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为什么没攻占古蔺城
--试析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得失选择
古蔺是四渡赤水的主战场,是“四渡赤水”每渡必及的唯一县份。中央红军转战古蔺共54天,总行军里程3670华里,足迹遍布古蔺县境现辖的23个乡镇(街道)。红军在古蔺翻越486座山,趟过了246条溪河,踏遍了古蔺70多个所谓的“坝”,四渡赤水战役的战火烧红了古蔺,“红色古蔺”,名副其实。古蔺成为毛泽东“得意之笔”中的“得意之地”。本文试析中央红军从放弃古蔺城与遵义大捷的得失选择。毛泽东主席说:“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二月”(《党的文献》1991年第6期,第7页)
红军离开扎西,循原路返回到古蔺途中,曾经三次电令占领古蔺城:“2月11日,《关于当前敌情及我军之部署》,(二)我野战军为准备与黔敌王家烈及周浑元部队作战,并争取向赤水河东发展,决改向古蔺及其以南地域前进,并争取渡河先机,在前进中应准备与薛敌“追剿”支队遭遇,并相机占领古蔺城。”
“2月12日,《关于我军13日行动部署》之乙条D款“第三军团应进到站底及其以东地域向永宁(即叙永,下同)方向警戒并侦察古蔺敌情,准备14日接近古蔺相机占领之”。
“2月13日,《各军团14日行动部置》之乙条E款“第三军团仍取以薜敌之追剿队两个团遭遇的姿势并准备于15日袭取古蔺城,其前进地点自定,向左前方警戒但须到达便于袭击地位”。
2月14日深夜,军委突然改变计划,决定放弃攻占古蔺城,争取迅速东渡赤水。23时军委《15日行动部署》“为争取迅速渡过赤本河东岸的先机,决放弃袭击古蔺城周(浑元)敌追剿队之两个团。要求:五军团先到杨家垇、风岩(今峰岩—笔者注)地域,军委直属队应进至白沙及其西南端;一军团应进至白沙及其东北端地域,向古蔺、永宁两方向警戒,三军团应进到回龙场;九军团应进到麻线堡(今叙永麻城乡)。各军团到达目的地后,秘密调查由各当前直赴二郎滩至土城一段的渡河点及平行路,并准备东进。(《2月14日23时红军军委15日行动部署》)”朱德在三天的电文中两次提到了薛敌“追剿”支队,他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考证。1935年2月10日,蒋介石电告薛岳不可一味避战,指出:“军阀土匪如任其自杀,必有一伤,且必为军阀惨败无疑,结果徒增大匪势,恐中央亦无力收拾矣。故中央军此时万不可稍存观望,虽遭人疑忌,亦应努力为之。否则,亦坐以待匪之次第剪除耳。”而且,蒋电中还非常详细的作了部署:“守备贵阳、贵定,应以疲劳较甚,必须整理之部队任之,应派得力部队,由黔西向古蔺追剿。”于是,薛岳在所部8个师中抽调精壮人马编组为4支“追剿队”,开始由乌江边上向仁怀前进,准备向叙(永)古(蔺)一带“追剿”。《薛岳率蒋军追堵红军经过》[引自《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848页]称:所谓“追剿队”,乃薛岳所部各师、团的侦察队集中编成的,共4个支队,任务是专事前线搜索、侦察、牵制任务,活动时均谎冒各师番号,以迷惑红军。关于这支“追剿”支队,刘湘和薛岳还有相关的电文交流。2月16日,红军正在古蔺的白沙场休整。同日,刘湘电请薛岳:“并电请薜总指挥,饬驻古蔺部队出击。”薛岳回电说:“古蔺附近阵地,职已配备完全,俟其到达,彼劳我逸,可操胜算。”2月18日,薛岳《中央军第二路总指挥关于川滇边境军情电》之二说:“伪三军团彭德怀部,约三四千人,寒(14日—笔者注)午陷古蔺属之白沙,麻线堡,寒末其先头部队到达白马洞、河屯附近。现与我追剿一队罗醒尘(注:云南蒙自人,抗战期间在90师177旅,任354团团长,于1937松沪战役牺牲。)部及古蔺民团在三道水、兴隆场等处对峙中。”时任古蔺县民团“模范精选队”中队长牟华清回忆:“红军从云南(扎西)回来时,中央军一个支队约两个营的人,加上别动队,共七百人左右,驻城头。中央军叫我们去兴隆场,我们在树林里看见红军,不敢打,又退回来……两天后红军又到小水,中央军叫我们去守头道河,守了一天又退回来…”可以看出,古蔺城里除了川军、民团武装外,国民党中央军已经进驻。军委不愿因与固守古蔺之敌战斗,而贻误东渡时机。2月15日,红军在白沙场召开会议(史称白沙会议),就毛泽东提出“打回马枪”问题作了专题研究,具体到怎样“打”、从哪里“打”、“打”过去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充分分析,认为,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古蔺城,贻误了东渡赤水,重占遵义建立新根据地的大局。
红军二渡赤水二郎滩背水战场景(作者:左勇)
(一) 我野战军以东渡赤水河消灭黔敌王家烈为主要的作战目标,决先由林滩经太平渡至顺江场地段渡过赤水,然后分向桐梓地域前进,准备消灭由桐梓来土城的黔敌,或直达桐梓进攻而消灭之。
(二) 基于上述作战目标,决区分三个纵队向桐梓地域前进:其一,第三军团为右纵队,由回龙场经铁厂到太平渡上游的顺江地段过河,准备取道回龙场、临江场(赤水右岸的) 直往桐梓。
其二,军委第五、第九军团为中央纵队,由白沙经丫叉、鱼岔到太平渡,渡河以后,东岸的取道看情况决定。
其三,第一军团为左纵队,由松林经白沙、锅厂坝、镇龙山、石夹口到悦来场、林滩地段渡河,并相机占领土城以后,则取道东皇殿、温水、新站迂回往桐梓。
(三)明十六日各兵团行动:
1、第三军团集结于回龙场附近休息向古蔺警戒。
2、第一军团应取道白沙、回龙场进到锅厂坝、新寨地带,向古蔺警戒。
3、第五、第九两军团当各由现地进到白沙地域,分向古蔺、永宁及来路警戒。
(四) 我们率军委直属队明日在白沙休息。
(五)各军团执行情形电告。
以后并由军委逐日命令指导上述计划的实施。
娄山关战斗场景(作者:欧中)
上述表明: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在白沙场召开会议的首要任务是,放弃古蔺城,部署“二渡赤水”,发起“桐娄遵”战役。“二渡赤水”之后的“桐娄遵”战役,击溃敌军2个师又8个团,歼敌3000余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极大的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士气。“桐娄遵”战役的胜利,正是“白沙会议”运筹帷幄的结果,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从放弃古蔺城的“失”,到“桐娄遵大捷的“得”的英明决策的结果。
作者 | 王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