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颁大藏经——憨山大师传【连载(27)】
第十章:海印风光
李太后三次报答憨山,憨山拒绝了两次,最后一次,采用“矫诏赈灾”的形式,将太后恩赐的银两用于救济灾民,由此获得了太后更深的敬意。这位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皇太后,在明朝是出了名的佛教信徒,做事很有气魄。最后,她用赠送《大藏经》的形式,和憨山建立了不平常的友谊。
一、钦颁大藏经
明朝初年,朝廷曾经刻印过《大藏经》,但是,中国佛教界的许多著作,当时并没有收入。到万历年间,慈圣皇太后李氏,下懿旨选编了一批中国佛教著作,补入《大藏经》,刻版印刷,颁行天下。
当时共印了十五部,首批四部,颁发给四座边境的名山,分别是东海崂山、南海普陀、西蜀峨眉、北边芦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太后的偏心眼儿,普陀和峨眉是当之无愧的佛教名山,芦芽山是妙峰驻锡的地方,刚刚由太后捐资修建了一座华严寺,并不是太著名。崂山上,除了有一位高僧憨山之外,连座像样的佛寺都没有。
不仅如此,四部《大藏经》在送出时,也有个先后次序,太后授意,先送给崂山的憨山和尚。另有一说,太后并未明确指示先送崂山,而太监张本因为虔诚信奉憨山大师,擅自做主,先送崂山。
以前,都是木版印刷,《大藏经》三藏十二部,卷帙众多,汗牛充栋,一般寺院都要修建专门的藏经阁来安奉。张本带着人马车辆把经书送到崂山时,憨山还蒙在鼓里不知道。
他的小茅篷,根本放不下经书,没奈何,钦差大人张本张公公通知山东当地官府,临时找个地方,把经书先安置起来。然后向憨山宣旨,教他入京谢恩。
憨山这次无法拒绝了。太后赏赐的银两可以不要,住持的名位可以不要,但新刻印的《大藏经》是不能拒绝的。所以,他只好跟着张公公到北京,面见太后和皇帝,谢主龙恩。
太后终于看见了这位仰慕已久的憨山大师,非常高兴。知道憨山没有寺庙,无法安奉《大藏经》,太后带头捐赠,皇帝和后宫的嫔妃们每人也捐了不少,凑了一大笔钱,交给憨山,让他回崂山修建寺院,并且赐名“海印寺”。
二、紫柏大师
憨山在北京的时候,当时另外一位著名的高僧紫柏大师,恰好到崂山拜访憨山去了。
紫柏大师,法名真可,字达观。本是吴江人氏,俗姓沈。他母亲梦见神人送来一枚带叶的大仙桃,因此怀孕。出生以后,五岁不说话,后来有位僧人到家,摸了摸他的头,说:“这孩子如果出家,可以做人天师。”然后,他就开始说话了。生性雄猛,慷慨激烈,少年时曾有一句诗,道:“屠狗雄心未易销。”十七岁时,要仗剑远游,立功塞上。走到苏州时,天下起大雨,虎丘僧人明觉见他长得雄壮,就拿伞给他遮雨,带他回寺里住宿避雨。晚上,听见庙里僧人们念诵八十八佛名,心里受到感动。第二天,便把身上所有的银钱拿出来,设斋供众,拜明觉为师,剃发出家。
紫柏出家之后,仍然是豪侠作风。师父明觉要化缘铸大钟,他跑到富户门口,坐着不起来,也不吃饭,直到富户答应布施万斤精铁,这才嘻笑吃饭。在庙里,看见有的僧人偷偷地喝酒吃肉,便大怒说:“出家人干这种事,该杀!”
