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地理 | 中国的供暖分界线到底在哪里?
“秦岭-淮河”线作为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也被定义为集体供暖的分界线。随着近年来南方供暖的呼声越来越高,地图君希望能够搞清现阶段我国真正的“南北供暖分界线”是否有改变。于是通过采访、搜索、问询等各种(非)常规调查之后,画出了一张“中国南北方集体供暖形势图”。
旋转
手机
▲ ps:供暖数据繁杂,若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请留言区指正
旋转
手机
▲ 混战区各城市地形示意
▲ 连云港的十一月(图片来自网络)
在持续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数据中,这些城市看起来都符合集中供暖的资格,但气温最低的商洛和连云港都没有供暖。显然,温度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与能源对能否供暖来说,也许更为重要。
▲ 混战区各城市GDP总量示意(2018)
湖北十堰能够在集中供暖中拥有姓名,大多要感谢“二汽”(中国第二汽车厂,即东风汽车集团)。“二汽”厂区分布在十堰市的不同位置。自上世纪80年代起,工厂利用制造产生的蒸汽余热与已有的城市供热管线,配合着市政工程将暖气送到了市民家中。
武汉与合肥作为两个“秦淮”线以南的省会城市,运用经济优势在一些小区进行市政供暖。即便近些年由于能源价格上涨造成供热企业的成本压力,但有暖气的市民在冬天都站在了舒适链的顶端。
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形成了以锅炉房、热电厂为主,其它热源方式为补充的格局。锅炉房、热电厂主要的原料为煤炭。我国很大一部分的煤炭都用在了发电和锅炉房上。
▲ 我国热源格局分布及煤炭消费去向(2017)
因此,城市拥有煤炭资源能够为集中供暖建设提供更多的便利。河南的平顶山、驻马店与商丘、江苏的徐州,大多都是因为煤炭资源能够自给自足,从而提供热能,收获冬天的暖气。
综上,混战区实现供暖的城市,多为经济较为发达或者资源丰富的城市,集体供暖也成为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硬实力的表现。在脱离混战区的三个南方城市中,暖气的存在不但体现出经济与资源的优势,还有当地政府对市民的热切关怀。
湖南长沙采用湘江水所储藏的热能为建筑物供暖。截至2018年,这种新型的供暖方式已经覆盖约300万平方米的建筑物。除了造福长沙人民之外,也为水资源丰富的其他南方城市提供了技术范本。
1.《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模式研究》,王洋洋,2019;
2.《2019-2025年中国集中供热行业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报告》;
3.《东西湖区何时实现集中供暖》,武汉晚报,2019;
4.《北方城镇集中供热能耗宏观数据统计现状及改进分析方法研究》,区域供热,2019(3);
5.《湿冷为何比干冷更冷》,泰州晚报,2012
6.全国供暖与能源生产情况,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was5/web/search?channelid=288041&andsen=%E4%BE%9B%E6%9A%96
7.2018中国供暖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搜狐,2018:http://www.sohu.com/a/282488834_99962115
8.各城市一月平均温度,天气网:
http://www.tianqi.com/
9.各城市概况,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
制作人员:虎子、刘昊冰、李孟璇、胡望峰、苏倩文、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