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研究

4月26日,国际权威肿瘤学杂志 The Lancet Oncology(影响因子36.418)在线发表一项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领衔,全国22家中心进行的“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治疗HR阳性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ACE研究)”,这也是首个表观遗传调节剂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大型临床研究。微芯生物原创新药西达本胺再一次登上国际舞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65%~70%。针对HR阳性绝经后晚期乳腺癌,国内外各大指南均推荐内分泌治疗作为优选治疗方案,然而内分泌耐药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挑战。

既往研究提示,表观遗传学改变与乳腺癌的疾病进展及内分泌耐药有关,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形式。HDAC抑制剂能通过诱导抑癌基因和促凋亡基因的转录活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HDAC抑制剂还能广泛调节多种与肿瘤耐药和转移相关,以及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活性。因此,HDAC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西达本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亚型选择性HDAC抑制剂,是第一个在中国被批准的HDAC抑制剂,也是全球第一个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口服HDAC抑制剂。体外研究结果显示,西达本胺可能通过改变生长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活性,增强HR阳性乳腺癌细胞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此外,与内分泌治疗药物联用,具有相对单药更明显的肿瘤抑制效果。前期探索性临床研究显示,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可以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并且安全可控。

研究设计

在中国22家研究中心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研究入组接受过至少1次内分泌治疗(挽救治疗或辅助治疗)复发或进展的HR阳性/HER2阴性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所有入组患者以2:1随机分配接受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 (n=244) 或安慰剂联合依西美坦 (n=121) 。

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OS、客观缓解率(ORR)、临床获益率(CBR)等以及安全性评估。

主要研究结果

1、研究者评估:西达本胺组患者的中位PFS为7.4个月(95% CI 5.5-9.2),安慰剂组为3.8个月(3.7-5.5)(HR 0.75 [95% CI 0.58-0.98];P=0.033)。

独立评审委员会影像学评估:西达本胺组患者的中位PFS为9.2个月(95% CI 7.2-10.9),安慰剂组为3.8个月(3.6-7.4)(HR 0.71 [95% CI 0.53-0.96];P=0.024)。

2、全分析集人群的次要研究终点分析显示,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组的ORR为18.4%,优于对照组的9.1%(P=0.026);同时,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组的CBR为46.7%,优于对照组的35.5%(P=0.0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西达本胺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基本可以通过支持性治疗加以控制。

总结

ACE研究结果提示,针对接受过内分泌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选择性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内分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生存获益,可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研究者在讨论部分中指出,内分泌耐药是HR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巨大挑战。近年来,新型内分泌靶向药物不断出现,然而,如何筛选出最适用人群、何时开始应用等问题仍需解答。既往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耐药性的产生以及肿瘤复发相关,此次研究结果支持上述观点。因此,针对内分泌治疗后耐药问题,联合选择性HDAC抑制剂可能将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The Lancet Oncology 还同期发表了名为“Genetics to epigenetics: targeting histone deacetylases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从遗传到表观遗传:靶向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专家评论文章,对ACE研究的综合结果和临床价值进行了点评,认为ACE研究结果的呈现,是内分泌耐药乳腺癌表观遗传调控治疗方面的重大进展。

江泽飞教授领衔的ACE研究结果在 The Lancet Oncology 上发表,说明这种新的治疗方案、研究设计、数据质量、综合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受到全球同行专家的认可。

微芯生物坚持“原创、安全、有效、中国”,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可承受的创新机制的治疗药物。其创新药西达本胺于2014年12月获批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并继续推进西达本胺在乳腺癌等实体瘤中的探索,期待未来有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出现,为更多中国癌症患者带来获益。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19)30164-0/fulltex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