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团山古村游玩散记

在2020年岁尾即逝和2021年岁首辞旧迎新到来之际,在时近岁末的12月18日,我和爱人及其都年过花甲的同学们一行15人,一大早伴随着天不作美突变的寒气,践约事先同学邀约的安排,分乘3辆自驾前往建水观光游玩。在我分乘的自驾车上,一路上爱人和曾经同学们怀揣相聚的喜悦,谈笑风生,追忆着曾经同学和知青下乡时的过往,点点滴滴的曾经记忆成了时下对比留恋的过去的话题,使我这作为爱人的丈夫并非他(她)们同学的参与者,深受感染,分享着她们同学相聚留恋过追忆的感概与快乐.....。我们观光的第一看点是建水城外的几公里处的古代建筑十七孔桥,是第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桥铭刻介绍:该桥又称之为双龙桥,处于两河交汇处,故名。清乾隆年间建的三孔桥,道光年间又增建十四孔,故名十七孔桥。此景可以说傲古存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记载的骄傲,让来此写生游客内心充满对古人敬佩的同时,纷纷举起手机,拍摄留下到此一游享受中华文明传统文化遗产陶冶情操的精彩。接下来,我们又到了保留较为完好的法式建筑的“乡会桥车站”,虽然这小小法式建筑的火车站,早以停用,现在只作为游览观光景点纪念之用。但它的存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起码它见证了我国曾经被殖民被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是帝国主义曾经侵略我国掠夺我国矿产资源的运输设备建筑的见证。好了对此,在这里我就不更多的赘述了,接下来我要说的是:随后我们去观光建水县外一个承载古迹满满的团山村。到此古村观光游玩,我也是首次,当我随爱人和她的同学们一起驱车前往到达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墙黄瓦座落于该村村西头的大成寺,初来乍到的我,当看到寺门标牌醒目得知:该寺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6),同治7年(1868),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建后殿,中殿。寺院依山而筑,占地面积16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3平方米。原为佛教寺院,有比丘尼主特。后因族人开矿经商,融入刘光张神位。后殿装饰华美,18扇鎏金漏雕屏幕工艺精良,下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禄寿禧”草书图案构思巧妙,据说为建水木雕屏门中的精品。使我揣满好奇的信步入内一览,果真其然,尽管该寺大部是现代修善,但古老庙宇作派遗迹的风貌依然犹存,尤其是该寺大雄宝殿出自古代手法原质原味转字雕刻的18扇鎏金漏雕屏幕及下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禄寿禧”草书巧妙构思的典雅和大气,可以说匠心独具,虽然历经岁月苍桑,油漆早以脱落锈迹斑斑,但仍然不失古朴典雅之大气,可以说是难得传世珍宝。为此,我激动地告诉爱人和她同学一起去观赏,观赏过程中,其中爱人的一位同学说,这样的古代建筑珍迹这个村子里还有很多,等吃过中午饭,带领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就这样,吃过中午饭后,不顾凛冽寒风带来的特别寒冷,在这次游玩歇脚住户房东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对这一村落承载的古代建筑进行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览,使我这个爱古传世探索的爱好者,收获满满。对这一古村落有了大概的了解,悠悠的历史长河,荡涤了无数的尘埃沙砾,却也留下了千百文圣古迹古宅,我一直乐于探索古迹古宅,因为总觉得其布满无穷的古老婉转的的村巷小道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古宅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古奥,每走几步就会揭开它的一层神秘面纱,都会情不自禁地前往看个就尽,听过就尽。在引领游玩房东和古建筑内居住村民的介绍传说得知:团山村位於云南南建水县境內,是一个將地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在一起的自然村落,依山而建,景色原始而精美。在這个古村里面保留至20多棟清代建筑每一棟古建筑都顯得精美古樸,它们并沒有因为历史的久远而变得衰败起来,有些甚至如今也有人居住。