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浅谈苏东坡寓惠期间的生活态度
【按】西子湖畔网18周年了。我是2004年4月1日在西子注册的,当时在西子论坛里跟网友们交流了一些有关苏东坡的内容,4月8日,在一次开大会听报告的时候,我在笔记本里草拟了这篇小文(会后补充了一些资料),发在西子论坛和大家交流。16年多过去了,现转发于此,纪念一下在西子的早年岁月。
西湖孤山东坡纪念馆(本辑图片摄于2004年5月)
随遇而安,寄情山水
——浅谈苏东坡寓惠期间的生活态度
近日在“西子”论坛与朋友们交流了有关苏东坡的一些内容。“东坡文化”作为惠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对此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苏东坡是惠州的大名人,也可以说是惠州的恩人。我没有对东坡文化和历史作过专门的研究,但还是不揣浅薄,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苏东坡寓惠期间的生活态度问题。
苏东坡有极高的才华,很大的抱负,他从高峰期曾任太子的老师、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的职位上,一贬再贬,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被贬至惠州,连太守的职务都不保,只是一个小小的宁远军节度副使(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职务,可能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待遇吧)。包括惠州在内的岭南一带在宋朝时还是“南蛮之地”,在朝廷和中原人的眼里,这里是民风未开化、瘴疠盛行的地方。苏东坡是第一个以“个人牺牲者的身份,横越中国南部巍峨雄伟的山脉”(林语堂《苏东坡传》)的人,他只带着小儿子苏过、妾侍王朝云以及两个老女仆前往,真的是如清人江鸣鹤题东坡祠对联(今悬挂于惠州西湖孤山苏东坡纪念馆正馆大门)中的一句“谁更怜孤鹤南飞”了。
桥东白鹤峰东坡亭原貌
在这样的情形下,是很容易让人愤世嫉俗、意志消沉的。但苏东坡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反而极快地融入了惠州的当地社会中,与地方官员、僧人道士、甚至普通百姓都成为了朋友。他的邻居林婆是酿酒的,总是赊酒给他喝。他与当地各界,不管是鸿儒还是白丁,都能打成一片,相处无间,近距离接触。
他在惠州的生活过得悠哉游哉(当然,也有悲痛的事,如王朝云的去世),他对季节的变化,花开花落都十分敏感,基本上都留下了诗篇。这表明他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据苏东坡寓惠年表记载,如“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开,作诗”,“正月二十六日,林媪家花开,有诗”,“十一月一日,菊花始开,和渊明《重九》诗”等等,不胜枚举。另外,他在惠州还尝试自制桂酒,还得意地写诗作文记述。他在惠州发明了烤羊脊。他说:惠州的集市上每天都会杀一只羊来卖,他不敢和当官的争买羊肉,所以就买了羊的脊骨回来,加盐烤熟,把骨头缝里的肉丝挑下来下酒吃,有蟹螯肉的味道。(出自他致其弟子由的信)这些都表明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情。
苏东坡的心胸是十分开阔的,他的生活是真正的潇洒。他在惠州写了一首诗《纵笔》,后两句是“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据说此诗传入朝廷后,当朝宰相、曾是苏东坡朋友的章惇说他生活得还是太逍遥了,又把他再次贬到隔着海峡、更加偏远的海南儋州去了。在这首诗里,“春睡美”的一个“美”字,不光是睡得着,睡得好,而且是睡得香甜,是坦荡荡心无旁骛的舒心。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放得开,看得透,世事都如过眼云烟,达到宠辱皆忘的境界。在另一首写荔枝的诗中,他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二首》),这是多么豁达、向上的精神境界啊!
被淹没前的东坡钓矶石
苏东坡在惠州和在其他地方一样,寄情山水。惠州当时在中原人的眼里是荒蛮瘴疠之地,是犯人流放地。但苏东坡来到惠州后,发现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他给朋友写信说:“到惠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惠州当地人对他十分友好和尊重。他的足迹遍及西湖、汤泉白水山、罗浮山。他在《和陶归园田居》诗的引中写道:“三月四日,游白水山佛迹岩,沐浴于汤泉,晞发于悬瀑之下,浩歌而归,肩舆而行。”多么自在,令人神往。在《江月五首》诗(“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便出自此诗)的引中,他写道:“然予常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如此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让我想起苏东坡的名篇《前赤壁赋》中的词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要做到这点,不光要有人身的自由,更要有心灵的自由。不怨天,不怨人,去留无牵挂,随遇而安,何等潇洒的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宣传惠州的“东坡文化”,宣传苏东坡在惠州的历史,不光深化了惠州的人文内涵,而且还让我们学习他对生活的态度。这是苏东坡留给惠州的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 2004-4-8
参考书目:
《惠州西湖志》卷十《东坡寓惠集》 张友仁编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 上海书店1989年版
孤山王朝云墓前的六如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