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 | 八极要略

八极拳法的名称,取义于古八极之天然深广之说。八极,乃八方极远之地。八极在古语中,被作为浩瀚无涯的字亩之象征。

八极拳法取名于八极,其义有三。

其一是八极拳风格稳健,朴实无华。套路拳法皆可谓堂堂正正,四隅八方,无所不及。练八极首先讲根稳身正,根不稳,一交手,身易倒;身不正,一出步,根先拨。根,即是底盘。老拳师常讲,打好底盘,脚下生根。练拳时拳打千斤重,力从脚下发。交手时身转出万招,唯在底盘稳。打好底盘,静生根,动亦生根,常在一动一静之间御破敌之招法,取敌隙如在握。八极拳法中练底盘主要靠“蹲小架”蹲小架功在站桩,又可称为桩功。久蹲者,脚抓地如生根,腿站地如立石,遇敌手稳似泰山。身正者,亦求重心稳。八极拳法中,一招一势,皆要上身正直。上身正直,才能保证站立的身体有最大的动平衡面积。在交手中,稍一失身,即可露出破绽,被敌或借力、或顺势进招而来,返身不便,容易失利。中国人民在古代的生产、生活和战争活动中曾深刻地研究了力学关系,运用了力学原理。八极拳法的力学变化即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身正,并不是绝对的正。在一进招,一闪身的过程中,为了取敌或避敌,身趋常有寸长,寸短之变。但凡长、短趋身之变只是瞬息的,出招前,展势后,必要求身正。身正才能出千招,压百邪。身正,还有一层意思,即任何趋身之变必求在一定限度之内。这个限度就是人体重心的平衡范围。超过这个限度即容易失身露隙,受制于敌。所以说,身正,是身法之正,不是静身之正。身法即有静有动,动藏于静,静藏于动,动静相生。身正的基础即是底盘功夫。桩功浅者,前仰后合,稍有闪失,即易拨根,纵然出拳千钧力,招法变无穷,亦难免不在与高手相交时猝然栽倒。

身正者还必须心正。凡练八极者,练前必须清神敛欲,心地理正,如有心镜高悬,明如日月。心正者,必光清除各种欲念。心宁如一,全在拳法。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解剖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对外界的条件反射和对内的功能调节,都要在大脑皮层最高意识中枢的严格控制下进行。在操练八极拳法前,要求将整个神经系统的生理活动高度统-和协调起来。这就必须使大脑皮层的最高识中心集悬在拳念上。岩念神经兴奋中心的高度活动,必然会抑制其他各种与操拳无关或与之相抵的各种神经中枢群的兴奋。操拳前的这个自我神经调节过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聚精会神求功夫,排除杂念拳得体。随着功夫加深,拳法精练,拳念在大脑皮层的机能镶嵌便会逐步强化,大脑皮层拳念神经兴奋中枢群的皮质锥体细胞和顶树突的脑电波同步化作用,亦会有儿倍以至十儿倍的提高,从而使心血管的供血功能和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功能有相应的增加,大大改善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总之,根稳身正,即可如孙子兵法所言: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八极拳法所以称八极,其意义之二是八极拳的招法与其风格亦很相似,虽招式稳重,出手以直、却包含了许许多多复杂的击法。它除保留了中国武术的传统技击外,在摔、拿、劈、靠、顶、撩、缠、压诸方面亦有重大发展,树立了八极招法自己的特点。练好八极拳法的武术家,不但可以应付一般传绕拳门的技击,而且对于古典相扑、摔跤的进招,亦能在实践中解破。所以用八极来形容八极招法范围之广,奥妙之深,亦不过分。

