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原来特征根法还可以这么理解
什么是特征根法?相信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听说过。不过就算没听过,也应该见过下面这个题吧?
当然
不能见过就算了
更重要的是
一定要看看高手是怎么处理的
哪怕是欣赏欣赏
也好
高手这样解答
对于这个解法,
你觉得怎么样?
又有什么想说的呢?
当然,整个解的过程对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有难度的。而且,现在高考对这种分式型递推公式求通项的难度也有所降低,考试说明也从没提过特别要求。但是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还是完全可以在学习之余,用它来磨练一下自己的思考力的。
只是学霸们一定也很疑惑:
那个方程是个什么鬼?
这完全是从天而降啊!
其实,用心的同学这时候一定会想起来,老师是曾经这样考过这个题的:
用心的你,会不会发现,其实老师因为害怕打击了你,而在你求通项的过程中,很贴心地给你搭个了梯子。因为这样,就可以忽略毫无理由的特征根的过程,将一个很高端的递推公式问题,直接转化成了等比数列的证明,确实让人觉得更熟悉,也更容易接受了。
所以,你是不是就很开心的这样解答了呢?
寻根究底
其实,相比上面的递推公式而言,相信很多同学应该更熟悉下面这种形式吧。
嗯,确实,这个题是最常见的分式型递推公式了,有时也会以下面这样的整式的形式出现:
虽然形式不一样,但其实通过变形后,你就会发现两者竟然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用一个通式来表示,可以写成下面这个样子:
而这种形式的递推公式,老师是不是说过取倒数就可以了呢?
你也一定会这样求解的:
其实,在这个解题过程中,我们通过取倒数,依然是构造了一个等比数列
但其实,通过通分后,就会发现这个数列其实就是:
如果用高手的特征根法处理下:
郝然发现,虽然过程和方法不一样,但最后构造所得的等比数列却都是一样的。
只是,
一个朴素致简,
另一个,
高深莫测而已。
既然这样,这两者之间,就一定是有关系的吧。
寻根究底
其实,类似于上面的、最完整的分式型一次递推式,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D=0时,取取倒数再裂项构造下,就可以搞定了。
但显然,D≠0时,取倒数就完全不行了。
那么,在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又如何更加顺理成章的解决它呢?
按照数学解题的基本思路,我们可以拷问下自己,如下的几个问题:
①D=0时,为什么取倒数就可以?
②D≠0时的情形能不能转化为D=0时的情形?如果可以,怎么转化?
其实,
这种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就是所谓的化归意识吧。
其实,上面的解法中,只取了方程的一个解x1=1。
但显然,对于另一个解x2=-2来说,也一定可以做类似的处理的。
那么就会出现下面的情形:
其实,上面这种思路就已经很接近特征根法了,只是在过程中所得的方程,和特征方程不一样罢了。
但这种思维,是不是更加容易让你接受呢?
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对于任何一种方法,最重要的还是要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原理,这样才能实现解法的迁移,实现一法多用、多题一解的效果。
这也就是,所谓的通性通法吧。
现学现用
至此,是可以就这种思路做一下总结的,便有了下面的解题过程,当然,现在理解了,也是可以记住这个过程的,从而成为自己的解题经验。
特征方程的秘密
特征根方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
两种方法比较
其实,注意观察下两种方法所得的方程,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两种方法构造的方程仅仅只有一次项系数不同,而且互为相反数。因此两个方程的解应该是互为相反数的。
从这个角度看,两种方法构造的数列,虽形式上一加一减,但其实是完全一样的。
显然,特征根法中特征方程的得出过程更加直接,且易于记忆。
虽然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随便地构造了这个方程,但在肯定两种解法都成立的前提下,特征根法的思路无疑让过程更加简洁。
更重要的,是便于记忆。
大道至简,也莫过如此!
特征根法再练手
形如上例那样的递推式: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是不是都是设成这样:
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x
呢?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上面的特征方程法快速求得x的。
方法和结论是不是和分式型一次递推式类似呢。
特征方程无解
当然,肯定有同学会和我一样思考过一个问题:
如果方程无解了,怎么办呢?
其实,如果可以作为一条经验进行传授的话,那我的经验就是:
如果无解,
可以考虑这个数列会不会是周期数列,
毕竟,我在遇到很多这样的递推式时,都是这样思考的。
关键是,屡试不爽、从未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