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民国风情,走进东方饭店,法源寺,回忆宣武区的传奇往事

有人说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大概意思是说大雪覆盖了当代都市的遗迹,凸显了这座城市的古老,那么北京到底什么时候叫北平呢?今儿个咱就找找北平的记忆

走过盘旋而上的木质扶手楼梯,沉浸在夜上海的歌声里,老式的美国电影放映机,英国进口的客房电话,这一切,让咱们不自觉地穿越到了八九十年前的民国,这并不是民国剧中的摄影棚,而是咱北京城里一处不同寻常的酒店

在虎坊桥东南有一条万明路,周围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式居民楼,铁艺栅栏的阳台,拱形的门窗,红白相间的色调,还有一个颇具民国文艺色彩的名字'东方饭店’让它在周围略显嘈杂的环境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1914年南城琉璃厂和天桥之间,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商业区,当年叫香厂新市区,相当于现如今的CBD,这片儿有两处标志性建筑,一个是跟上海大世界齐名的新世界商场,另一个则是和北京饭店,六国饭店并列的东方饭店

当年东方饭店的每一个客房都有电话,还有7部汽车免费接送住店客人,要知道那个时候连京师警察厅也没有几部电话,全北京民用轿车公共才几辆,不过东方饭店第一次在报纸上名声大震却是因为一条负面新闻

1919年6月11日,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陈独秀被捕了,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他在哪被捕的历史上对这一段的记载很模糊,只是说陈独秀是在当时最繁华的香厂新市区发放传单的时候被捕的

而在东方饭店可以找到更多的细节,有很多客房都是以著名的民国人物命名,这正是他们曾经居住过的那一间,而陈独秀就住在205房,那天晚上他携带《北京市民宣言》与两名北大教员一起,在东方饭店吃过饭之后,就到马路对面的新世界散发传单

号召市民反对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警察则一路跟踪,而陈独秀被捕的准确位置在两条街道的交叉上有一个圆形的广场,这个圆形广场的西北则是东方饭店,东北则是当时的香厂新世界娱乐场

当年陈独秀刚过马路就被便衣逮了,当年北京城里的新青年都曾是东方饭店的常客,曾经名噪一时的东方饭店在民国却是昙花一现,1937年以后这里先后被小鬼子和民国政府征用就再也没对外营业,以至于住在周围的老邻居只知道这片儿有两座老楼

却不知道这座民国饭店过去的辉煌,而如今东方饭店,以民国为主题再次盛装回归,给了喜欢那一抹风情的北京人一个穿越的理由

从清朝往后算,1928年的时候,北京改叫北平,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人管北平叫北京,但是没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直到1949年北平才正式更名为北京,而在东方饭店不远处,还有一个北平遗迹

每天车来车往的两广路让人们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现代与繁忙,而在1999年修两广路的时候,居然为了路边的一座小洋楼,也就是老北京德寿堂药店特意拐了个弯,德寿堂建于1934年,是当年德寿堂总店的一个分号

走进店里虽然柜台都是新的,但抬头看看天井儿,雕梁画栋的老建筑,依然保持着近百年前的风格,虽然和同仁堂比起来德寿堂的名气小了很多,可它是老北京唯一一家还保持着北京老字号药铺原貌的老店了

不过德寿堂最早打响名号的并不是靠卖药或者看病,而是因为自个儿家的门脸儿,德寿堂的大门如今在两广路上鹤立鸡群,想当年也是独树一帜,华丽的装饰本身就是一个大招幌,楼顶上大钟两边,还有俩窟窿

2000年左右,德寿堂又重新仿造了当年的小火车,可能老北京人都知道,80年前北京城有一景儿,德寿堂上跑火车,而2004年德寿堂重新开业特意按照原样复制了铁轨和火车,德寿堂的楼顶是一个小平台,后期按照原状铺设了小铁轨

可惜现如今只剩下那几节复制的小火车了,1934年德寿堂南号开张之初,在门脸儿正面俩窟窿之间铺设了铁轨,让小火车来回穿梭期间,当年小火车也是为了配合大钟打点用的,每当到了一个固定时间,比如整点儿时它就出来跑几圈儿,就跟座钟整点报时的时候,有个小鸟或者小人儿出来进去一样

在当时看来,这种方式那叫一个新潮,在火车尚未普及的80年前,人们大多没有见过火车,德寿堂楼顶上跑火车可谓晃动了全京城

在民国时期学霸们考大学的第一志愿并非清华北大,而是定阜街一号的国立辅仁大学,建国后这成了北京师范大学,1925年,辅仁大学的前身辅仁社落户在了原来清朝涛贝勒的府邸里,1927年升格为辅仁大学

这儿的第一任校长是史学宗师陈垣,最初的校舍就是涛贝勒府的后花园,后来才盖起了那座中西合璧的小楼,但是好景不长,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攻占北平,当时出现了两种局面,要不就是南迁到云南另组联合大学,要不就是坐等日军接管,名存实亡

然而辅仁大学的师生却表现出了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姿态,人家稳坐泰山,继续上课,原来辅仁大学的一个特殊身份就是与国际接轨,跟罗马教廷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继耶稣会会士的传统,学术传教酝酿出来的,也算得上是国际教育机构

所以辅仁最终没有被日本人接管,但是仍然被要求学习日语,然而陈垣校长压根儿就不理这茬儿,1938年5月,日伪政府强迫北京全市悬挂日伪国旗,并强令群众上街以示庆祝,辅仁大学及其附属中学坚决拒绝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直抵抗到了1943年的秋天,与此同时辅仁大学还在积极地扩充学系,招收沦陷区的失学青年,所以辅仁大学成了当时唯一一所不受鬼子控制的大学,很多青年都以能够考入辅大为荣

在菜市口外的南横西街上,车来车往略显嘈杂,但或许每天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的人都想不到在高墙之内却是一个世外桃源,这就是老北京宣武区的法源寺

而有人知道法源寺却是因为台湾作李敖的一本《北京法源寺》这本书曾在2000年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写的是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康有为,梁启超一批变革之士的故事,虽然他写书之前从未来过法源寺,但他书中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

一百年前戊戌六君子被杀之后就曾经停灵于此,清末的风云让法源寺染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然而民国时期,却有一位外国诗人慕名而来,民国初夏,印度诗人泰戈尔到访北京,徐志摩和林徽因带他游北京的时候就选定了法源寺

这么多的寺庙,徐志摩偏爱法源寺,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寺里的丁香花俘获了他的芳心,据说傍晚的时候,大家请泰戈尔回城,没想到泰戈尔因为太喜欢法源寺的丁香居然不想走了,今个儿关于宣武区的北平记忆就聊到这里,有机会咱急着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