据说这一古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为所处地方比较偏僻,所以来这里游玩的外地游客并不算特别多,只有时下,时不时会大学实习生会到此访古写生。这也使得里面还保持着当年的建筑与风景,虽然经历过无情的战争和岁月的蹉跎,至今还保存着的完整古村落整体格局,确实不易,只有深厚的传古搏今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村规民俗文化意识,才能让该村有着滇南乡村特色风貌与传统社会人文环境的原生态特点而长久不衰。穿梭于该村布满古色古香的古屋宇间,就好象犹如穿过历史的洪流逆时光而行。仿佛又回到了历史的从前,看着其起脊飞檐的老屋、娇艳明媚的花朵、黄土草泥的墙垣,就好象时光又回到了历史久远的从前。据当地一村民说:这里一棵仙人掌就活过了百年,还不用说这里的每一古宅古宇都记载着一个个历史久远的故事,当我们到一知名古宅精美的木门细看之下才发现居然是三层镂空雕凿,老宅子的墙体或廊下都用诗书字画装点,无不说明它的历史久远,称得上文圣古迹犹如恒河沙数、多不可数,建水团山村便算得上一处。使我的感觉是:团山古村优雅娇小而俊美,曲径通幽的村巷小道,一律青石板铺垫,小巷路边花团锦簇,尤其以炮掌花最为吸人眼球,它似乎在游人的到来,给我们带来欢乐与吉祥。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行走的脚步,和它合影留下美好的纪念。据相关记载:团山村庄里保留着清代建筑20余座,以及3道寨门,其中,“锁翠楼”最为壮观。团山建筑的精美没有因历史的久远而衰败,世代有人居住,许多老房子的木头虽经百余年,仍然不朽。团山也因此被冠以“云南楼兰古城”的美誉。团山古村的建筑布局与江南民居有相似之处,是典型的中原汉式传统设计,同时巧妙地吸收了彝族土掌房的建筑样式,每座房屋都以天井为核心,大门多在主体建筑一侧,通过形状不一的过道,到达主体院落,有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及纵横组合连接而成的建筑院落,涵盖了云南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一进两院或四院”、“跑马转角楼”等主要建筑格局。 “三坊一照壁”与“四合五天井”自然组合形式的建筑中,厅房是连接两进院的主要建筑,位于两个天井中部,前后皆用屏门隔断,封而不闭,天井成了厅堂空间向室外的延伸,一律青石板铺地,十分洁净。“一进”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平面布局,厅前方正对“三叠水”照壁 ,下设方形青石缸和花台,两侧有六耳是主人接待亲朋好友的场所。“二进”为内院,是自家的起居、库房之地,多为两层。团山的古民居建筑有一寺、三庙、八大厅、十二“大五间”之说,一寺为大成寺。三庙为上庙、下庙和家庙(张氏宗祠)。厅是官人办公用的“聴事”上加广,即为官府的办公室。民居中有此厅的就有八处,分别是皇恩府、司马第、秀才府、保统府、将军第、张家花园以及门牌29、82号。“五大间”即五间大瓦房连在一起,具有此规模的民居就有十二座,分别是皇恩府、司马第、秀才府、保统府、将军第、张家花园、知雯园等。在几个大宅子中,张家花园、皇恩府最具代表性。可接待住宿的有知雯园、皇恩府、司马第等。皇恩府光绪末年始建,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二进院落,两大天井,6小天井,6个过道和房舍37件。因房屋修建者幼年丧父,其母抚孤成人,被光绪皇帝封为安人,准建立“节孝坊”并赐“皇恩旌表”匾悬于大门之上,于是为院落起名“皇恩府”。现院子由兄弟分家化为前后两家,后院现对外接待住宿。得知主人名叫张立永为退休老师,他对团山、建水古往今来无不知晓。可谓团山活字典了。在这里张家花园为规模最大一家,其华美古朴程度可与建水朱家花园媲美。张家花园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寨门、一进院、二进院、祠堂和碉堡组合而成,计有大小天井21个,房屋119间。 张家花园正厅的廊柱。柱墩底部有四只石狮子围绕,呼应柱墩的圆形,故名为狮子滚绣球。石材造型完毕,据说用银子打磨,十分光滑。自清中晚期,古建筑中的狮子形象就越发没有了威武和庄严。而是现在传说侧是温顺的雄性张口召财富,雌性闭嘴的守护神。再值得一提的是张氏宗祠,张氏宗祠坐落在村中央称“四方街”的小广场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门前一棵大榕书树是众多古村落的典型特征,其建筑不算特别,却是族人议事和祭祖的场所。宗祠正堂的门框上悬挂有一幅再明白不过的对联“张姓始祖,发籍江西鄱阳许义寨,先辈正宗;氏族兴旺,迁移云南建水团山村,后氏立祠”横批“百忍家风”将一个团山村的古今及内涵作一清晰表白。 每家每户的院门口都有这么一个镶嵌进去的门柱。这一家的柱子上雕刻着麒麟和凤凰。