练八极注重拳脚为根。练脚,除了蹲小架、站桩之外,还要求蹦桩(或粗树干),勾挂石磨干。百余斤的石磨子,用脚力要勾出多远,不仅要求脚腕力,还要求腿和腰胯力。基本功对练时还要求靠腿,这就使腿脚的勾挂作用富有实战的特点。靠腿实际是锻练摔和防摔的本领。练八极要求打沙袋子,静打,悠打,跳打,闪身打,也主要是练实战时的拳硬和腕臂力。摔掌、戮掌、抓树和手指撑,都是为了练掌硬、靠力和指力。杠胳膊、靠树可以使臂、肩、背的硬肌群功能大为增强。八极对头,射、膝、胯、腰、腹等部位亦有一,定的练习方式,在实践中,可以相机起到攻或防的作用。八极的部位练习中,除了起到增强击力,还要起到增强防击,摔和防摔,拿和反拿的作用。

八极强调底盘的功夫,但并不等于忽视中盘和上盘的作用。恰恰相反,八极拳法很重视三盘合一。一般地说,底盘是指这脚的功夫,中盘是指顺胯,上盘是指肩、肘,头部。三盘的关系可以这样说,底盘是基础,中盘是枢扭,上盘做战械。底盘功夫的过硬决定中盘,特别是上盘作用的发挥。底盘功夫是基楚功夫。中盘主要是腰功。武术界有句行话,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人的腰椎共有五节椎体,椎体间靠椎间盘和前后纵韧带相连。椎间盘由多层坚韧的弹性纤维环包含着具有弹性胶状物质的髓核,连结着上下椎体。第五腰推与骶骨椎体间借椎间盘相连,也叫腰骶连接。椎体间还有纤维软骨起着支撑和缓冲压力的作用。椎体棘突间和横突间有韧带相连。人到成年后,椎间韧带、软骨、髓核和椎体突起部分在形状和组成方面也已成熟,要做功能性改变困难。所以腰功的练习,应该自幼开始,在骨格发育旺盛的十一、二岁和十五、六岁期间尤应注意锻炼。意子功练习可以形成大脑皮层早期的功能记忆和动力定型,特别是基础性的练习,对以后的功能发展会起到基芽的作用。随着功夫的加深,基芽就会在功能发展中形成基干。所以有人讲意子功的练习入骨。童子功时期的腰功对以后的手、眼、身、法、步的发展和击艺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击法布势时,一般要求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是谓外六合。有人认为还有眼与心合,意与气合,神与力合,是谓内六合。六合皆主宰于腰。腰不合,则六合难合。在操手时眼到,步到,则要求身到,手到,招法到,这也主要靠腰的带动,腹功的练习,可以锻炼腰方肌,骶棘肌,骼腰肌的力量和伸缩功能,又可增强腰背筋膜的柔韧性,同时还可大大提高肾区的供血量,使肾脏的滤过和肾上腺的分泌功能迅速改善。练八极的腰功,要动似游蛇,稳如泰山。

八极的上盘要求头正悬,下颏微内收,塌肩坠肘。悬头收颏有利于布式时含胸收腹,也便于左顾右盼,还可以适当封喉,保护自己。左顾右盼是眼法,主要靠颈椎的灵活摆动。颈功强,不仅头活,眼亦活。当然眼法练习最重要的还要靠操手肘的击法锻炼。不经过实战操练的眼法,一经交手,眼跟不上,招法亦跟不上,只能被动挨打。塌肩,主要是为了避免技击过程中因为神经紧张而造成的肩带肌群和上肩肌群的强直收缩,而使手臂动作僵化。在交手时,双方即是紧张的功夫战一看谁的功夫深,又是高超的招法战一看谁的招法高明,还是奥妙莫测的心理战一看谁的反应快,判断准确,出招快。但不管是亮实招法,都离不开肩功。八极拳法的进招进势往往是乘敌出手之际,沾手即进,甚至需要大脑皮层最高意识中枢在0.1秒内即故出明确反应,在0.2秒内即要击到对方。这么短短的时间,拳法能否发出,主要是看肩功。肩松,则出招快,肩滯,则出招迟。出拳时,让一分为空拳,长一分为实拳。我一实拳能击对方于败势,我一空拳即给敌之可乘之势。肩功的快慢和幅度,不仅决定出拳的快慢,还决定出拳的远近。肩动则手动,肩不动,则手难动,在敌我双方变幻莫测的交手中,肩的动作常常是招法的信号。所以操手时,要双眼盯住对方的双肩。对方肩动,则我必动。我动则可乘敌之勢,借敌之力,寻隙进攻;我不动,则必迟滞而换打。坠肘,主要是为了抱势稳,出拳快。八极拳法的抱势,强调以肘护心,以胯护肋。肘在胸肋侧,大臂动,肘即可动,距离近而轻松可至,其力亦可大可小。如用拳生护心,护肋,则需先肩胛动;大臂动,肘动,小臂动,腕动,而后才能拳掌动。面且拳掌的回环半径要较肘划的半径大得多,不但慢,而且防护空隙大。坠肘时还可以给对方以错觉,认为我布势肢短,大面闪露易进。面我在坠肘时,由于肩肘的充分放松,出招必速,发拳必狠,常可击敌于不意。

