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
吴门侠隐——张继之
从某种角度上说,张继之先生仍然是我心中的一个谜。没有照片,没有画像,很难想象这位师叔祖是个什么模样。在发公号的时候,不得已,只能配上电影《叶问》的剧照。在我看来,叶问先生一生的跌宕起伏,与张继之先生倒颇有几分相似。只是,张继之先生的后半生,似乎更加平淡。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张继之先生仍然是一位大少爷,如果他在解放后去了海外,恐怕就很难戒掉抽大烟的毛病。一旦吸上了鸦片这类毒品,只要能买到,想戒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并非绝无可能。解放后,共产党雷厉风行,涤荡了毒品、妓女这些残渣余孽,多少人的命运获得改变。虽然贫困,但也是一次艰难的重生。
【马长勋老师在讲拳,海鉷摄影】
遗憾的是,关于张继之先生的回忆大部分都被岁月带走了,剩下的实在太少。通过马长勋老师一段段的回忆,我们只能从这些碎片化的记忆中想象一下张先生的风采:解放前的翩翩少年,解放后隐遁市井的“扫地僧”。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印象,几乎就是我们所能知道的全部。甚至于,张继之先生的推手搭档是谁,马老也记不起来。当年采访的时候,马老说过:“张继之和谁是一对我忘了,李文杰和王子英是一对,死搭档,曹幼圃和杨禹廷是一对。”关于推手,在马老的回忆中,零星提到过张继之先生。比如:“王家教学主要就是打轮,规规矩矩打轮,到了一定程度,王茂斋先生开始讲劲。”这些话,就是张继之先生当年对马长勋老师讲的。(微信公众号:潜真堂)张继之先生无疑是一个有天赋的人,王子英先生是家学渊源,18岁懂劲,张继之先生只学了3年,20岁懂劲。如果不是后来沾染上毒品,在太极推手方面的成就将会很大。凡是练太极拳的人,都该知道,懂不懂劲,这是一道坎儿,有的人一辈子过不了这个坎儿。过了这个坎儿,你才算入了太极门。入门后,能走多远,那是你的造化,但过不了这个坎儿,你有多大能耐,多大名气,都不能算是太极拳。懂劲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懂劲之后才算真正开始练,才能“愈练愈精”,和“悟后起修”是一个道理。比如,马长勋老师说过,张继之先生和刘晚苍老师住的近,两个人经常在一起推手,两位老师推手的时候也能“茬上”。所谓“茬上”,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顶上”、“双重”,但不全是,双方都化不开走不掉。但这个时候,两位前辈不会“顶牛”、“掰扯”,也不会叽里咕噜翻翻滚滚当“大尾巴蛆”,所以,马老说:“一茬上,俩老头都乐了,你看咱俩怎么这么笨呢!他们功夫都差不多,也有这个现象。然后他们就研究怎么把手摘开,边练边研究。”张先生推手的风采,我们很难直接看到,马老给我们做过演示,但我们却做不出来。
【笔者(左)与同门练拳,龙舞摄影】
我曾经问过马老,您跟刘晚苍师爷学过,还跟王子英、张继之、李文杰、杨禹廷、鲍全福、吴彬芝等等这么多老前辈学过,您的太极拳还有推手到底更像谁呢?我记得马老想了想说,他的拳架、推手更像张继之和王子英两位前辈,其中更像张继之的多一些。张先生的拳架在定势的细微处有个小牵动,在推手的时候也有个小动作。但是,近些年来,我觉得马老的推手越来越“自然”,那个细小的牵动似乎没有了,我个人觉得,近年来更像王子英先生多一些。这几位先生的推手风格,马老给我做过演示,我虽然做不出来,但还是能体会到一些的。这么看来,张先生的事迹虽然湮没无闻,但张先生的精湛拳技还是传承了下来,已经融汇在我们的血脉里。能把这些继承下来,就是对张先生最好的怀念。虽然如此,如果能有机会,能获得张继之先生更多的故事、信息,那当然是更好。对此,我还是满怀期待的。
2019年12月30日
附:近期文章链接
论语漫言‖001.学而时习之
论语漫言‖002.“巧言令色”与识人之难
论语漫言‖003.何事三省?
番外篇‖028. 那个初夏的“忏悔”
番外篇‖027. “找拳”与推手
番外篇‖26.故乡、回忆、“西洋掌”
闲情‖刀光夕阳下孤独的背影——座头市之歌
闲情‖22.片山君,你去哪儿?
传习录‖29(上).刘晚苍老师的“菩萨心肠”
传习录‖29(下).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传习录‖30.君子之德,光明磊落
吴门侠隐——张继之
潜修集‖059.六朝金粉,锦绣江山—— “长江行”第31天
潜修集‖060.南朝第一寺—— “长江行”第32天
潜修集‖061.有意无意朝天宫—— “长江行”第33天
“长江行”有你更精彩
读史札记‖02.云母屏风烛影深——屏风的秘密与传奇
读史札记‖03. 厕所里的刺客——“无礼”的代价(上)
读史札记‖03. 齐湣王之死——“无礼”的代价(下)
年轻时代‖01.秋日的私语
年轻时代‖57.那年秋天
年轻时代‖66.候鸟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