紫柏在嘉兴东塔寺看见僧人书写《华严经》,跪在一旁读了半天,大受感动,说:“我能学会这个就够了。”便跑到武塘景德寺,闭关三年,专门学习《华严经》。出关以后,又辞别师父,行脚参访。
在旅途中,听见有僧人念诵张拙见道偈:“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感到不可理解,反驳说:“应该是‘断除妄想方无病,趋向真如不是邪’啊?你念的不对。”那僧人笑道:“你错他不错。”紫柏于是把这个话头放在心里,天天思考,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这两句写到墙上。疯疯颠颠地,写得到处都是。后来,用功过度,头脸发肿,非常可怕。直到有一天,吃斋饭时,忽然悟道,明心见性,头上脸上的肿块立却就消下去了。从此,他自负地对人说:“如果我在临济、德山等祖师座下参禅,一掌便醒,哪里需要许多的言语。”
在各地行脚,每日走二十里,脚就痛了。紫柏拿了些小石头放在鞋里,坚持走了二百里才停,用这种方法来治脚痛……
就是这么一位有性格有才气的高僧,对佛法的衰微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立志要重振佛法。他听说了妙峰、憨山等人的事迹,就下决心和这几位高僧结交。紫柏知道妙峰住在山西芦芽山,刚修建了一座铁塔,便把自己为报父母养育之恩而书写的一部《法华经》,送到芦芽山铁塔安奉。由此和妙峰结识,畅谈了好多日,中间提到了刻印方册大藏经的事情。(以前的《大藏经》,都是卷式的,而且是梵夹本。就是梵文汉文并刻,阅读很不方便,成本也很高。当时有一部分佛教徒提议,刻印方册经书,方便流通。紫柏热情支持此事,到处策划动员,最后在他弟子的辛勤努力下,方册大藏经终于完成。)
妙峰给紫柏推荐了憨山,紫柏先到北京,随后便去山东崂山拜访憨山。当时,正是万历十四年秋七月,胶西一带秋水暴涨,淹没桥梁。大家都觉得不可能过去,紫柏脱了衣服,抢先下水,然后回头喊弟子们学着他的样子过河。水很快淹到肩膀,紫柏不管生死,跃然而进。上岸之后,向弟子们教训说:“生死关头,必须直直地过去才行!”
憨山在北京,听说紫柏到崂山看他去了,便也急急地返回山东。紫柏在崂山找不见憨山,已经出山,住到即墨城的旅店里,准备第二天就离开。憨山一路走,一路打听,总算没有再次错过紫柏这位大师,在旅店里找见了紫柏,相见大笑一回。
第二天,憨山请紫柏一行再次返回崂山,共住了二十几天。天天畅谈,庆快平生,都以为遇到了知音,便结成了生死之交。
憨山生平,有好几位关系亲密的法门朋友。洪恩是同门师兄弟,感情最深;妙峰是五台山的同参,教益良多。而紫柏大师,在振兴佛门的大志上,与憨山最为投契。
临别时,紫柏大师抄出两首诗,赠送给憨山。是他第一次上崂山扑空后写的。
牢山访憨山清公不值
吾道沉冥久,谁倡齐鲁风。
闲来居海北,名误落山东。
水接田横岛,云达慧炬峰。
相寻不相见,踏遍法身中。
登那罗延窟
菩萨僧常住,归依上翠微。
山高疑日近,海阔觉天低。
岛屿屏中国,波涛限外夷。
重来防失路,拂石一留题。
注:“闲来居海北”,《年谱》作“闲来居海上”。
三、议建海印寺
憨山从北京带回了皇室资助的银两,准备兴建海印寺,安奉藏经。
这时,他门下的弟子侍者,除了沙弥德宗之外,还有一位安侍者,一位桂侍者,都是血气方刚,敢于任事的年轻人。
憨山人到中年,处世经验比较丰富,知道在崂山太清宫这一带兴建佛寺,事情非同小可,闹不好会有麻烦,所以有点犹豫。
德宗说:“师父虽然无意于经营人间事务,但是现在皇太后有懿旨,给崂山赐下大藏经,师父难道就不为皇太后考虑吗?这次兴建寺院,也是弘扬佛法,为民造福,师父还有什么顾虑呢?”
憨山说:“当然当然,现在圣天子仁孝,圣母慈恩,以弘扬佛法来为社稷培养福气。我们出家人,应该鞠躬尽瘁,帮助朝廷弘法,以报答皇上的恩德。我平生的志愿,就是做佛祖的忠实弟子,也做朝廷的忠实臣子。但是,崂山这个地方属于偏僻的边地,一向没有佛法,全是外道,营造佛寺的困难很大。你们几个,如果能够发誓,为弘扬佛法不顾自己的生死性命,坚持到底,那我们就动工。如果不能,那就算了。总之,不能半途而废,给世间留下笑柄,丢咱们佛门的人。”
德宗和安、桂二侍者态度很坚决,说:“师父是什么人?这是什么事?难道我们弟子们还会半途而废吗?请师父放心大胆地干,我们几个都听师父的命令。”
憨山于是任命德宗为工程的总管,安、桂二侍者也负起了管理责任。购买材料,雇佣工匠,并进一步募化钱粮,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前后大约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海印寺工程。
根据道教方面的记载,憨山等人兴建海印寺前,曾以种田的名义,从道士手里买走了太清宫的一块地皮,到手之后,却盖起寺庙来。这件事,后来成为佛道两家争执打官司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