风格特点,团山古村的建筑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所有建筑屋面为青瓦,白灰粉饰外墙,青砖作墙裙,每座建筑装饰的木雕、石雕、砖雕及彩绘书画制作精细、简繁得体,屏门、格扇、梁柱、走廊、屋檐等无一不是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尤其是木雕屏门与格扇窗的雕刻图案丰富多彩。门上的“鲤鱼龙门”、“八仙拱寿”、“五喜临门”等木雕图案,无论是雕刻,还是绘画无不让人赞叹不已,堪称世间一绝。再加上鎏金装饰,更显富丽堂皇。当然,瓦当下面的五彩云纹装饰图案,还是带有鲜明的云南地方特色。沿着天井的内界面是整座建筑装饰的重要部分,木石雕、砖雕、圆月门及彩绘书画的布局,处理精细。安排合理,层次分明,简繁得体。尤其是木雕屏门与格扇窗的雕刻图案丰富多彩。人物形象、动物姿态、植物纹样、几何图形,都根据各种形体采取不同的雕凿方法,穿漏与浮雕结合自然,手法细腻、工艺奇巧,令人叹为观止;柱础的造型与雕刻形式繁多、图案有简有繁、有的甚至刻有诗句。加上鎏金的装饰,显示出富丽堂皇的气派,埋藏着主人家对"儒雅"的崇尚。除木雕、砖雕、石雕外,彩绘书画也是装饰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楹联遍布庭院板壁,其中一座楼的天花板上,就集中了100多幅彩绘书画,足以显示主人家书香世第的文化气息。大门是团山民居装饰的重点,大门须弥座多是青砖雕花,也有个别为青石雕花。门头雕梁画栋,图案不一,有“双凤牡丹”、“双狮戏球”、“麟吐玉书”、书香吉庆”、“鲤鱼跳龙门”等。门楼披檐角起翘,两旁白粉八字墙和气势宏大的照壁,显示出屋主人的地位和财富。百花窗,这个窗户上有超过一百朵鲜花造型,每朵花都长的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这些花是艺人们想象出来的,而非真实的花卉。团山古村的院门都很特别,跟大门平行修一道屏风,然后在平行的屏风两翼呈45度角再修一面影壁墙。正面看,风格稳健大气,有大开大合之美。各户人家的宅院紧凑舒适,除了有辟邪吉祥等含义的鸟兽作装饰之外,还有大象作为负重和装饰纹出现。柱子上画着金钱图案。石榴百果预示着多子多孙,子孙平安的美好愿望。团山至今完整保存了十九世纪滇南乡村的特色风貌与社会人文环境,村中现存的古建筑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建筑组成。被称为“拥有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而入选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名录。村内具有大量文化沉淀的旧式建筑。其中的张家花园,建于清末,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房舍布局为“四合五天井式”纵向横向并列联排组合成两组三进院和花园祠堂,是一种规模较大,建筑质量较好,保存较为完整的乡间庄园式居民建筑群。现时文化景观,张氏一门历来经商为官,村内很多人家都挂着几百年的门匾。有些是皇上御题,有些是官府册封。虽然红漆已经斑驳,但金色大字仍然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团山村现保存完好的汉族传统民居和古建筑有21座,它们都已经被编了门牌号,成为无数户人家共同拥有的家园。团山村的后人们就在这令人羡慕的老宅内过着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年年迎候春燕的归来,因为这些燕子也把它们的家筑在了雕龙画凤的檐梁上。村内很多人家只留守老人看守房子,甚至有些民居都已经荒芜,无人看管,因为没有人迹的喧嚣,于都市文明的夹缝里演绎着自己的清净,还值得一看的是某院落里闲置摆放着著名的六扇门。门上的雕花用镂空雕的手艺做成,现在很少见了,据说这个三层镂空木雕出自一个民间老艺人之手,他一生有十多幅作品,其他已经失散,只有这六扇门还如此集中并完好的保存。国家一级文物。 据说当地人给工匠算工钱的方法很奇特,根据雕落的木屑总量来给钱。第一层雕花的木屑是一两木屑换一两银子,第二层雕花是一两木屑换二两银子。第三层木屑是一两木屑换一两黄金。这种根据工艺难度和手艺的级别计算工钱的方法,虽然特别,但很公平。张家祠堂现在依然是整个村子的文化和信息交流中心,村中人请客,过寿等等公关活动都在这里举办。还有其他住宅里面的原地居民每天推着这个古老的、手艺已经失传的国家重点文物进进出出,小小古村人杰地灵,古迹存多完美,能做到这样,实属罕见,让人顿生敬佩。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能来此小小古村游玩,是一种别味不同美的享受,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更新于 2020-12-2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