构为流线型鱼腹式箱梁,下部结构为椭圆型柱式桥墩,造型明快,弧线优美,同时采用低桥位,桥面标高只有5.5米,宛如在海面掠过,是世界上离海平面最低的桥,车在桥上过就像在海上行走,真是临海见海;在大桥下还有一条伸入海洋、贴着海面的弧形人行桥,作为游人的观景台。因此演武大桥成功地做到了景观和交通的有机结合,成为厦门一道新的风景线。下面就借用网上几张照片来领略这条风景线的魅力。▼
演武大桥观景台,无论是美观度、开放性、便利性,都为中外桥梁之翘楚,很值得一去。▼
在观景台上观赏海上风景,转而看看周边的海岸、大桥、建筑,竟有一种奇妙的赶海体验。▼
当年此地是郑成功的演武处,故冠桥名以“演武”。我们在此观看对岸鼓浪屿的郑成功雕像,耳边恰似金鼓齐鸣、喊声震天。▼
演武大桥观景台的右后方有厦门的最高建筑、标志性建筑-双子塔,高300米,64层,其上有高空观光台,感兴趣者可以登高望远,看演武大桥,看鼓浪屿,看厦门全景。▼
曾厝垵位于厦门岛东南部,在胡里山炮台的东面,原来是个临海的村庄,男渔女耕,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曾厝垵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风景秀丽。近年来通过城中村改造和文化创意,发展为厦门东南海滨的文教、疗养、旅游、居住区。其景区部分,名为“曾厝垵文创村”,被称为“中国最文艺渔村”,是厦门的又一个旅游胜地、文创新地标。我们在这里游览了曾厝垵海滩、书法广场、曾厝垵文创村。
曾厝垵海滨有宽阔的沙滩,水边有圆鼓突兀的礁石,岸边有木制古朴的栈道。今天的游人不多,没有往日的热闹和嘈杂,静静的,只有远处升起的一股轻烟,飘飘摇摇的,给这里带来一些动感,据说那是在焚烧给妈祖的祭品啊。▼
傍晚的云层里透下清幽的耶稣光,洒向涟漪粼粼的海面,天际处的青山下泛起一片青白的水光,星星点点的船只点缀其间,真是一片别样的海上风光,令人静心、安谧。▼
曾厝垵海滨的西端有一片书法广场,占地约3万平方米,呈凹字形沿海岸线展开,以大海为背景,利用亭、廊、花架、观景台等载体,集全国古今名家书法于一处,呈现中华书法文化的瑰丽。整个广场随处可见表现书法作品、文房四宝、历史典故等内容的石雕、石刻景观。人们在这里休闲漫步的同时欣赏书法艺术,了解文房四宝知识,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
从曾厝垵海滩到曾厝垵文创村,要经过一座人行天桥,跨越车流不息的环岛路。桥架上挂着醒目的指示牌,告诉人们,节假日人行天桥实行限流的规定,可以想见高潮时人流汹涌的“恐怖”。▼
曾厝垵文创村面积0.33平方公里,作为华侨之乡,随处可见当年华侨遗留下来的痕迹,最直观的就是一些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分布在“六街十八巷”的阡陌街巷里。▼
可是我们甫入村口,立刻“淹没”于大片纵横交错的商业街,到处是美食、小吃、特产、礼品等店铺。我们就在这里进晚餐,品尝了厦门美食沙茶面、鱼圆汤、姜母鸭、花生汤等。厦门的沙茶面,与新加坡的叻沙很像,都是汤色红亮、鲜香浓郁,但入口味道是不一样的,食材、酱料也有所不同。新加坡诸多小吃里,我最好的是叻沙,在厦门就是沙茶面了。▼
曾厝垵的美食、集市、民宿、娱乐虽然有特色,有时尚,有人气,但是太商业化了,掩蔽了渔村侨乡的历史文化元素。我们七拐八弯地出了商业街区后,只看了一座基督教曾厝垵堂,已是审美疲劳过度了,于是打道回府。▼
大磴岛与其东面的小嶝岛、角屿岛,是大陆离金门最近的地方,是1958-1979年金门炮战的前线地区,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三岛”的光荣称号。▼
如今的“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坐落在风光旖丽的大嶝岛东南端,占地87000多平方米,这里经历过炮火的洗礼,一度成为战争废墟,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就落下1.5颗炮弹。昔日的前沿阵地,如今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国唯一一座面向金门,以统一祖国大业为主题,以战地观光为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军事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
初心长廊。▼
英雄雕塑广场。▼
操炮演练区。▼
炮战阵地旧址。▼
歼六战斗机(我国第一种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根据苏联米格19仿制和发展,1964年列装部队,2006年全部退役)。▼
三岛民兵事迹馆。▼
战地广场。▼
当年蒋军弹着点、民房废墟。▼
红色记忆典藏馆。▼
老照片老物件展览。▼
世界最大之喇叭。▼
前线广播堡。▼
战地供应站。▼
“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标语牌。▼
对金门供水管道入海处纪念碑(经过长达20年努力,2015年07月20日,福建向金门供水签约,契约签订期限30年。2018年8月5日实现正式通水。供水量前3年每日1.5万吨、第4至6年每日2万吨、第7至9年每日2.5万吨、第10年以后每日3.4万吨)。▼
大嶝岛有一座全国唯一的对台小额商品免税交易市场,1999年5月局部建成开业,2010年5月改扩建,定名为“大嶝小镇”。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包括台湾免税公园、台湾小吃街道、博饼风情街等。▼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日军侵占金门岛,金门县政府曾迁移到大嶝岛租借民房办公,其旧址位于大嶝岛的北面,包括县政府总部、文书房、保安队队址、县政府会议旧址、县政府盐兵楼、国民党金门县党部、国民党金门县党部书记处共7处12栋建筑,总建筑面积2698.6平方米,属于典型的闽南红砖古厝建筑,大多是“燕尾式”和“马背式”两层楼房。虽历经战火,但这片古厝建筑群至今仍基本保留完好,是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的重要史迹。▼
国民党金门县党部。▼
金门县政府会议堂旧址。▼
金门县文书房。▼
金门县保安队队址。▼
我们在大嶝岛还看了许愿树、风神爷、龙海宫等。这些地方反映了当地的一些民俗,但是就其景观性来说很一般,少有悦目之感,在此就不再赘述。
(厦门游记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