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视点]三秦书画家人物志·唐永平

陕西文化视点

  • 唐永平

  • 咸阳画院副院长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陕西省书法创作委员会委员

  • 岐阳印社名誉社长

  • 陕西省青年书协理事

  • 咸阳书画协会副主席

  • 咸阳市青年书协常务副主席

  • 咸阳市直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


【入展及获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提名奖;

  • 第三届全国行草书大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 首届全国扇面书法大展;

  • 第四届全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 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

  • 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草书大展;

  • 首届全国册页书法大展;

  • 首届全国书法小品展;

  • 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

  • 启动当代书法名家系统工程千人千作展;

  • 全国书法艺术大赛“冼夫人奖”;

  • 第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

  • 首届“普洱茶”全国书法篆刻展;

  • “中华情”全国美术书法作品征集巡展。

【其它展览及发表】

  • 西泠印社第三届国际篆刻书法大展;

  • 《书法》杂志全国中青年书法“百强榜”;

  • 中国“砚都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

  • 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

  • 《书法》杂志中青年书法创作档案专题介绍;

  • 书法作品被中南海及全国多家博物馆收藏,全国多处风景名胜刻碑上石。


为什么你写的字不耐看?

文/唐永平

  • 有人的字,好看但不耐看。其实,字如女人,我们在欣赏一件作品的时候,就像在观赏一个女子,往往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咋一看很好,但经不起细看;(字的章法好,点画不精到);
二、初看效果不错,但近看细看还不错;(章法一般,但点画精到);
三、初看效果不错,走近看、仔细看、长久看…确实是一件好作品,而且越看越有味,内涵很丰富。(气息好,章法好,点画也精到)。

  • 那么,你笔下的字耐看不?所以,关键来了!

一、章法

  •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从“形质”方面讲,第一要素就是章法,其次才是结字、笔法(点画)的分析。所以章法也是书法艺术一个重要的部分。章法就如同盖楼房之前的设计方案,方案不过关是不能施工的。所以,写一幅作品之前,首先应该熟悉作品内容,根据字数多少,落款位置进行大致规划,做到胸有成竹。

  • 大家想一想,作者经过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精心创作的作品,而评委只用5秒的时间,能对每幅作品进行认真的剖析吗?

  • 在这种机制下,就出现了在“章法”上大做文章的现象。包括形式、颜色、款式等方面。有小楷六条屏以功夫感动评委的;有煞费苦心做旧、以外表吸引评委的;有丈二对联、以大字取势的;有各种颜色搭配、吸引评委“好色”的等等,无奇不有。充分说明了章法在现在书法展览中的作用。当然,最后还是为了让观赏者“赏心悦目”。

二、结字

  • 结字的优劣可以看出一个作者的造型能力。每一个汉字的结构都有它们大致的样式,但无定式。在不违反字法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精彩的结构。

  • 书法中的结字亦有其大致的艺术规律,如点画的疏密对比,长短组合,粗细对比,奇正相生等等。好的结字就如体操中优美的动作,舞蹈中双人密切的配合,妙趣横生,带给人们无限美妙的享受。《得示帖》中的“故”、“散”,《兰亭序》中20个“之”字。《祭侄稿》中的“倾”“方期”。

三、点画

  • 点画是书法中最基本的要素。点画写不好,要想写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不可能的。(举例,盖楼房的材料)

  • 点画要写好与用笔有很大的关系。精到,讲究、完整、富有变化、有趣味、有生机的点画是建立在相对合理的用笔方法、科学训练、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的。精美的点画同样具备高度的欣赏价值。

  • 古人对点画的形容有:1、点如高山坠石;2、横如千里阵云,几横并列要富有用笔、向背、长短等变化;3、竖要有悬针、垂露的区别;4、草书中连续书写的曲线要如百年枯藤,苍劲有力;5、圆转的线条要如折钗股,圆劲有弹性等等。

  • 当然,书法艺术,若纯粹是就写字而写字终不属高格。字总是以人传的,历代上流传下来的书家大多在其他方面也有所成就。如王羲之、颜真卿都是将军;苏东坡是大文学家;赵孟頫、董其昌都是大书画家;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都是诗书画印四绝的大师等等。所以欣赏一件书法作品也应与作者的基本情况联系起来。