八极拳法称八极,其义之三,是在行功夫时要求笃实。

练八极功时必持重。其一招一势多以地为实,腾空跳跃者极少,主要是考虑实战的意义。武术和戏剧武打,体操、舞蹈不同,他不是以惊险的跳跃翻腾动作使观众目瞪口呆,而是要以自己多年的武功,精湛的招法,在短时间内制胜于敌。中国的武术,也象古代的四大发明一样,早己流传于世。日本的相扑、空手道、少林拳法和现已成为世界体育比赛项目的柔道,在其形成前后,都曾受到中国武术的深厚的影响。摔跤,在中国古代实际上是武术的一个分枝。中国武术流传到泰国,形成独具一格的泰拳。南拳、长拳和太极拳等武术套路,亦在许多国家广为传播。流传到外国去的武术套路和项目,大都重视交手的实战意义。八极拳法的功夫,充分保持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特点,一招一势,一出手一举脚,都有击法上的含义。甚至一势中的变化,可以出现几种不同的击法。练八极,也很讲究按实战训练进行的操手散打。老师常讲:巧拿不如拙打。拿来的慢,而且常常需要运用全身的力气;制敌效果也不见得好。打来的快,而且只要打在要害处,仅一、二下就可以制胜于敌。八极的打,还讲究近身打。老师常说:沾手就进,贴身就打。贴身时,对方难以直出拳、脚,其头、喉、胸、腹、裆等要害部位全暴露在我面前,易为我取胜。但是一定情况下,“八极'也不放弃摔拿。在八极套路中,就有许多大缠、小缠摔拿动作。老师常谈: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兼,就是要精准,运用自如,吃透功夫。在实战中,真正解决问题的,就是一下两下。一招精熟,常常可以破多招。在一招精热的基楚上,再熟另一招。这样,会几招,便会熟几招,交手的本事才能大。

八极功夫要天天练。一日功,一日强,日日功夫日日强,一日停,一日短,停停短短功夫散。八极功特别重视冬天和夏天的锻炼。根据近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冬天气候严寒,人类在户外进行大运动量锻炼,不但能培养抗严寨的坚强意志,还可以增强抗寒能力,对于力量练习,尤有好处。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在户外大运动量后,排汗多,促进新陈代谢率增高,对心、肺和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都有功能促进作用。夏季温度高,人的各关节韧带神经肌群易于放松,可以着重锻炼灵活性和反应功能。长期持久的消夏锻炼,还可以增强人体的耐力,培养人的意志和持久精神。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这个道理。

八极功夫着重求实,极皆生于实,无实之极是虚极,无极之实是虚实。为求极必先求实,由实发展而求极,可得纯极。当然,实要实到地方,实到好处,在具体的练习和运用中,亦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相用,方为真实。

八极为刚,太极为柔,少练八极,刚性有余,但全刚者亦难尽达八极之妙处。八极招法者,虽多主刚,但刚内多夹柔,虽多主伸,但伸中多含屈。刚中夹柔,伸中含曲,方可尽刚之强,尽伸之长。如若不然,全刚者易崩。全伸者易折,欲直者反受曲,欲速者则不达,古谚云: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局,将噬者爪缩。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刚柔和曲伸间的辨证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