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红苹女史的前尘旧事

▲晚年的贝聿玿在绘画

1908年,贝聿玿出生于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的望族贝家。其家藏书画颇富,贝聿玿性恬静,幼时即嗜丹青,尤工刺绣。她是中国女子书画会会员,民国画坛闺秀之翘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上海文史馆馆员。

其实不用多说,只要一句“她来自贝家”,名头就足够响亮。可她偏不愿打着贝氏的旗号,而是以别号示人,如“坚白楼主”“红苹女史”等,还有斋号为“坚白楼”“滋青阁”等。

贝聿玿的父亲是民国著名银行家,族弟为贝聿铭,丈夫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许士骐。

▲晚年的许士骐与贝聿玿

民国时期,苏州女子职业学校美术专科校园雅洁,正处于青春朝气时期的贝聿玿,兴致勃勃地迈进学校,她学习的是自己喜欢的绘画和刺绣。

那时的学习与生活,简朴而自足,但让贝聿玿颇为兴奋的是,当时教刺绣课的是邹韬奋先生的夫人沈粹缜老师,她也是近代绣圣沈寿的侄女。更让贝聿玿没有想到的是,在校期间,她和沈老师同寝室居住,在学业上也得到沈老师亲传。如此一来,她的绣艺进步甚快。

后来日寇入侵,苏州沦陷,贝家拥有的名园狮子林被日寇侵占,全家四散逃难,贝聿玿随家人辗转逃至上海,住在亭子间里。她白天在上海市银行工作,下班后便潜心作画。作画的亭子间又窄又小,只可容膝,但是贝聿玿却知足常乐,把兼作画室的亭子间雅称为“海上坚白楼”。

▲贝聿玿扇面

在海上大家吴湖帆的曾孙吴亦深的印象里,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都会迎来一位贵客,那便是贝聿玿。直到百岁高龄,她依然每年都到“梅景书屋”对着先师吴湖帆像行磕头礼。这一举动每每让在场众人感慨,若论对恩师之虔诚,无人能出其右。

在贝聿玿的心中,她是深深记得那段“梅景缘”的。有一次,她奉叔祖之命带一束手卷,登门请教吴湖帆先生,请他鉴别真伪。同时,她也带了几幅自己的山水习作,想请吴先生批评指点。吴湖帆是一位很温和、优雅的老人,长得胖胖的、矮矮的,讲话很慢,带一点幽默。吴湖帆先看了手卷,又看了看贝聿玿的画,很有耐心地指出她画中的不足。第一次登门便得到吴湖帆的悉心指导,贝聿玿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不少。于是她大胆向先生提出,恳请先生收她为门下弟子,吴先生几乎不假思索,欣然同意。贝聿玿正式开始学画后,多次进出“梅景书屋”。老师看上去很好说话,时而还会开开玩笑,逗她开心,但在具体指导绘画时,老师又很认真。吴湖帆建议她要特别重视宋元诸大家的笔法和设色,并将自己的山水画交给她临摹,要求临好的画作再交由他评改,指出瑕疵所在,让她体会领悟,反复训练。

▲贝聿玿山水作品

成为“梅景书屋”的入室弟子后,贝聿玿的眼界大开,她对大师的作品和中国历代名画如痴如醉,潜心研习临摹,绘画能力突飞猛进。1948 年的秋天,贝聿玿嫁给许士骐。她的嫁妆是一只皮箱,里面除细软外,大多是自己的山水画作品及画具。

当年吴湖帆初遇许士骐,赏识其为人与才华。他想到,许士骐时在当娶之年,而在自己门下的贝聿玿亦正值妙龄,一时之间,便生撮合之意,果然成就一段姻缘。贝许结为伉俪之后,可谓夫妻情深,佳偶天成。夫妻二人经常合作,绘画写字,时而苍松图,时而山水景……成为画坛上的一对“艺林奇葩”。贝聿玿与许士骐合作过一幅画:背景的烟云渲染富有层次,动感也足,是吴湖帆一派笔法,出自贝聿玿之笔;近处的松石苍劲有力,出自许士骐之手。这幅作品是送给贝聿玿的族叔贝祖远的。

贝聿玿寿至百岁,可谓一位常乐长寿的女画家。包铭新的《海上闺秀》选了一幅她1943年秋日作的扇面,上面有用小楷抄录的七言诗:“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是她峰崖访幽归来后所作,夜静时分读之,幽雅入怀,解人好梦。

(0)

相关推荐