  • 总之,书法欣赏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奥妙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需要长久地观摩、研究、实践才能探到个中三味。


书写的用力技巧

文/唐永平

  • 书法的书写技巧,首先要解决用力问题。王僧虔见古人书,“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李世民临书“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可见笔力是从事书法的基础。

  • 书写的用力要既周全又强劲,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讲究执笔,其要领无非“竖腕、虚掌”。“指主执笔,腕主挥运”,执笔掌心虚空如蛋形,则运笔灵活;腕竖,则挥运用腕而非用指,懂得用腕才能笔稳力强。用腕能尽一身之力,关键在一个“缠”字,即陈式太极拳强调的缠丝。董其昌言“唐人书皆回腕,宛转藏锋”,黄宾虹讲用笔“法用循环,起承转合,始一笔”,说的都是用腕要左右摆动,让手腕筋左绞右绞交替使用的技巧。这如同太极拳,每一招式均需内寓“内缠”、“外缠”之功。所以,康有为说:“筋纽则险劲自出。”

  • 唐以前用笔,手腕是尽量下压的,笔毫侧铺,笔尖笔肚并用以求“叙画平顺”,而字势下蹲,左右横撑,似拳家马步之架势。萧衍评王羲之的字似“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想龙虎在腾跃前,均作势下伏。魏碑的茂密雄强,也正得力于此。这种运笔方式,实则渊源于隶书八分,隶书强调字势左右充分打开,就需斜侧执笔,手腕下压。隋唐人执笔已趋正,体势也已从蹲伏之势趋向挺立,这与隋唐时期书写坐具改矮凳矮几为高凳高桌有关。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一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说明其时古法用笔已湮没无闻。清代碑学兴起,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均强调溯源汉隶,古法用笔也得以重新阐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指出:“南北朝碑莫不有汉分意。”“二千年来善学右军者,惟清臣、景度耳,以其知师右军之所师故也。”“其实乃以汉分入草,故多殊形异态。”

  • 至于运笔,首先要明晰环转之力与杀伐之力。有人说写字是在画圆,这话有道理,董其昌《容台集》论书中便有“笔贵环圆”一说。写字首先要得环转之功,古人强调习字自楷隶始,而行草要从章草入手去学,其原因就在于这几种书体均强调用笔的环转洞达。当代一些人写行草直接从米芾入手,这是古人反对的,米芾行书多杀伐之力,借顿挫以求四面出锋,学不得法易剑拔弩张,倔强生硬。王羲之、颜真卿的字便无此弊,明清人写字多从赵孟兆页、董其昌入手,也多是为得其环转之功。这如同拳术,打外家拳也要以太极拳为基础,四面圆满,精气内敛,若一味横练,极易伤身。书写用力,于环转蓄势之中,时时出以顿挫杀伐之力,则笔意流畅而节奏分明,古代书家莫不熟谙于此。

  • 书写的发力点与支撑点是在腰,腰的灵活对书写很重要。用腰是与用气相结合的,气能蓄使自如、全身通达,书写才能挥运自如。黄宾虹讲“画先笔笔断,而顺以气连贯之”。书写的状态,应是由身上的气带动手的挥运而以腕掣使之,气绵延不断,而腕纵横顿挫,书写方能势强力沉,笔意洞达。

唐永平“魏窑”绘瓷作品

  • 所以,书家应学点吐纳运气,也可打打太极拳,或通过爬山、游泳等活动有意去调节气息。运气时身体要松,松则气活。挥运前与挥运的间隙,身体均需松,即太极拳所说的“无极”状态,这样气才能随意蓄使。

  • 书写节奏,如同交谊舞,主要有两步式、三步式与四步式,其内在是呼吸缓急的不同表现方式。跑步时,我们会体会到深呼吸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节律地加强的,书写的节奏也如此,这也正是隶书所讲求的“波发”用笔。书写的节奏与呼吸节奏相协,书写才能收放有致,魏晋书法姿态横生,内在却是用气的自然结果,时时参悟,自能有得。

(图文编辑:訾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